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唯一号: 113534020230000127
专题名称: 卖技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178.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卖技,流行于平阳、万全、鳌江一带,是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它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的史料依据。卖技的独特所在:一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间素有“卖技不过飞云江”之说;二是有俗定的节令性,从农历正月初一唱到初三,且限于夜间;三是历来无专业艺人,不属于登门卖唱赖以谋生的技艺。每一支演唱队,都由对卖技情有独钟的农民5至10人自发组成;四是无任何伴奏乐器,由一人以高声朗诵的方式领唱,都是七字句,后三字由众人重新齐唱一次,气氛浓烈,令人振奋。 每逢春节初一至初三,卖技的演唱者手举灯笼,走街坊,串村巷,到造新屋、娶新娘、生男孩的喜庆人家演唱。悠扬、高昂、粗犷、动听的卖技唱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四处回荡,更增添了新春的欢乐、祥和气氛。 卖技,分“门头唱”和“坐堂唱”两种唱法。前者,到喜庆人家门前只唱“门头景”、“十二景”、“十喜”、“小八仙”、“小开天”等表示道贺,主人赠以红烛、年糕、香烟等礼物致谢。后者,预约好的主人敞开大门,放鞭炮、燃红烛、摆糕点,把演唱者迎进大厅落座演唱。但两种唱法都少不了“门头景”。如“脚踏门台八字开,一班技郎请进来。正月本是正月景,步入门台万事兴”。这么四句通俗易懂的“门头景”便拉开了全场卖技的序幕。“坐堂唱”难度大,要求高,不但要唱好“大八仙”、“大开天”(即盘古开天,计一千三百多句),还要见景生情,随机应变,唱出大厅内的各种物品和木器、蔑器、铁器等工具的祖师,然后再以主人不同的喜庆内容,或唱“麒麟送子”,或唱“扮新娘”,或唱“搬新屋”,吉利话语,叠床架屋。因“坐堂唱”要通宵达旦,所以一般要加唱“传书”,俗话称“唱故人”,如《柳毅传书》、《唐伯虎点秋香》、《高机卖绡》、《刘备东吴招亲》、《林钟英告状》等等。卖技的领唱好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跑,这个领唱的唱累了,另一个原来伴唱的只要接唱一句“花有清香月有影,弟替兄来接后文”或“前声高来后声低,凤凰不比金鸡啼”就变成领唱的了。“坐堂唱”曲终人散,主人就向“技郎”赠送红包、蜡烛、年糕、果品等,有的还摆酒款待。 卖技绝大部分地区用温州话演唱,流行于本县的万全、鳌江及今属苍南的宜山、灵江、凤江、湖前等地。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本辑包含了多篇由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如人物年谱、悼念挽联、新闻职业与大学教育、国宝追踪、往事回顾、家族传记、时代记录者、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