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唯一号: 113534020230000099
专题名称: 城隍庙会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9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古代神话称守护城池的神为“城隍”,后来成为道教信奉的神灵。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芜湖城隍庙,建于三国吴赤鸟二年(239)。北齐慕容俨在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也建了一所城隍神祠(《北齐书·慕容俨传》)。唐以后郡县都祭奉城隍。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宋代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人们以有功于当地者为该地的城隍,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等。道教尊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以城隍为管领亡魂之神,当道士建醮超度亡魂时,须发文书“知照”城隍(称“城隍牒”),方能拘解亡魂到坛。到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式规定各州府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①。平阳城隍庙,于明洪武元年(1368)由“同知李显祖始建”②。其庙会日期,据刘绍宽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十五日《厚庄日记》记载为每年的清明日,称“清明日舁城隍神”。但这并非硬性规定,有时一年一次,有时好几年才搞一次也有。当时平阳城隍庙由首事会管理,举行不举行庙会,都由该首事会成员讨论决定。决定后就立即转告城内各宫庙,这些宫庙也就马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下面所叙述的是1946年清明日城隍庙会的经过: (1)筹备:该年庙会是与放灯结合举行,除城隍庙紧张地进行筹备外,城关各有关宫庙也需积极响应。刘绍宽《厚庄日记》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有如下记载: 县城向例,清明日舁城隍神,四隅每年轮值迎神于其隅之神庙,设宴观剧一日,谓之会请。本年轮值东隅,蔚文、啸樵司其事。① 该年轮到南门谯楼庙,因此谯楼庙于城隍出巡前,早就忙碌起来,作神灵出巡的各种准备。其他庙宇亦做了分工,如玄坛庙练习打盾牌,五显殿练打连环,汇头殿制扮“八蛮”,即用色纸竹篾制作麒麟、狮子、老虎、象、犼、犀牛、野马、驴等,分别作为闻仲、赵公明、普贤、孔宣、姜太公、黄飞虎和张果老等神灵的骑乘,以供夜间放灯之用。南郭庙扮鳌山,即用灯彩堆叠制成形状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彩灯。又有五凤朝天,即扮演已受皇上册封过的佘赛花、刘金定、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等五位女元帅。以上各庙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该年放灯和城隍出巡时壮大城隍威风并使庙会更加热闹。 城隍出巡时需要有人扮元帅,有人扮罪犯等等。扮元帅的人要先期到城隍庙报名,其手续就是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红纸条上,并将该纸条送贴到城隍庙内。经认定后,在城隍出巡前必须提前7天,换上新衣裤到城隍庙内住宿并吃素。其一切经费,包括袍服、銮驾、膳宿等费用,都由扮演人自己负责解决。扮无常和罪犯的人,都是在前一次庙会后,因家境不顺或患有重病,或受人欺凌,有冤无处诉等原因,到城隍庙祈求城隍爷保佑的百姓。他们一边请求城隍菩萨保佑,一边在城隍神像前诚心地许下如蒙保佑,来年在您城隍出宫时一定扮作无常或某种罪犯跟随出巡队列以作报答的大愿。到城隍出宫时,扮无常的就穿上无常穿的衣服,扮囚犯的就穿上囚衣,并在颈部戴上枷或锁上铁链,有的用小木棒将自己的两臂叉开,用针线穿过手臂下面的皮肉,再将锡做的小油灯点着挂在那条线上,在城隍出巡的行列中行走,等等。 城隍出巡前一天,要先进行一次“净街”仪式,即将扮演的总管元帅、值殿元帅、值日元帅、土地公公和护司神等抬出来,以三连炮、长号、高灯、头牌执事、彩旗、锣鼓队等为前导,在城隍出巡的路上先巡视一番,目的是为了肃清路上的妖魔鬼怪,保证城隍出巡安全。 (2)出巡:清明日一大早,城乡各地的男女老少,包括来城里做客的外地人,都穿上新衣赶到城隍庙附近或城隍出巡经过的街道上等着看热闹。其时,城隍庙内人声鼎沸,香烟蔽空,出巡经过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众首事在鼓乐声中给城隍爷换上新袍,并将城隍爷请到銮驾上。接着,排好出巡队伍,举行一次点令仪式,即由一位手执令旗的人站在城隍爷乘坐的銮驾旁边,代理城隍爷高喊任命某某为总管元帅,扮演者立即应声前去接令受印,然后飞速跑到早已安排好的銮驾旁执行任务。其他待封任者亦一个一个依次向城隍接令受印。点令毕,即整队出巡。 出巡时,先锋在前清路,他们就是前一天净街的那套人马,即由乐队、三连炮、总管元帅、值殿元帅等组成。接着是以城隍为中心的出巡队伍,他们亦依次为三连炮、高灯、装有号旗的长号、锣、鼓、“肃静”“迴避”的匾牌、彩旗、丝竹乐队、戈矛、剑、戟、戴高帽的无常、判官、符肆,接着是城隍爷乘坐的由八人扛抬的大轿銮驾,其前有儿童扮演的“印尺”①与大人扮演的各路元帅,其后则是群众扮成的各类罪犯。此外,队列中还穿插有好几支锣鼓和丝竹乐队。 这次出巡的路线是:从城隍庙出发,经过司后街、司前街、大街、白石河街、东门街、八角桥、北门街、后垟街、大街、南门、通福门、城南直街、皇岙,然后转回,回程时要在坡南上九皇后再经大岩上回宫。城隍出巡所经过的宫庙,都要在殿门前摆起祭桌,上放鲜花、三牲福礼和水果等供品,并放三连炮等表示迎送。祭祀过程中还请人宣读祭文,礼节十分隆重。“上九凰”仪式很隆重。九凰山位于南门外,山顶建有栖云道院,上祀玉皇大帝,为道教最高神灵,故城关迎神抬佛,在归宫时均需举行各自不同的上九凰的仪式。城隍爷回宫前的上九凰是选定一部份人马,在鼓乐声中列队抬着城隍爷上九凰去向玉皇大帝奏报此次出巡过程和目的等等。原来城隍坐的是八人大轿,上九凰时要改坐四人大轿,一路上还要执行“三跪九叩”大礼,慢慢上山,即抬了几步要扶城隍出来进行跪拜。到达后,由道士代表城隍举行奏报仪式,奏报毕即回宫。回宫时又要恢复乘坐八人大轿。回宫后举行交令与收印仪式,即出宫时接受过任命和大印的所有元帅、官员,都必须向城隍一一交回。然后由道士和首事等扶城隍返回神位。最后再请道士做一场送神仪式,庙会才告结束。 这次庙会的当晚还举行盛大的放灯仪式。天未黑,大街小巷就挤满了看热闹的老少男女,这些观众,除了原住城关外,很大一部分是从乡下赶来看热闹的。届时,除坡南街南郭庙的“鳌山”彩灯体积过大不便抬动,就在原地点亮红烛供游人前来观看外,其余各庙所制如“八蛮”、“五凤朝天”等等,都抬着在街上游行。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龟灯”。当时平阳大龟很多,不知哪个殿门买来大批大乌龟,在龟背上安上一块木板,再在木板上安置各色各样的彩灯。放灯那天,负责制作龟灯的宫殿派出大批人马,把所有龟灯全部点着并同时放入龙湖当中(该湖原在昆阳老菜场处,几年前始填平)。当乌龟在水上游动时,满湖上的彩灯亦随着移动。由于新奇,曾博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本辑收集《忆政协组织的第一支医疗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平阳烟业和福州老字号烟铺》、《百龄和大门冤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