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制作工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唯一号: 113534020230000151
专题名称: 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制作工艺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16/001
起始页: 023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元宵节的赏灯习俗,让民间的能工巧匠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为了能让自己制作的花灯技压群雄,博得众人喝彩,他们绞尽脑汁,发明创造了诸多花灯,其中尤以走马灯的发明最为神奇。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我国民间就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在记述临安“灯品”时也说:“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元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秦军夜溃咸阳火,吴炬霄驰赤壁兵;更忆雕鞍年少日,章台踏碎月华明。”明代姜准在看了温州的走马灯后,在其著作《岐海琐谈》中写道:“走马灯,假灯气运机顺逆交驰者……” 在平阳县民间,包括在马灯在内的花灯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远近闻名。在平阳县昆阳镇水亭办事处,还有个名叫“走马灯”的村子,据说就是因为昔日村民擅长制作走马灯而得名,在平阳县水头镇,就有一条居民世代以制作走马灯等灯笼为业的“灯笼巷”。平阳的走马灯外形多为圆形宫灯状或六角、八角形亭台结构。而在这品种繁多的走马灯中,尤以平阳县腾蛟镇马居山村村民马必重制作的“头发吊灯”最为独特。这种以长头发丝从走马灯的顶端轴盘开始上而下,来牵引灯中纸人物关节,从而组成可以活动画面的这种形式,在中国还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平阳民众的一大发明创造。 在过去,头发吊灯都是利用放在灯座下的木炭火形成的气流,带动顶端的轴盘开始旋转,然后带动走马灯运行和纸人头、手、脚等关节部位自行活动,故该灯向来有“竹为骨、纸为肉、发为脉、火为血气”之说。关于“头发吊灯”,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首诗谜:“新做八角一座城,内藏兵马多少名。红面坐天兵马乱,黑面坐天太平城。”其中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炭火的燃烧和熄灭时头发吊灯运转和静止的场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在平阳县,民间自发的元宵节灯会活动已经难以见到,随着元宵节赏玩花灯习俗的逐渐湮没,原先很受欢迎的花灯也逐渐走向没落。值得庆幸的是,包括头发吊灯在内的民间花灯工艺藉着元宵赏灯衍生出来的求子习俗,得以生存和传承至今。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出版者:平阳县方正印社

本书内容涵盖了知青插队落户、上山下乡运动、兵团精神、人生与科学求索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地方历史、文化、人物纪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