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唯一号: 113534020230000156
专题名称: 荆山寺
其他名称: 原名:石室庵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037.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荆山寺原名石室庵,寺是建在岩洞中,岩洞像狮子口,石室奉许真君,即东晋道士许逊。许逊字敬之,河南汝南人,曾任湖北旌阳县令,有政声。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叶衡《遊荆山髟》:“忆昔旌阳令,探奇靴鞋来。虎踪从此灭,狮口豁然开。石室依山创,岩泉滴漏猜。攀援穷绝顶,拜雨访高台。”叶衡,字延微,号宜休居士,坡南人。“景泰中,以岁贡知浚县,县人称叶青天。”可见此庵建于明景泰前。清同治光绪间,于右边增建大悲阁,从此佛道同居一室,故门台有联:“仙境长春筼筜耸翠,佛家妙法贝叶生辉。”成为很特别也很罕见的一个宗教活动场所。 对于佛道同室,有人讥为“不道不佛”,前人可不是这样认为的。清鲍石在《荆山寺募塑大士暨真君像序》中称:“自汉唐以来,人自为学,家自为书,断断之争辩如水火。然一旦合而一之,是仙与释之无分,缁与黄之莫辨也。予应之曰:“释氏谓佛为金仙佛,即仙也。李谪仙谓金粟如来是后身,仙即佛也,闲赏读名僧语录,较之道德,参同性命圭指等书,罔不合若符节,必斤斤焉。分疆别界,使仙释二家诟面戟戈,而不知恐不如三语椽之为得矣。况大悲广大神通,为选佛场中第一,而真君驱蛟逐鱷,灵迹昭然。遇岁早时,上拜雨岩者,祷无不应。仙与佛虽异其名,而度世之心一也。” 荆山寺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焚毁,后已重建,比之前寺,更金碧辉煌。每逢节日信徒游客如云,佛与仙也和谐共处,何必较之乎佛乎,仙乎?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本书记载了关于平阳县的著名人物、艺术文化、历史事件等,其中包括文章《北大教授钟锡华》、《张和光先生其人其诗》、《怀念父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