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續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宣城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20020020221000094
颗粒名称: 山川續增
分类号: K295.43
页数: 7
页码: 二十四至二十七
摘要: 袁朝選等所修《宣城縣志》中有關山川之記載。
关键词: 地方志 县志

内容

敬亭山補證
  洪武志敬亭山唐以避諱名日昭亭高一十六丈廣袤一百二
  十里注內
  引嘉定志西有禪定塔院新興寺後爲廣教禪院宋永初山川
  記山有神祠卽謝朓寒雨賦詩之所
  其神云梓華府君方輿勝覽劉禹錫詩敬亭之山黄索漠元如
  斷岸無稜角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
  聲名齊五嶽
  麻姑山寨緣起嘉定志麻姑山巡檢乾道五年九月知府資政
  殿學十錢侯端禮奏
  宣城縣麻姑山三十里無居民亦無官府相有過軍拖後白晝
  成羣打奪乞置寨一所依界則例請
  給理任得旨依下吏部以材武使臣充尋於山之西北置寨土
  軍八十人
  慈溪長山禁挖沙土碑略案碑康熙三十三年邑令薛君履勘
  得慈溪西
  山係郡城護衛且附近墳宅甚多近因無賴搆引蕪湖鋼坊硃
  店控盜紅沙紅土供泥竈礬紅之用
  致傷龍脉士民李鳳閣等呈籲制撫各憲請禁委係實在情形
  應申請永遠斥禁與給示立石
  魯山魯府君廟補證洪武志府君姓梅氏名知巖世爲甯國縣
  岳山人隋末江
  左寇亂府君率里人捍禦衆推服之及歸唐還兵守鄉郡或云
  封於魯故號魯府君或云所居魯山
  也廟有斷碑略云知巖所居石室高十餘丈西與一室對每乘
  雲往來游戯臺上人以爲異及勒軍
  入城盼望城岡繫馬樹下不可控勒蓋龍駒也進至桐木岡俄
  頃空中煙霧四起馬入新田遂失所
  在俗云府君素忠孝不失大節土人每稱魯廟大王輙不享舊
  飾王者衣服一夕雷兩盡褫之後塐
  像衣冠如道流者凡疾病雨晹祈禱輒應
  曷山辨證洪武志在城南四十里有寨址昔嘗集兵把隘於此
  注内引嘉定志山之西南
  土名立劒俗因附會爲古戰場至楊行密攻趙鍠至宣州據曷
  山乃在江上今蕪湖縣有大曷山非
  此之謂葢行密先在淮南自糝潭渡江而南故由蕪湖若城南
  曷山非其路矣
  綠潭長安壩口志略小東路長安壩口在綠潭俗號陸家潭此
  壩乃宋梅尚書
  詢所開漑田三百餘頃梅氏子孫之利亦附近三十里居民之
  利也元明以來屢浚屢塞乾隆己丑
  庚寅間邑人張燾奉諱家居與衆議復疏之如舊制有長安鄉
  水利問荅付梓
  綏溪補證寰宇記桐水源出白石流入宣城縣白沙川入丹陽
  湖今俗猶以白沙目之舊
  經云唐天寳五年改名綏溪
  附歲貢生駱大攸郡城內龍水考辨考本郡龍脉發源横山遠
  不及述近祖敬亭迤〓過黄泥岡東向南轉走安樂山北峽於
  薰化門右之城河中穿城腳起頂東
  向逕走南門大街入縣學垣或日自城門口吊橋入非脉也分
  三支學前出夾城南結培風閣陵
  陽第一峰也學東過送岡頭北轉錦城街右橫結疊嶂護衛府
  署陵陽第二峰也學後入副署箭道
  横起睡庵樓頂傍佑聖閣西走上市街左結縣署右結開元寺
  陵陽第三峰也俱無左砂一河東繞
  所謂一水作三山也又安樂山左腰抽一脉亦穿城腳入春歸
  臺北轉軍民巷過西阪頭西門大街
  結東岳廟出北城腳晏公廟西朿咽入西頭灣北結大街止別
  士橋南結衛城街止鐵仙橋此府縣
  署西隅之保障北方之腦托也查二脉中夾兩龍泉焉一在南
  城腳下一在北城腳下前人分造南
  北陡門其水上自吳家村前北轉忠勤樓入宛陵溪折過東岳
  廟側晏公廟下穿城北出東行南轉
  拱極門繞衛城街鐵仙橋出此府縣當之元武也明季縣令陳
  泰來以兵警浚南濠過深有傷進水
  國朝康熙紳士補築之存陡門洩入流泉此南陡門閉塞之漸
  也備詳郡志猶賴流通科甲不替續久
  淤塞并失向道數十年來漸就衰微前邑侯武昌謝公邀紳士
  等尋訪無踪嘉慶元年流水自通紳
  士等補龍畜水續更疏濬洞口水得暢流連年發科六年夏因
  議洞口內外俱係泥塗久而易塞衆
  欲鑲接石〓因源計流溪道壅塞北陡門風車損壞倡修募捐
  乃或以謂南有陡門向無此說引珍
  珠河爲宛陵溪源流以致中止余竊惑焉南陡門志載古蹟余
  內南水門在城南後廢存陡門洩水
  猶恐後人誤以遇仙橋左側正南水關紊亂分載志書城池類
  中宛陵溪實發源於此珍珠河志載
  由木市街鐵牛坊側陡門出正德門改流入宛是宛陵溪在前
  改流在後又查郡脉係屬龜形內藏
  七竅前人制造陡門七座以應北斗一入六出合河圖天一生
  水地六成之之義一進水門在城南
  坤方坤申也水土長生在申水之母也六出水門分建龍巽艮
  三方堪輿家所謂萬水悉從天上去
  也餘三門適在子午卯位查四正方不利出入遇仙橋左側陡
  門係正午方志載開陣不利前人閉
  塞水關只存陡門洩水東岳觀側陡門係正子方兼係龜糞門
  處元辰水不宜直出前人于陡〓中
  造作銀錠式兩頭鑲砌石坡步高一步中空架鐵風車激流上
  洩乾隆壬申以前居民私掘引水西
  流大反水道前貴中孚補築之有記志載所謂補築西堤濬復
  東道卽是門也鐵牛坊陡門在正卯
  方卯屬木前人建造木禾殿設鐵牛以鎭之此皆前人因地制
  宜化煞爲權者也續因中止或起而
  分承之查南陡門中外石〓幷出進洞口鑲固北陡門風車竟
  未補鑄以致出水處外高內低遇雨
  則逆流湧注前中宮水道盡成瓦礫上下橫流近溪居民皆爲
  澤國邇年來手足瘋癱中飽諸疾日
  多未必非階之厲也因妄擬考辨幷約同志繪成龍水全圖以
  備參考云
  笪岳壩緣起具見田賦國朝康熙間馬彦國徐成等重修郡守
  佟賦偉捐銀三百兩榖二
  百石以速其成進士張仕驤有記至嘉慶間淤塞傾圮里人徐
  瑞彩徐致忠胡顯彩等公舉十二人
  董理修築奉知府魯飭宗文裔孫徐淮總理壩事淮與徐望曾
  徐景華等清理河道修築桑河倒壩
  小壩克臻完固
  新河壩在南湖上流冲開汉河漁户商船爭趨捷徑旣多風波
  之險尤有刼盜之虞因捐資
  閉築是壩俾建平大河來源盡依北岸老河出口並建庵黄龍
  嘴爲漁商歸宿之所

知识出处

宣城县志

《宣城县志》

《宣城县志》成书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历两任知县李应泰、范葆廉编纂完成。光绪《宣城县志》130余万字,贯通古今,上自唐虞夏商,迄于当朝,煌煌两千余年汇于一志。是近现代宣城县历史上最后一部县志,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地方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袁朝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宣城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