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梅聖俞詩藁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宛陵先生集》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0713
颗粒名称: 書梅聖俞詩藁後
分类号: I26
页数: 6
页码: 乙至三
摘要: 歐陽脩為梅堯臣詩稿作後序。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古典散文

内容

凡樂達天也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故其
  疾徐棲曰動可以感於體歡愉惻愴可以
  察扵聲五聲卑出扵金后不能自和
  也而工者和之然抱其器知其聲前其
  廉肉而調其律呂如此者工之善也今指
  其器以問于工曰彼黨者震者
  執而列者何也彼必曰選皷鍾磬終管于
  戚也又語其聲以問之曰彼清者濁者割
  而舊柔而曼衍者或在郊或在廟堂之下
  而羅者何也彼必曰八音五聲六代之曲上者
  歌而下者舞也其聲器名物背可以數
  而對也然至于動盪血脉流通精神使
  人可以喜可以悲或歌或泛不知手*設
  舞之而以然問其何以感之者則雖有善
  工猶不知其而以然馬盖不可得而言也樂
  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
  而不可並之言也轅之善人必得于心而
  會以意不可得而言也堯舜之時變得
  之以和人神無外百獸三代春秋之際師裘
  師曠州鳩之徒得之為樂官理國家知興
  亡周氣官失樂器淪亡散之河海氣于
  百歲間未聞有得之者其天也人之和氣
  相接者既不得泄于金石疑其遂獨鍾
  於人故其人之得者雖不可和于樂尚能
  謌之爲崇古者登謌清廟太師隂手之而
  諸矣之國亦各有詩以道其風土性情至
  於按壺饗射必使工歌以達其意而爲賓
  樂盖詩者樂之苗裔與漢之蘇李魏
  之曾為得其正始宋齊而止得其浮淫
  流佚唐之時子昻李杜沈宋王維之徒
  或得其淳古澹泊之尊或得其舒和高
  暢之節而孟郊賈烏之徒又得其悲悉
  鬱埋之氣甲是而下得者時有而不純馬
  令聖俞太得之然其體長扵本人情狀風物
  英華雅正變熊百出多多其似春淒淒其
  似秋使人讀之可以喜可以悲陶暢酣適不
  知手長之恃鼓舞也斯固得之深者邪其
  感人之至而謂與樂同其苗裔者邪余嘗
  問詩于聖俞其聲律之高下文語之疵病
  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
  而告也余行恃以心得意會而未能至之
  者也聖命久在洛中其詩人徃徃人皆有
  之今將告歸余目求其藁而嗚之然夫前
  下謂心之而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聽之
  不相語而意相知也余今得聖命之稿猶伯
  牙之琴絃乎

知识出处

宛陵先生集

《宛陵先生集》

别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北宋梅尧臣撰。《宛陵先生集》中存诗近三千首。梅尧臣在诗歌理论上强调《诗经》、《离骚》的创作传统,他在《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中说:“迩来道颇丧,有作皆空言。”对西昆派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出诗歌创作应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在艺术风格上他也有独特见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他的这些主张是在唐诗以后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途径,对后代诗人具有一定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歐陽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