隱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夷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1716
颗粒名称: 隱逸
分类号: K290
页数: 7
页码: 四十五至四十七
摘要: 董天工編的武夷山志第七册卷之十七名賢下隱逸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武夷山 历史人物

内容

杜身山
  劉甫字嶽卿草安人將軍衡子也事親至桑隱武夷水簾
  洞劉忠肅公珙將奏以官辭焉朱文公蔡西山嘗過其
  廬講求義理不及利祿嘗約文公搆遊仙館為佚老計
  未幾卒文公哭以詩曰曾說幽棲地君家近接連欲三
  邀月酒同櫂釣魚船遽爾悲聞笛真成歎絕絃林猿催
  老沮爲汝一*然
  劉賣箕字習之從仕郎坪子也性豪邁博寫工詩結廬南
  山下顏其堂曰方是閒蓄一小舟徃來九曲酒酣吟嘯
  自如或勸之仕不答有方是國集四卷
  趙必漣字仲連宋宗室也居崇安少刻苦讀書理宗開慶
  間以父崇地南恩守澤當補官辭不受自號山泉翁築
  室於武夷山北之白崖植梅數百株曰梅花莊與弟若
  樹觴詠其中若槨字自木號霽山咸淳未進士入元不
  仕亦以詩名俱有集
  蒼琦字景韓崇安人宋末隱居不仕與同邑徐幾為山水
  友同築靜可書堂於九曲幾稱其孝弟忠信展矣金石
  君子也有滄浪詩集一卷
  冠
  彭炳字元亮崇安人嘗遊齊秦都下與文人才士爲伍尤
  與昌平隱士何得之善騎馬烏谷孫以師禮事之朝野
  武衰山志卷之十七隱逸
  始知其經*至正十一年徵爲端本堂說書不赴隱居
  武夷時稱武夷聘君爲詩效陶柳存集一卷
  軍
  吳中立字公度號景山浦城人隆慶辛未進士疏請歸養
  父歿服闈應就選喟然曰古人為親而祿今祿不逮親
  矣遂絕意仕進入武夷結廬於杜葛巖日養恬菴以著
  述爲事山陰張侍讀元忙嘗造訪之諷以仕不出侍禦
  楊四知冢宰楊巍俱疏上其清修乞加榮寵特授禮部
  主事待次萬厯壬辰陞尚寶司丞報至已逝所著有易
  銓學庸大旨道德經註等*
  支永昌字紹先北平人崇正間以孝*官蜀中刺史傳革
  後棄官八武夷隱居涵畜洞以老葬天壺峯下
  季*字去華號韋菴崇安人天啟元年恩遷入南雍篤壽
  履道有先正遺風不汲汲於祿仕晚授福州教授改華
  後棲止更衣臺年近七旬猶於燈下註東萊博議皆蠅
  頭小楷有和林君復山居詩人以靖節擬之著易導史
  遺四書寝言諸髻
  張蚩蚩明季寓武夷冲佑觀偉幹修尊能詩善書旋居處
  嘯廿餘載卒年九十五葬一曲會眞觀左康熙初有子
  來蔭蚩不相認人終莫識其眞姓名或曰山東人或曰
  於衰山志卷之十已隱逸
  吏山志卷之十七
  江南人但有傳爲萬歷間進士會任西邊總制避魏黨
  而逃隱武夷云有適適吟虎嘯巖稿未刊行世接
  王
  第
  誌
  下
  葬
  國朝
  季如龍字虎友崇安人性豪邁喜說劍因亂棄子衿隱武
  夷碧霄洞種蔬自給逮李披讀不倦有假我軒白耕堂
  集
  王彝字子懿明未崇安廩生性孤介詩文亦峭刻不諧於
  俗嘗讀書八曲龍吟庵手不釋卷感時放廢翦衣葛巾
  以終老著有享金篇數卷又古樂府及梅花詩數十首
  李卷字懷之閩縣人明殉難袁州太守時興之子初名鐘
  曾字磊英一字佩士曾官中*舍人隨家從軍後隱居
  五曲茶洞築室曰煮霞居採茗自活以高蹈終著有尚
  友書姑留草武夷山志俱未行世
  邱四可字無可崇安人性敏博寫孤行矯俗明末餼於厓
  *自罷棄隱居山北杜葛巖閉門著述有河洛解五經
  辦難支言等書
  周弁字載依崇安康熙癸卯桑廉少年登科耿逆飛傲不
  屈遯跡武夷山中嘯歌暢志
  徐宏禫字錫予建陽人少喪母事父以孝稱及明季亂不
  圖仕進散家財於閭里隱處接等峯頂爲三隱臺羽士
  武衰山.卷之十七隱逸
  山
  置田塑像年七十七預知死期無病而逝
  顧星字子燦杭州人髦詩及畵書宗董文敏依友何方伯
  入閩搆間松堂於下城責居焉嘗月夜携琴邀友汎舟
  中流逸致可想年六十七卒
  周士芳別名宗懷會稽人慧書工詩文乾隆三年同程明
  府運青來崇遊武夷到天遊觀頓萌道心隱居不出絕
  輦腥旋結茅於壤霄洞不食堪不吃茶蚨坐不寝幾能
  辟榖養精貫頂童顏黑須乾隆十五年坐化於碧霄洞
  葬天遊門口天中洞內

知识出处

武夷山志

《武夷山志》

山志。清董天工纂。 二十四卷,首一卷。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为福建第一名胜,位崇安西南。山志始于宋刘道元,后复修者甚多。董氏悉心搜罗旧志,补缺正讹,并参考佛家典籍,又绘山图及先贤图,于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刻印。约三十一万字。冠有新旧序,贤、儒、仙绘像三十三幅。书分总志、星野、形势、祀典、勅封、颁赐、九曲、櫂歌(附九曲全图)、一至九曲(附九曲分图九幅)、 山北、名贤、方外、古迹、杂录、附录、物产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天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夷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