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縣志卷之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宣城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0098
颗粒名称: 宣城縣志卷之五
分类号: K295.44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六
摘要: 清代李應泰等修宣城縣志的第五卷,城池、防禦部分。
关键词: 地方志 史料

内容

城池防禦附
  邑附郡郭墉隍津隘與郡共之爲著其肇建更拓之由
  堵禦扼塞之所庶後之綢繆是賴云
  城據山爲固南枕鼇峰東北帶宛句西北塹陂用瀦積水
  西南包原跨阜外連漏澤園地勢盤鬱南門一帶蜿蜓
  起伏龍脉所從入明季知縣陳泰來以兵警浚濠過深
  康熙間通邑紳士鳩工培補之案漏澤園緣起詳後續編
  城今周延九里一十二步高二丈五尺厚三丈漢元封二
  年初徙丹陽郡治宛陵漢制郡國皆有城城邑之建葢
  於是始晉內史桓彝梁太守何遠稍增築之隋開皇中
  刺史王選始大展拓盡西北岡阜宋乾德中江南未下
  南唐節度使林仁肇復修築新城有韓熙載記宋建炎
  三年郡守呂好問奉詔賜中都錢五萬緡繕拓之有周
  紫芝新城賦元至正中廉訪使道童重加甃甓更定五
  門名額明知府鞠騰霄宋獻葉錫相繼飭治國朝順
  治辛卯城西傾三十餘丈知府管起鳳知府王同春修
  築王自爲記癸巳復頺知府秦宗堯移壘向內加築康
  熙七年東南隅鼇峰嘴城根傾塌知府孔貞來壘砌以
  石十九年知府王國桂知縣鄧性沿城修整又於鼇峰
  前城上置月臺一所極登眺之勝案晉唐以來城制補證詳後續編
  雉堞舊一萬三千有奇崇禎間知縣梁應奇併三爲二共
  一千九百七十垜
  警鋪舊一十三所後增設共一百九十二所國初同知
  王家樑于各要害處建敵臺一座共十有四所今並圮
  門五皆重關闉闍樓堞悉具東日陽德門舊在府治正東爲鐵牛門林仁
  肇築新城改門稍北卽今大東門舊傳丑地空故象大武鎮之牛今存羊市巷木禾殿
  東偏日泰和門卽今小東門明嘉靖乙卯知府朱大器增設重門搆保豐臺於其孔自爲記
  國朝康熙乙巳知府黄叔琪重修南曰薰化門舊傳城正南有水關開輙不利僅存陡門洩水
  疑卽遇仙橋左陡門云西日寳成門北日拱極門
  夾城在縣學前明知縣詹事講用修撰沈懋學議規圓之以屏學宮
  宣城舊縣城在青弋城磚古窰在方山鎭東縣前有碑記
  防禦
  縣境界在吳越之西由蕪湖入不踰日涉西北境由當塗
  入不二日涉北境於是以黄池爲重鎭由東壩間道入
  不踰日涉東北境由高湻入不踰日涉北境於是以水
  陽爲屯塞由繁昌青陽銅陵入不二日涉西境於是以
  青弋寒亭爲襟喉由黟歙涇太入不踰日涉西南境於
  是以琴溪杮木爲屏蔽由績溪甯邑入不踰日涉南境
  由昌化於潛間道入不二日涉東南境於是以港口叢
  山關千秋嶺爲門户由杭湖廣德入不二日涉東境於
  是以洪林麻姑爲鎖鑰此守土扼要者所當知也
  南湖瀦廣德建平及宣甯東境水廣袤百餘里溧陽高湻
  間道阻焉明初設河泊所於湖口之馬山埠主徵魚課
  後以冗員裁省旣而盜多出沒於此乃知湖口要害兼
  寓防圉不專爲課計也國朝順治甲午操撫李日芃
  因宣城河流經湖達江檄道府會勘於新河莊馬山埠
  仇公渡雁翅陡門海岡角梅村灣等處各立木樓設兵
  防瞭又各造梭船一隻往來哨探康熙六年巡撫張朝
  珍檄縣各路每五里設炮臺一座
  徽甯道署明萬厯間由池州移駐郡城在縣治東南明末
  因旌績盜發移駐旌德國朝康熙丁未缺裁庚戌以
  徽屬寇警復移駐徽州府城尋奉裁
  宣州衛在縣治南其衛所兵止供屯田漕運守備職專屯
  務雖有總旗千百户之名而不事干弋不登埤堄一切
  防禦事宜悉歸營兵
  甯國營額設副總兵官一員順治癸已改設叅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
  官兵八百八員名分撥千把總各弁目駐防六邑及險
  隘處所順治戊戌調去崇明水師營丁一百名康熙癸卯調去漕標馬步兵丁五十名康熙甲辰調去
  孟河營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僅存馬步兵丁六百二十五名康熙癸丑查馬兵戰守官兵五百九十一員名
  甲寅年內奉旨改設五百四十二員名惟千總減一員餘如舊庚申年
  檄撥把總一員營兵三十名助守蕪湖窰灣地乾隆四十六年裁守兵二名移交壽春營四十七年裁兵四十
  九名四十八年復裁十二名五十四年徽州營調撥外委把總一員移駐涇太二縣添設查村盛村二汛防守
  自國初定制屢經裁調今實在官員六員内叅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馬步戰守兵丁
  四百三名內馬戰兵三十二名步戰兵六十三名守兵三百十名同治十三年改甯國營爲皖南鎮標
  皖南鎮標添設左右二營甯國營叅將改爲左營游擊右
  營以都司統之詳省志
  營汛東路三日雙橋汛日孫家埠汛日洪林汛西路二日
  西河汍日梅村灣汛北路七日新河莊汛日馬三埠汛
  日水陽汛日海港角汛日黄池汛日灣沚汛日趙家渡
  汛凡十二處雍正乙巳每汛設立烟墩三座木樓一座
  民兵卽民壯明成化初兵部以天下衛兵耗弱初籍民爲兵
  其數視縣大小而上下之宣城設民兵四百名旣以統
  馭不專人不習戰嘉靖乙未巡按御史虞守愚嘗爲議
  疏上兵部韙之請頒其法行諸郡後以海寇吳浙東南
  多事應名充籍率倚市兒緩急無賴其法終廢後止存
  兵壯五十人國朝雍正間屢經派撥裁汰現存二十
  四名
  軍器庫凡胄函弓矢馬鎗鳥鎗鉞籐牌牌刀腰刀齊睂棍
  各數十百不等炮大小十四位過山鳥五位初宋紹興
  間大修戎器設藏守之明知縣梁應奇復造國朝順
  治乙未知縣王同春添造烏鎗七十管
  縣監在縣治頭門內左側其門外屋三間係營兵提監刑
  書值宿門首更樓一座內上號房三間供奉獄神東西
  號房各三間週圍墻高二丈有餘額設禁卒八名更夫
  二名
  演武塲在泰和門外一里許有將臺正廳及府縣衛官各
  廳今衛廳廢
  水陽巡檢司在水陽東鎭
  黄池巡檢司在黄池鎭南今裁
  城池續增
  漏澤園緣起案嘉定志崇甯三年詔日人物繁庶貧無以葬或至委棄可憫州責之縣
  選僧管幹可名漏澤園康熙元年吳公淵持江東漕節以居養院傾圮漏澤園充斥始命宣城令李
  振移置於城西官道之傍及買地廣義阡於西郭外
  晉唐以來城制補證案嘉定志漢高帝六年令天下郡邑城時江以南猶爲楚
  之封國吳赤烏二年勅諸郡各治其城郭江南郡有城始此晉咸和初內史桓彝遂城宛陵今世傳
  子城彝所築樂史寰宇記云峕平吳後移郡於此城乃彝所築隋開皇中剌史王選以宛陵西北形
  勢別築羅城廣輪至三十里宛溪貫其中唐因之俗號舊城東自灘子門抵下寨西止城子門南起
  南堤截出上南門北槖駞山洪爲界城中裹宛溪溪之南北列二橋各有水門唐杜牧詩云敬亭山
  下百頃竹中有詩人小謝城又題開元寺水閣自注閣下乃宛溪也以此證之城接此山兼裹宛溪
  故其袤至三十里今羅城刱於國朝建隆四年僞唐剌史林仁肇以李煜命役軍夫二千爲之煜外
  禀正朔實欲負險自固韓熙載譔宣州新城碑微旨可見仁肇江南將善用兵通卜筮陰陽書今城
  制葢出其所畫襟山帶溪得勢之便省龜爲形南首翔尾爲城門樓者八始鳩工于壬戌而訖於癸
  亥至煜歸期於乙亥一星終矣夫豈偶然有如鄭人浚渠卒爲秦人利也仁肇碑陰書羅城之制略
  云金光門西北轉至舊城崇德門東北角北角長五里三百二十三步崇德門南轉至金光門東長
  四里二百三十步共長一十里一百九步葢合新舊志總而計之新開濠塹自金光門轉透大溪長
  八百四十九丈闊二十丈深三丈

知识出处

宣城县志

《宣城县志》

《宣城县志》成书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历两任知县李应泰、范葆廉编纂完成。光绪《宣城县志》130余万字,贯通古今,上自唐虞夏商,迄于当朝,煌煌两千余年汇于一志。是近现代宣城县历史上最后一部县志,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地方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應泰
责任者
范葆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