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夷山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1522
颗粒名称: 溪南
分类号: K290
页数: 20
页码: 九至十九
摘要: 1
关键词: 地方志 武夷山

内容

溪南
  獅子筆溪南里許狀如蹲獅武夷宮之案也地鐘高阜峯
  復挺拔數十里外即見之溪南以是峯爲首
  路徑一自觀音巖東畔進田壟一自兜*峯後繞入踰
  小嶺俱至峯麓
  熊獅子峯
  宋
  李綱
  奇石騰拏竹樹蒼舊髯矯首據崇岡山深怪底無豺虎
  端畏溪頭百獸王
  又徐幾
  武衰山志卷之七一曲下十
  *山
  一
  溪南
  舉首朝天據洞扉怪形蹲踞類後貌山中彈壓無豺虎
  留得孤猿半夜製
  天小觀音巖獅子峯西兩巖比聯差有大小而極相類
  層累及巓人擬以觀音之霽故名
  蓋觀音巖宋李綱
  銖衣珠路寶花冠晏坐腐然山水間應爲武夷泉石好
  不殊海岸普陀山
  又明蘇伯厚
  巉巖怪石擁青螺面面人看似普陀欲識箇中真色相
  一輪明月映清波
  又
  國
  朝
  李要驥
  秋光山谷入竹榻雲臥冷不眼月窺人銀河星取耿地
  近觀音巖石路僻幽境野老無雜思塵慮悉捐屏
  而洲觀音巖下因多竹故名今無竹
  后瓶巖觀音巖南三里許其形如瓶以梯登明末釋元
  鏡結茅於此旣指其下為自埋之地云
  路徑一徑從山前石龜*入一徑從免藝峯背陟小
  嶺由山者行俱至石瓶竹盤諸處
  .盤巖又名寶珠巖石瓶巖南亦以梯登元鏡弟子道
  盛曾棲止之
  武夷山志卷之七一曲下十
  溪南
  王賢筆竹盤巖西山椒七石攢立
  強劉書文名禦擔石又名賭婦石觀音巖西前高後下
  形如武胄西壁有穴內藏兩船舳爐俱全俗稱摛船巖
  路徑從粧鏡臺沂西溪里許度橋左旋踰小嶺至峯
  下石徑盤繞可至其巓
  惡賭婦石宋李綱
  仙人戲賭翠蛾眉空有餘花照夕暉雲月娟娟風嫋嫋
  尚疑玉質在簾幃
  經興*峯下明鄭主忠
  *階干羽海無波偃仰興*奏凱歌囘首九峯集院在
  寒鴉滿樹夕陽多
  詠歸精舍又名詠歸堂又名九峯書院興螫峯之陰宋
  蔡文肅建久圯明正德十年唱其址創祀文五文肅父
  子給田二十五石二斗歲編門子一名後移建縣內山
  中故址猶存
  蔡文正公諱沈號九
  文肅公諱杭文正次子
  峯
  記重建九峯書院記
  明
  費宏
  武夷一曲之內故有堂曰詠歸四挹玉女大王鐵板獅
  子諸巖岫之勝葢九峯蔡先生之子叅知政事文肅公
  因祖父藏修之舊而堂構焉者也自宋迄今三百有餘
  年遺址僅存鞠爲茂草先生之十世孫司訓珙嘗慨然
  武夷山志卷之七字曲
  一
  下士一
  南
  有志興復顧其力弗逮也正德癸酉之冬寓髻京師以
  其事懇適臺察張君延賓出按入閩宏以珙意謀之張
  君曰此崇儒急務也吾其敢辭至則屬建南分守彭君
  師舜分巡胡君時振蔡君成之相與圖之經始於己亥
  季冬會巡按胡君士寕繼至謀諸學憲姚公英之又助
  以罰錢若干越明年丙子八月工乃告訖其中爲堂三
  間以奉安先生之像傍為廡各數楹左以延戾止之客
  而石以處子孫之居守者焉其前為門門之楣顏曰九
  峯書院詠歸之故於是乎鼎新矣嗣是以巡按至者若
  周君文儀則給官田若干畝以佐歲時祭祀之需若沈
  君文燦則給門者一人以供朝夕掃除之役時少叅魏
  君喬儀僉憲蕭君必克及同府姜君夢賓皆協心贊決
  移縣遵行期於久而不替而珙又慮文不足徵無以彭
  諸君之美見興復之難而示其子孫以保終之訓也乃
  復卽宏而告焉宏嘗竊聞之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托而
  後傳所豐堯傳之舜舜傳之禹禹傳之湯湯傳之文武
  周公載之虞夏商周之髦渾渾焉灝灝焉噩噩焉葢尤
  明著而詳備也慨自夫子沒而微言絕斯道晦蝕遂失
  其傳我文公朱子訓傳諸經以遠紹羣聖人之統獨書
  傳晚未及成環眠門人無可付者乃屬之先生先生親
  武衰山志卷之七一曲下士三
  山溪南
  承師指攷序文之誤訂諸家之說以發明二帝三王爲
  治之心洪範洛*秦響諸篇往往有前人所未及者則
  其羽翼斯道之功顧不偉歟今經筵之勸講科舉之取
  士於書皆主率傳而廟廷之從祀爵邑之追封亦可謂
  隆且重矣顧講壽藏修之地榛蕪未剪蘋藻未潔墨池
  筆塚埋沒於荒烟白露之中宜珙之所為動喟而不能
  曰也然非諸君子有崇儒重道之誠殆將以彌文未務
  視之珙雖呼號焉而莫之恤欲復前規於久湮之後高
  不誠難乎哉大部秉幾好德人心所同有觸其端未有
  不油然而興起者今遺跡既著戰者必式焉輪兔之加
  美爼豆之加崇又安知其不有異於今日也為先生之
  子孫者其尚來游來歌讀先生之遺髦進德修業勉勉
  不怠以延世澤以為儒族之光斯不負諸君子崇重之
  意其亦珙之志乎
  歸謁九峯書院元鄭紀
  九峯何處是一曲向溪潯盤礴西山遠淵源雲谷深章
  堂分皓月松徑接清陰千載雙巖鶴寥寥此日音
  又明鄭善夫
  員象序興沒大道幾消沈濂伊冥契後作者紛林林石
  鼓來榛莽嵩岳亦嶔岑九峯復何如夫子重幽等結架
  武衰山志卷之七子曲下志
  口
  溪南
  雲霞交討求松竹陰探真破眾眩集虛嗣希音川注理
  有托物化情迺任鏘鏘廣陵散寫之龍唇琴閉閣綴道
  論永為後賢乘曰子蚤迷誤提徑坐滯遙竊睇無窮門
  浩蕩糾寸心墜言樞裳衣畢志遵所欽
  寧庵*音興螫兩峯麓迴合處中通客徑菴在內有田
  十餘畝宋勝定間勅號金門羽客江師隆建御書常庵
  二字賜之內有林壑堂江師隆坐化於此
  歸贈常庵江羽于安徐榮叟
  會跨金牛入帝鄉歸裝金葬富琳瑯喚囘客枕邯*夢
  澗草巖花亦自香
  又徐清叟
  九曲溪與活計三生石上精魂杳杳閎書何處空山明
  月啼猿
  常庵翁合
  我是曾孫孫又孫今朝始謁武夷君三英秀峙千巖合
  九曲平穿兩岸分丹壑何年流縫水幔亭整日鍊紅雲
  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頭累石墳
  又明王世濬
  松影參差竹逕斜碧流如帶羽人家鶴驚清露嗚高樹
  人踏丹崖摘嫩芽半隙小窗當眾岫一弓閔地護平沙
  武衰山志卷之七一曲下毛
  溪南
  金門賜號知何處每為浮名感歲華
  太極巖禦葬峯後巖巓聚石土人謂之五老觀太極
  南山書堂太極巖東麓蔡文正建今廢有居民數家地
  名仍稱書堂
  舊
  嘯
  志云在
  巖下
  誤
  虎
  矣
  虎劉免葬峯後地極平衍丹嶂青畦鄉民居之
  王明
  王
  艸
  府梓志改二曲老虎巖為虎窟於一曲即不載
  堂云一在一曲一在二曲何得合併今從添入
  西溪溪南自虎窟虎嘯一帶來奔流激石出免劉鏡臺
  之間滙于溪
  鶴子巖獅子峯後從石龜*踰小嶺兩崖夾峙深四五
  里田疇一帶繞以清渠東為赤霞嶺諸處
  家霞嶺與鷁子巖相連過嶺而東則爲赤霞巖
  宗霞巖又名赤巖由赤霞嶺迤邐里許左折及巖丹崖
  極峻
  雲寮赤霞巖下為女道士修煉之所今廢
  赤霞洞赤霞巖半正對蘆峯有庵隨洞高低布置甚有
  意致朱文公蔡西山所常遊明陳省勒赤霞洞天四室
  於壁
  毛竹洞鶴子巖南藍原之東宋王通及知微子居此洞
  外有揆人石行者側身而過石或搖運若按人然初入
  徑極幽中稍平坦右壁削立參天
  武衰山志卷之七一曲下去
  山志溪南
  路徑一從鷁子巖循田壟陟小嶺三里許越小澗盤
  折而入一從藍原陟小嶺至其中
  王志云舊誌載毛竹洞在九曲靈峯旁覓之竟不可
  得詢之山中知者亦鮮沖佑羽士張太嶼引子一遊
  茲爲正之太嶼字懷一當塗人於武夷無境不搜常
  有句云春書如年遊未足歸來秉燭渡前溪
  歸毛竹洞宋游九言
  毛竹連雲路欲迷洞門深鎖落花遲曾孫幾度春風老
  未了仙人一局棋
  又李綱
  洞生毛竹綠猗猗枝幹扶疎滿洞垂傳是群仙遊息地
  蔽藏不許外人知
  靈原赤霞鶴子之西南居人稠容俗名藍家村寶仁寶
  智故里也
  歸原澗源自茅嶺過藍原度赤霞至山前不經九曲遲
  于大溪
  馬寶原澗明藍智
  嘉遯依巖穴清齋飯蕨薇花源隨水入雖屋共雲歸夜
  鼎芙蓉火秋山薛荔衣沙頭雙白鳥知爾久忘機
  藍家村
  國朝
  王梓
  村屋還從古先朝楔額留名題鄉進士爵列舊諸侯老
  樹庭前茂新篁野外無停車聊憇息不覺宦遐陬
  吃怠山志卷之七一曲下古
  武夷山志七巖刻
  .前渡崇安大溪與武夷山溪會合處溪名溪口灘遊
  武夷者或自崇安而下或自建陽而上皆必由此
  巖石刻字
  大王峯刻。階天處。玉笥山屏。寞靖戊戌夏御史李
  元陽提學江以達梯大王峯躡巖窟於萬仞之上視張
  仙遺脫坐詠竟日叅政張時徹僉事汪佃危之至梯而
  止都司杜蘭從焉知縣李東光郭瑞主簿項秀皆造梯
  試升者中溪記
  水光石刻〇九曲溪
  開福丁卯浚
  儀趙師巖書
  〇漸入佳景
  餘姚王
  平禮書
  。
  皇明嘉靖甲寅六月四日福建提學副使宋衡將之蜀
  攜諸生遊時久言霖雨沛下山峯如濯景物鮮明門黃田人
  卓茂思書〇陽明王先生祠舊在一線天歲久傾圯建寕二
  守董君燧銳意修舉乃白于太守吾南劉君佃謀改新
  之命崇安知縣戴無主簿缺祉經畧其事爰拓基于幔
  亭峯下改建焉適廬陵賀君涇調官過武夷樂贊成獲
  覩其翠乃爲首倡有幔亭峯下桃千樹化兩年年依舊
  香之句遂刻于石時春元楊疑黃嘉賓揮使王子章監
  生黃湖俱同遊因紀之以志歲月云
  嘉靖戊午
  月吉旦吾南
  春
  畫
  正。
  隆慶元年七月望後桂林殷從儉自閩赴浙來遊武夷
  溯流謁紫陽量院愛其崖壑幽勝不殊粤中徘徊久之
  武衰山志卷之七一曲八
  七巖刻
  時天子新政民物熙恬草木烏獸咸若斯遊也道逢運
  泰情與景會有餘樂焉因書以識歲月。大丈夫既南
  靖鳥蠻便當北平勁敵黃冠布袍再期遊此
  奉勅鎮守
  福浙等處
  總兵官都督同知定遠東年戚繼光應召北伐題
  時隆慶丁卯冬既望福建都司曹南金書
  修身為本
  學章李材
  夏五月門
  人
  書萬厯癸已
  徐即登勒石
  。興來獨往
  戊午
  六月
  望
  山
  人
  四
  明
  書。名山大川
  嘉靖戊午谷
  泉方宗善書
  。一曲
  鉛山費
  懋謙書。
  水光
  幼溪
  書
  〇引人入勝
  龐
  書
  軒。碧水丹山。寫飛魚躍
  〇山水奇觀〇萬丈丹青。智動仁靜
  儒巾石刻〇千巖單壑
  九
  書峯
  幔亭峯刻〇幔亭看
  舊
  乃
  志載蔡宗憲書
  肝江吳思
  學
  今
  書
  雲虛洞中二碣刻〇建寧太守元畏居士胡師文敬造武
  夷換骨仙巖紹龍己亥十二月張凈王華國同來草賓
  王行可邑宰王當尉石景充後至。政和丁酉古驕李
  景來真府事瓜期俯仰因過武夷遊換骨巖瞻禮聖跡
  久之漫書一絕以紀其實區區三載抗塵顏駿直無由
  脫謗讒今日捫蘿叩仙室願將凡骨換雲巖庚子六月
  十二日
  溪南赤霞洞刻〇赤霞洞天陳
  省
  書
  水中巨石刻〇石門〇靈源一派
  同亭湖畔舊有石崖上刻〇大唐天寶七載歲在戊子七
  武衰山誌卷之七才曲十九
  巖刻
  月封名山大川登仕郎顏行之記後湖陷石墮水中
  輿地碑目云唐明皇刻石在武夷之換骨巖是時遣使
  者祭海內名山大川登仕郎顏行爲之記二說不同
  *,
  日,,
  武夷山志卷之七終

知识出处

武夷山志

《武夷山志》

山志。清董天工纂。 二十四卷,首一卷。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为福建第一名胜,位崇安西南。山志始于宋刘道元,后复修者甚多。董氏悉心搜罗旧志,补缺正讹,并参考佛家典籍,又绘山图及先贤图,于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刻印。约三十一万字。冠有新旧序,贤、儒、仙绘像三十三幅。书分总志、星野、形势、祀典、勅封、颁赐、九曲、櫂歌(附九曲全图)、一至九曲(附九曲分图九幅)、 山北、名贤、方外、古迹、杂录、附录、物产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天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夷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