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洪天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3096
人物姓名:
洪天瑞
人物异名:
名:演;名:天遂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2/001
起始页:
0049.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3
卒年:
1981
亲属:
洪大
传略
洪天瑞(1903~1981),名演,亦名天遂。祖籍金华兰溪。清咸丰年间,浙西南成为清军和太平军交战的主战场,成千上万人被迫流离失所,洪天瑞高祖父在逃难中遇难,高祖母历尽艰辛携子逃到瑞安江溪新渡桥(今属马屿镇新渡桥村)。因她有诊治小儿的一技之长,在当地治好许多病儿,深受群众欢迎,因而定居下来。其子洪大进长大成人后,在新渡桥开设中草药铺,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母业,成了坐堂郎中,悬壶济世,薪火相传。 1921年,洪大进孙洪天瑞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当时任杭州西湖警察分局局长的父亲要他报考政治学校,入政界为日后光宗耀祖支撑门庭。洪天瑞生长在农村,目睹中国农民的贫穷、落后、无知,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学医可以拯救千万大众生命,“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违背父亲意愿,考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5年9月,洪天瑞以优异成绩公费考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研究生,从此走上了“科学救国,医学济世”之路。毕业回国后,他先在广州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任少校军医。北伐时,随军北上,任南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第八后方医院院长。后辞去院长之职,赴太原任山西医学院教授,不久转任河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1934年秋,洪天瑞考选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师资研究员教授。1935年2月,受教育部委派,他与颜福庆一起把私立上海医学院改建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把院址从吴淞口迁到枫林路,扩大规模,并筹建了附属的上海中山医院,颜福庆任院长,他任解剖学教授,其间他亲手创立了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为外科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1938年冬,温州各地遭日机轰炸,平阳时有日机过境,南麂外洋日舰活动频繁,平阳难避战祸,培训战时救护人员成了当务之急。平阳当局筹建县立医院,当获知洪天瑞在瑞安,平阳县县长徐用立即聘请他筹建平阳县立医院。经近一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开业就诊。洪天遂出任首任院长。在他的主持下,分别举办了护士、救护、流行病防治等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员,为平阳的医疗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洪天瑞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剧烈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跌宕人生。他正直豁达,奋发向上,医德高尚,医技高超,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后人赞为“杏林翘秀枌乡颂,高风亮节桑梓留”。他英名流芳,岂能与日后一些中饱私囊院长相提并论。他博学多才,在当年下放劳改的逆境中,利用劳动之余,孜孜不倦地把五十年医学实践整理成医学专著《外科学》一书,可惜如今散佚。他还通晓日、德、美、俄四国语言,并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造诣颇深,著有《遂园吟稿》两卷。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本期涵盖了多个主题和领域。这些文章包括历史回顾、人物传记、社会事件、地方文化、政策解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平阳县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专题
局长
职位
院长
职位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
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