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3090
人物姓名: 黄群
人物异名: 字:溯初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2/001
起始页: 0036.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83
卒年: 1945
籍贯: 社长
亲属: 黄冠圭
非亲属: 孙诒让;陈黻宸;徐陈冕

传略

黄群(1883—1945),字溯初,祖籍平阳万全郑楼,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正月。祖辈迁居永嘉(今温州)朔门,父辈从事商业,开设黄正兴南货店,生父黄公冠璈有四子,黄群居第三,因其兄冠圭无子,以黄群过继为嗣子。黄群少时好学深思,曾从学瑞安大儒孙诒让(仲容),15岁与徐陈冕(寄庼)同应童子试。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赴杭入养正学堂(即杭州府学堂,今杭州市一中前身),师从陈黻宸(介石),他在《自述》诗中云:“弱冠初乘万里舟,一帆晴日到杭州。止斋门下惭劬学(陈介石师),西子湖边喜姿游。”回忆当年赴杭读书情事。又从学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总教习宋恕(平子),在诸师的教育熏陶下,接受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学说的思想。他后在《<六斋卑议>跋》中云“清季吾乡有二大师,一为孙先生籀庼,一即宋先生平子”,可谓其影响深远矣。光绪三十年(1904),黄群在宋师鼓励下,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习政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他与乐清友人张云雷同船归国,去湖北任法政学堂讲席,风华正茂,为国效劳。适时在瑞安名士黄绍箕(冒广生岳父)等前辈启示下,积极主张维新变革,参与武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起义后,黄群立即回浙江,协助留日同学浙军总司令(第八十二标统带)周承菼(赤忱)光复杭州,浙江宣告独立,被推为浙江代表,参加汉口制订“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成立,他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出任苏浙皖矿务署署长。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称帝,黄群在上海与同乡老友徐陈冕(寄庼)筹资创办《时事新报》,黄担任社长,孙东荪为总编辑,陈叔通为总干事,张云雷为经理,邹恩润(韬奋)任秘书主任,《时事新报》刊登一些反对帝制文章。该报副刊“学灯”主编俞颂华和潘公弼,宣传新潮流新思想,颇得黄的赏识和器重。《晨报》主编刘放园(福建人,与冰心是表兄妹)留学日本,也是黄溯初的好友,培养一些办报的青年人,评论国内时事。《时事新报》办得很起色,为当时上海报坛的一盏明灯(参阅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汪远涵曾在该报工作,回忆姨父黄群当时办报的情况)。黄溯初结识了国内好多名士,他与梁启超相识后,因受梁启超之命,历尽艰辛,赴云南参与蔡鍔(松波)反袁运动,为推翻袁氏帝制作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怀爱国之热忱,从事抗日战争活动而奔波,特别在反对汪伪的卖国勾当,将对汪的亲信陶希圣和高宗武(乐清人,其父高玉环是黄群好友,黄为宗武的父执)进行秘密策划,力劝高宗武脱离汪伪,并把“且汪密约”在香港《大公报》上公开,暴露内幕于大众,然后他去美国留学。黄溯初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中,为全国抗战作出卓越的贡献。 民国初年,当时温州卫生事业,只有英国基督教会办的“白累德医院”,法国天主教会办的“董若望医院”,没有国人自己办的医院。杨玉生(1890—1965),平阳敖江人,从杭州广济医学堂(浙医大附属二医前身)毕业后,决心要回温州创办医院,得到黄溯初、吴璧华、潘鉴宗等友人及瓯海道尹黄庆澜的大力支持。民国六年(1917),黄溯初和杨玉生等好友各捐资500银元,筹集了资金4000余银元,瓯海道署拨款1000银元资助,开始筹办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杨玉生为首任院长,推举吴璧华为董事长。一年后,医院需要扩建缺乏资金,黄溯初与其父冠圭公商议,立即慷慨捐出4000大洋,又向各界筹募,共筹集了19000大洋,医院选址于市区积谷山麓九柏园头,征地13亩,历时二年,颇具规模的医院建成。当瓯海医院竣工后,医院缺少医疗设备,黄溯初又将父冠圭公做九十大寿的寿仪3700大洋捐了出来,作为购置医院医疗器械设备和添购西首楼房,黄氏家人捐巨款创办瓯海医院,众人交口称颂,其功德无量。正如董事长吴璧华在“创立瓯海医院缘起”碑文中所说:“非杨君玉生不辞辛劳,黄君溯初乔梓接济,岂能收此成效。”可见这两位平阳籍的乡贤名士对瓯海医院创办和发展,杨氏办院艰辛,筚路蓝缕,黄氏父子深明大义捐巨资,为兴办医院作出巨大的贡献,美名留芳。民国十年,黄溯初又资助平阳张鋆(1890—1977),鼓励他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次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黄溯初邀请他担任瓯海医院院长,延聘省内多位名医,医院名声大振。张鋆敖江人,少时聪頴,在乡绅陈仲贤资助下15岁赴日本留学,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日本慈惠医专,归国从事卫生工作。张鋆从瓯海医院调离去大学任教授,后又二度赴美进修,为我国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黄溯初和张鋆两位乡贤,2012年3月9日,被平阳县评为“历史十大名人”,以资昭彰。 民国十年(1921),喜逢黄溯初之父冠圭公九十寿辰,嘱咐他将祝寿之费,为家乡平阳郑楼创办一所两级农村小学,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学校初办时场地五亩多,洋式平房八间,宿舍、厨房、厕所俱备,为万全郑楼周遭的一所新式农村小学。以后学校陆续扩大,添置教学设备,至民国十九年校舍已建成五十七间,场圃田园十三亩余,“造育蚕室,筑埘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校中栽种的无核蜜柑、花椰菜、羽衣甘蓝等,其树苗种子均从日本引进,为当时温州市场所未有。小学设备日臻完善,校图书馆有《万有文库》和《四部备要》等书籍,为浙南各小学所无的。当时省督学冯克书来校视察后,受到特等嘉奖,并向省教育厅建议,可将郑楼小学改建为农村师范学校。昔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孙诒让,继温州府中学堂创办之后,倡办温州师范学堂于市区四顾桥的校士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温州师范学堂校舍落成,调郭凤诰为师范学堂为首任监督,徐陈冕为学监,晚清状元张謇题书校名。民国二年(1913),温州师范学堂改称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温州师范学校与温州中学合并,师范学校作为中学的师范部,金嵘轩任师范部主任。民国二十年(1931)师范部被撤销,温州师范教育,曾一度空缺。民国二十二年(1933),陈布雷任浙江教育厅长时,拟在瓯海道(温、台、处三府)设置省立师范学校一所,但因经费缺乏,地址一时未定。黄溯初闻讯立即向省厅提出捐献黄氏创办私立郑楼小学,将全部校舍、设备及场圃园地(30亩)等校产(约值三万数千银元)来办师范学校。省教育厅接受捐赠,发文将郑楼小学改办为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以张謇原题书的“温州师范学校”为校牌,委任王学素为首任校长,当年8月开始招收普师部、简易部新生各一班50来人,又附设温师附小。为褒奖黄氏父子捐资兴学之盛举,教育部颁发甲字第118号一等奖状一件。是年9月,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陈布雷撰《平阳黄氏捐助校址记》,记叙黄氏为家乡办学之盛事,勒碑记之,置诸壁间,以资表彰(是碑铜制嵌在学校办公室门首壁间)。民国二十三年(1934)五月,校长王学素捐俸建筑“溯初亭”,是年八月,王学素被调离,继任校长徐芳田撰、许蟠云书《溯初亭记》(该碑记嵌在溯初亭墙壁)。瑞安书法家池志澂撰书溯初亭联云:“溯水潆洄小筑竟成千古秀;初基巩固深谋端赖百年人。” 黄溯初先生喜爱赋诗,关心国内时事,友人往来,名胜纪行,怀述书感,悼念挽诗等,常以诗记事,其诗很有史料价值。后将其诗整理编辑为《敬乡楼诗》集三巻,卷一初学集153首,卷二小滨集170首,卷三香岛集131首,共计诗454首。好友刘道铿(寄园)作《敬乡楼诗》序,永嘉挚友徐陈冕(寄庼)作诗集跋,名士至友陈敬第(叔通)撰《永嘉黄君群传》,友人叶景葵为《敬乡楼诗》封面题签,聘请上海顾廷龙为诗集校正楷书,书法精美,诸友人为《敬乡楼诗》集,增添光彩,蓬荜生辉。民国三十六年五月《敬乡楼诗》印成后,分赠给国内一些团体和友人,留作纪念。 抗日战争期间,黄溯初先生为国抗战而操劳,常在上海、香港、湘桂与重庆等地之间而奔波,辛劳过度,不幸于1945年4月26日病逝于重庆,享寿六十有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本期涵盖了多个主题和领域。这些文章包括历史回顾、人物传记、社会事件、地方文化、政策解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平阳县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专题

讲席
职位
社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