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誠起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5812
人物姓名: 馬誠起
人物异名: 俗名:志遠;道號:開化子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40/001
起始页: 0064.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5
卒年: 1990
籍贯: 平陽縣

传略

馬誠起(1915~1990),嗣師。俗名志遠,道號開化子。平陽二都(今萬全三社村)人。四歲喪母,八歲失怙。九歲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黃宗和宗師。曾乘送飯給在後山閉關修煉的孫賽松(公木)道長之機,虛心請教。孫道長視其聰敏好學,即教他識字讀經,稍後還教他做道場,成了他步入玄門的第一位導師。十三歲轉永嘉縣伴雲觀。不久即返回平陽東嶽觀。除修道外,還鑽研文學,擅長詩詞,二十歲曾以《即句》爲題賦詩曰:「毋吾忘寵辱,寡歡似陶然。除卻煙霞外,更無俗累牽。」後又到烏牛纂天然觀隨從項理培大師習老莊。一年後,因其師公鍾理藻病危,又重回平陽東嶽觀服侍鍾師公。鍾去世後,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赴寧波鎭海天慶觀參學。次年轉上海桐柏宮。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因上海形勢吃緊,離滬還溫,在溫州伴雲觀清修。次年秋,回平陽故里跟隨邱鳴初習中醫,並結合內丹修煉,從此二人結爲至交,邊修道邊行醫達三十年之久。在《與邱夫子處鄉里》詩中寫道:「締交三十年,風雨共盤桓。……譚玄每晚食,賞句屢遲眠。倘若回故里,相處意綿綿。」後自設診所行醫。不久又到龍底崇慶觀任住持,一面爲信徒做道場,一面爲農民治病,曾獻出全部積蓄爲道觀購置約三十畝香燈田。1949年5月,應邀赴溫州東門行前街呂祖廟(先鋒殿)任住持。不久,由於種種原因,又改從行醫,但仍然嚮往玄門,時時勾起他對往日玄門生活的回憶和追溯,在《六十自述》詩中寫道:「悔拋羽服與黃冠,吾道凌遞運一般。何日金容來重整,幔亭仙客鮮多存。紫氣東來聊可知,金爐香盛卜心慈。殺機已遂生機轉,一朵祥雲覆雲墀。」1975年,終於重回闊別多年的伴雲觀。次年,「四人幫」被粉碎,宗教政策又重新獲得貫徹執行,年過古稀的他爲恢復溫州地區的道教、建立溫州道教協會四處奔走,聯絡各縣道教徒。1986年11月,溫州道教協會成立,他被選爲會長。此前,曾於1984年5月應邀到北京白雲觀青年乾道培訓班擔任經懺和課誦教師。1986年9月,當選全國道協第四屆理事。1988年4月,當選溫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1989年3月,赴四川青城山參加全國道協召開的開戒預備會,由於年邁,經不起長途跋涉,四月底回溫後即病倒,十月二十四日病故,享年七十六歲。

知识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本书对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其历史背景、科仪音乐、音乐形态及地域特点等。研究揭示了东岳观道教音乐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对于传承与发展道教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會長
职位
經懺
职位
委員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