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府志卷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国府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0368
颗粒名称: 寧國府志卷之二
其他题名: 制置紀
分类号: K295.4
页数: 8
页码: 一至八
摘要: 明黎晨校刊李默編纂的地方志《寧國府志》的第二卷,制置紀部分。
关键词: 地方志 安徽省 政治

内容

直隷寧国府知府任丘黎晨校刊
  制置紀
  在昔宇內䟽爲九州王者常都其一以爲畿甸建
  侯置牧同之他州遭秦兼并於是以郡縣疆理天
  下而以內史一部治畿甸内史固郡也西京稍增
  爲三輔中興都洛陽復增三河弘農四郡備千里
  之制下逮唐宋始建四京元立三都所謂畿輔郡
  者■紛紛不可紀述矣
  本朝以揚豫爲豊鎬故兩京並建而南畿郡縣實
  盡有江淮之地寧國之爲郡本禹跡揚州之域地
  屬勾吳吳亡入越越亡入楚秦旣滅楚大啓郡縣
  寧國僅當秦鄣郡七之一分土雖儉於前封壤奧
  沃要亦江左名區也故斷自秦郡興以來廢置具
  述于篇俾覽者有考焉
  秦始皇五年滅楚初以江左之西境置鄣郡西北
  屬之九江東南屬之會稽以浙爲界治故鄣今湖州府
  長興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漢高祖六年以鄣郡合會稽東陽二郡封從兄子
  賈爲荊王置國都今鎮江府十一年賈爲英布所殺改
  國爲吳封兄子濞爲王徙都廣陵今揚州府景帝三年
  濞誅封子渄於此改號江都渄後入爲太子薨武
  帝析封渄子敢爲丹陽侯敢薨國除元封二年始
  置丹陽郡隷揚州部剌史治姑熟今太平府統縣十七
  宛陵於潜江乘春穀秣陵故鄣句容涇丹陽石城湖熟陵陽蕪
  湖黟溧陽歙宣城
  後漢省宣城中平間析故鄣地增置安吉原鄉二
  縣餘並同
  三國建安十三年孫權遣賀齊討黟歙析爲六縣
  置新都郡吳寳鼎元年析故鄣安吉原鄉於潜合
  吳郡西境地置吳興郡餘領如故
  晉武帝平吳徒丹陽郡治建業別置宣城郡於宛
  陵並隷揚州統縣十一宛陵宣城陵陽安吳臨城石城涇
  春穀廣德寧國懷安元帝渡江始僑立襄城郡於春穀宣城
  則以封子裒爲郡公而置內史理郡後爲瑯琊王
  食邑內史攝事如故成帝時復析丹陽南境置淮
  南僑郡於于湖今太平府當塗縣地與宣城並設
  南朝宋以後郡復置守後停淮南以宣城兼領移
  治于湖尋還治宛陵梁末復於春榖別置南陵郡
  廣德置大梁郡並隷南豫州陳改南豫稱宣州諸
  郡仍隷焉
  隋高祖平陳以江左僑郡猥繁遂廢郡以州理人
  開皇九年宣城等三郡悉廢諸縣併省爲六
  宣城涇
  南陵秋浦永世綏安而以宣州領之剌史降行守事大業
  初復稱宣城郡州停
  唐武德初仍隋初制稱宣州天寳元年復稱宣城
  郡隷江南道統縣十宣城涇溧水太平當塗南陵綏安寧國
  溧陽青陽乾元初年仍稱宣州寳應二年析太平置旌
  德縣永■後以青陽屬池州溧陽溧水屬昇州本
  州僅統縣八景福元年州復升爲寧國軍節度
  五代僞吳軍縣並仍唐之舊南唐又析當塗廣德
  绥安是入江寧府本軍僅統縣六宣城涇南陵寧國太平旌
  德
  宋太祖開基召諸鎮還京師分命朝臣出典州郡
  號權知州軍事本軍仍改稱宣州隷江南東路開
  寳末以廣德蕪湖繁冒來屬太平興國間復以蕪
  湖繁昌屬太平州廣德別自置軍乾道二年升州
  爲寧國府統縣同南唐
  元至元初改寧國路置總管府隷江東道肅政廉
  訪司仍隷江浙行中書省統縣同宋增置錄事司
  二分城以內治之
  明興至正丁酉夏四月
  王師下寧國縣郡將谷繼先等降附改路爲府稱
  寧安幸丑稱宣城府丙午稱宣州府吳元年四月
  始定今名直隷京師省錄事司統縣如故
  宣城漢縣本治青弋江東漢省入宛陵孫吳析置
  寧國懷安二縣晉復置宣城隋因之遂省宛陵及
  寧國懷安當塗浚遒五縣俱入焉治宛溪唐復析
  置當塗寧國二縣宣城統地仍如吳舊宋元迄今
  並同統里二百一十有六本二百一十七里耗省一里城內里之
  在城者日坊〇東北隅二坊西北隅一坊東南隅二坊西南隅一坊清流鄉一都至五都凡
  一十八里鳳林鄉六都至十都凡一十四里昭亭鄕十一都至十七都凡四十一里
  崑山鄉十九都至二十三都凡一十八里舊有十八都遭水蕩齧今焦村灘是射亭
  鄉二十四都至二十六都凡二十一里嘉禾鄉二十七都至二十九都凡一十七里四
  望鄉三十都三十一都凡一十四里興賢鄉三十二都至三十六都凡一十九里千
  秋鄕三十七都至三十九都凡一十一里長安鄉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凡一十七里
  仁義鄕四十四都至四十七都凡一十里宣義鄕四十八都四十九都凡三里
  留愛鄉五十都五十一都凡七里戶二萬六千四百有五
  口一十七萬八千四百有六官民田地山塘
  蕩溝池河澗塌一萬六千六百四十二頃一十四
  畆
  南陵梁縣本漢春榖縣南境梁武帝初置隷南陵
  郡治藉山隋初郡廢以所統石城臨城定陵故治
  四縣省入焉隷宣州開皇中析置秋浦縣城卽地石後
  增置石埭銅陵青陽三縣又稍析地益之縣境遂
  定宋元迄今並同統里八十有四本八十七里耗省三里城
  內四坊下長林鄉一都至五都凡六里上長林鄉六都至十都凡四里智
  信鄉十一都至十四凡都四里進德鄉十五都十六都凡四里再淳鄉十七
  都至二十一都凡七里澄清鄕二十二都至二十七都凡六里梅根鄉二十八都
  至三十二都凡一十五里金陵鄉三十三都至三十四都凡一十一里新美鄕新三
  十四都至三十七都凡二十四里戶八千二百三十有七口九
  萬九百五十有三官民田地山塘蕩港塌六千
  四百九十八頃七十一畆
  涇漢縣治涇水晉析置安吳南陽二縣隋仍省入
  焉唐天寳十一載增置太平石埭二縣稍析地益
  之縣境遂定宋元迄今並同統里六十有八本六十四
  里析增四里城內東隅二坊南隅一坊西北隅一坊石門鄕曹溪溪頭丁溪太平
  四都凡四里脩德鄉新豐北亭二都凡二里安豐鄉思齊豐東長樂禮辭四都
  凡八里冠盖鄉永定花林茂林三都凡七里震山鄉九都十都十一十二都凡
  八里豐登鄉張香洪村窄南三都凡三里義上鄉田中水南二都凡六里仁
  義鄉岸前雙浪泉北三都凡一十一里由道鄕宣陽里仁二都凡二里丹山
  鄉溪上青東溪丁三都凡六里德義鄕上連大成二都凡七里户五千
  四百八十有四口五萬四千九百四十有六
  官民田地山塘蕩陂五千五百九十頃
  寧國吳縣本漢宛陵縣南境孫吳初置治獨山與
  懷安縣並設隋初俱省入宣城唐天寳三載復以
  二縣地合置寧國景福元年取其名以命郡而縣
  屬如故宋元迄今並同統里五十有六本五十八里耗省二
  里城內三坊鷄山鄕一都四十二都凡二里寧仁鄉二都三都三十九都
  四十都凡五里蘆城鄉四都至七都凡五里慕信鄉八都至十都凡三里懷遠
  鄉十一都至十三都凡四里岳山鄉十四五都十六都凡二里仁德鄉十七八都
  十九都凡二里懷安鄉二十都至二十二都凡三里寧國鄉二十三都二十四都
  三十三都四十一都凡四里安樂鄕二十五六都一里徽慶鄉二十七都二十
  八都凡二里崇信鄕二十九都三十都凡二里雲門鄉三十一都三十二都凡二
  里延福鄉三十四都至三十六都凡九里香城鄉三十七都至四十都凡七里
  戶五千九百五十有八口三萬一百五十官
  民田地山塘溝五千九百九十二頃一畆
  旌德唐縣本太平縣東北境寳應二年初置治徽
  水宋元迄令並同統里四十本四十二里耗省二里城內招坊
  二坊進坊三坊並統於鄉進賢鄉一都至四都凡四里進坊三坊附招賢鄉五都
  至十都凡六里招坊二坊附柳山鄉十一都至十三都凡五里太平鄕十四都至
  十六都凡三里興仁鄉十七都十八都凡六里上涇鄉十九都二十都凡七里
  通貴鄉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凡四里戶三千八百六十有二
  口二萬四千三百二十有六官民田地山塘四
  千六百二頃一十畆
  太平唐縣本漢涇縣西南境天寳十一載初置治
  三門山寳應二年復析置旌德縣於沙城鄕宋元
  迄今並同統里一十有九城內東隅一里西隅一里南隅一里
  北隅二里並統於鄉桂城鄉東西南北四隅凡五里道■鄉二里望仙鄉
  一里東鄉一里西鄉二里絃歌鄉三里涇陽鄉一里長壽鄉一里
  龍門鄉三里戶二千一百三十有一口一萬三
  千七百九十有五官民田地山四千二百二十
  三頃四十二畆
  寧國府志卷之二終

知识出处

宁国府志

《宁国府志》

《宁国府志》是《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之一,收录于第二十三册,系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六二年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原书为宁国府知府黎晨校刊,宁国府添注通判李默编纂,全书共十卷,分为郡地、制置、秩统、次舍、表镇、职贡、防围、人文、禋祀、杂纪等,内容涵盖了宁国一府六县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晨
责任者
李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