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庙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唯一号: 113534020230000188
专题名称: 南湖庙会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5/001
起始页: 017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九月廿九南湖庙会,这跟“红面佛”、“白脸佛”有关。南湖旗杆内薛家在宋代是名门世家,是平阳县最早出现的望族。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薛家人为彰显先祖薛昌宋的拳拳报国心,在旗杆内西侧后溪之畔,建宝山寺,今名宝山殿。宝山殿内供奉着忠孝周宣灵王和五显大帝,南湖人习惯称红脸佛和白脸佛,九月廿九是宝山殿的庙会日。据乾隆《温州府志》载,“南湖市”列为平阳县五镇八市,地方原先就有九月九集市,因这一方盆地有万亩良田和山园,正是秋收和晒番薯丝的农忙季节,乡人便将集市时间延迟到九月廿九庙会日,经年累月,九月廿九这一天,南湖人约定俗成都叫九月九。庙会期间,集市活动主要集中在塔院街,佛事活动主要在宝山殿和宝兰殿。南湖庙会都要举行抬佛活动,九月廿七晚上,先把红脸佛抬到宝兰殿过夜,算是在外家过夜,廿八日晚上回到宝山殿,廿九日是庙会正日,这里有南湖乡民家喻户晓的不老传说: 红脸佛原名周宣,金华衢县人氏,是个大孝子。相传他曾在京城当生员。一天,他收到老家来信,告知母亲病重,周宣立即告假归乡,一路星夜兼程。当船行到家乡附近时,接到母亲病故的噩耗,因悔恨自己未能膝前尽孝,周宣当下气急攻心,满脸通红,当即气绝身亡。当时正在金华府巡视的南湖人薛元天大夫惊闻此事,甚为感叹。薛大夫回到朝庭后,据实奏报皇上,皇上感念其孝心,遂加封为“忠孝灵王”。为感恩薛元天的举荐,周宣化做神明护佑薛大夫。 相传时薛大夫为朝廷重臣,刚正不阿,适逢有宋一朝皇帝驾崩,幼主登基,后被奸臣谗言:“薛大夫抱太子登基时,有意不扶正,图谋不轨。”朝廷派遣御林军缉拿薛大夫,整座京城九门紧闭,薛大夫自知大限已到,不禁仰天长啸。这时,突然天际一道红光闪过,周宣的神灵对薛大夫说:“您想回故乡吗?”“当然想。可是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南湖呀,怎么回去?”薛大夫无奈地答道。周宣说:“你趴在我的背上,眼睛闭上,当听到鸡弹翅膀时,才可以睁开眼睛。”于是,他们上路了。九月廿七晚,当他们来到南湖渔池村时,一阵风吹来,路边的棕树林“唦唦”响,薛大夫以为是鸡弹翅膀了,便睁开眼睛,一看树旁是宝兰殿,当夜两人寄住在殿内。次日,薛大夫一睁眼,红脸佛已无踪影,好在渔池距离老家只有二里路,就赶紧回旗杆内。一到家,薛大夫便吩咐家人:“我被冤枉了,死后棺材钉不要钉,把棺材竖着放,外面用竹篾箍着,把我的面朝向京都。”话音刚落,薛大夫就吞金自尽。没过两天,御林军赶到,薛家人哭诉竹篾箍棺材的原委,御林军将士无不感动。因圣旨在身,御林军只好提薛大夫的首级回京复命。御林军一回朝,就将薛大夫临终托言面奏皇上,皇上顿悟错杀忠良了。于是皇上下旨赶铸一具金头,重六斤四两,以赐薛大夫全尸。为防止皇上所赐金头被盗,薛家人便在北港地区造了36穴坟冢,在薛大夫出殡之时,36具棺材以跑马灯一样来回打转,故布八卦阵,让人无迹可寻。 庙会期间,宝兰殿首先开锣演戏,接着是塔院街、宝山殿开始演戏。南湖马灯戏传承数百年,名闻平阳南北港,源头在旗杆内宝山村,表演人员多为周氏子孙(宋亡元后,薛家人外迁星散),这也许与薛大夫的传说有些渊源,也许是西门周家先祖自奉化沿袭而来。马灯戏是由小戏和跑马两大部分组成的民间表演艺术。小戏阵容小,全部由少年来演,一场小戏一般两三个演员,每段约15分钟,主要反映民俗民风,有祈福求太平,也有劝人为善的,风趣诙谐,寓教于乐。跑马阵容大,两位身着戏服、手执高照的大人当开路军,在前引路,控制阵式,带领二十来位(偶数)身跨竹马、将领妆扮的少年,兵分两路,按照一定的阵式表演。表演的跑马图,或称走路阵,通常有四角运、六角运、编壁运、眼镜运、连环阵、蜘蛛阵、土兰阵、八卦阵、龙喷水、满天星、顿营阵等。跑马的速度由慢而快,以至奔跑,直至屯马,以洗马收尾。整个过程从马不停蹄到万马奔腾直到马放南山,动人心魄,波澜壮阔。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