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3939
人物姓名: 黄裘
人物异名: 谱名:昌桂;字:馨山;别号:孟龙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132.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80
卒年: 1948
亲属: 黄炳钱

传略

黄裘,男,1880年生,卒于1948年,谱名昌桂,字馨山,别号孟龙。黄裘是榜名,是科举年代官府发榜时用的名字,类似书名(读书时用的名字)。裘,即成语“克绍箕裘”的“裘”,“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当与瑞安黄绍箕的名字同个出处。 他家是在祖父炳钱手里开始富裕起来,“先祖讳炳钱,持躬勤俭人也。先是吾家仅足供衣食,赖公撙节经营,始得号称少有”(黄裘《炳钱公行略》)。炳钱虽名“钱”,但生性慷慨,乐善好施,建造山下方义冢和出资重修三大寮汇源桥,是他一生主要的公益善事。他五十岁时,在一都山下方村买了一块山地,修建一座义冢,共一百零八圹,掩骼埋胔,即用来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以及收葬穷苦人家无钱安葬的“停柩”。死后没棺材的,施舍棺材。他自己很节省,不羡慕“丰衣美食”。族党亲戚有急,僧道修造寺观,他都乐于资助,因此成为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饮宾”(即乡饮酒礼的宾介,是我国古代倡导敬老尊贤的一种宴饮风俗)。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收集多篇关于平阳地区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对苏步青教授故乡情的追忆、对马秀权教授优秀品格的缅怀、对南戏在平阳和剧中的遗存剧目的探讨,以及对平阳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和地点的介绍。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呈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变迁。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平阳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感受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