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2992
人物姓名: 王理孚
人物异名: 字:志澄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1/001
起始页: 0098.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76
卒年: 1950
籍贯: 鳌江
非亲属: 刘绍宽

传略

王理孚(1876-1950),字志澄,鳌江人,少年家境中落。9岁时,他到杨家堡拜杨镜澄为师。后遇良师刘绍宽,成为入室弟子,“先后五十年,不易他师”。他17岁(1892,光绪十八年)中秀才,后曾考取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和浙江武备学堂,皆因家贫,无法成学。1904年鳌江小成学院改为鳌江公学,王任堂长十年,又兼任平阳县劝学所总董(即所长),管理全县小学教育事务,兼温处学务总汇处文牍,随刘绍宽协助孙诒让办理浙南全区学务。 清宣统三年(1909),浙江省咨议局成立,共有议员114人。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温州地区5名,其中平阳1名。经刘绍宽等举荐,34岁的王理孚被选为咨议局议员,次年又改选为浙江会议厅议员,任提学使署专门科科长。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汤寿潜出任浙江提督,王理孚任都督府秘书(先后主管财政和民政事务)。这年八月,王回平阳与刘绍宽、夏绍俅等组建共和党分部,任分部长;1916年王理孚任鄞县知事,在任十个月就自动辞职,后又在平阳被选为浙江省议会第三届议员。鄞县知事是他仕途的最高职位。王理孚从政不足十年,目睹了官场黑暗,从“少年轻躁,奔走革命”,到后来感觉“世事益不可为”“所得竟非所望”,从而急流勇退,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王理孚42岁回到鳌江,开始效法张謇,从事工商业的创办,走实业救国的路子。他连续创办了鳌江红皮厂、墨城碗窑,开设了泉春钱庄,还培养次子王文川从浙江省甲种商校毕业后,全力协助经营。 1923年,王理孚开设了王广源商号,由王文川打理。次年,由于王理孚在鄞县做知县时的良好口碑,沪商“达兴”轮船公司选中王广源作为代理人,经营光济轮船,开辟鳌江-上海航线。1925年,王广源兴建轮船码头和货栈,又经营了“三江”“福州”等轮船,航线南达汕头、香港、新加坡,北通大连、营口,并自置“南岐”小轮船往来于南麂。由于王广源和其它各家航运业主的配合运营,鳌江港逐渐成为浙南和闽东北地区的货运中心,这期间,葡萄牙、荷兰等国外轮也纷纷入港贸易。此外,王广源还开拓性地经营东北豆饼,承销德国“狮马”牌肥田粉,进口花纱布,开办碾米厂,组织本地土特产如陶瓷、茶叶、烟叶、大米、土布、生猪、明矾等出口,后来还直接投资茶叶加工和明矾生产。特别是明矾作为平阳重要的出口产品,年产量达1200吨,60%以上由王广源运销国内外,在南洋一带享有盛誉。 短短十年,王广源发展成为浙南最大的综合企业,既有实体工商交通企业,又有金融投资服务行业,甚至还涉足房地产业。1930年,由王广源商行带头,兴建了一条鳌江新街,路面全是花岗岩石板铺路,沿街两侧新建店舍整齐壮观,大部分还是钢筋水泥新式楼房,李仁泰、永记、九成、白永丰等商行也纷纷迁入经营。新市容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海关、银行、邮局、医院、印刷厂、照相馆等纷纷开办和扩大规模。鳌江人口猛增到一万多人,于1933年正式建镇,成为繁华的“小上海”。 抗战爆发后,王广源率先认购爱国公债,数量为全省第一。1940年,王广源商行和新街被日机多次轰炸摧毁,甚至连鳌江老家住宅也被日军登陆烧毁,加上地方官吏诬陷敲诈,王理孚只得举家迁往温州避难。1943年,王文川病逝;1950年,王理孚病逝,终年75岁。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

堂长
职位
所长
职位
文牍
职位
议员
职位
议员
职位
科长
职位
秘书
职位
部长
职位
知事
职位
议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