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汝耕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2071
人物姓名: 殷汝耕
人物异名: 字:亦农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056.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89
卒年: 1947

传略

殷汝耕(1889~1947),字亦农。17岁时在福州公费考取日本高等预科,专攻日语,后毕业于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造士馆,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随黄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二年(1913)9月,二次革命失败,再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获法学士学位。曾兼任孙中山所办中华政治学校翻译,号称“日本通”。五年(1916)毕业回国,适值黎元洪恢复国会,被任为众议院秘书。殷汝骊深恶汝耕为人,称其“品质极坏,只要有利可图,不仅能卖友,且可出卖民族”。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3月任国民政府驻日外交特派员。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任外交部长黄郛的助手,参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933年又参与签订《塘沽协定》。是年11月任河北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1935年夏兼任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在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策动下,制造臭名昭著的冀东事变,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委员长,割据冀东二十二个县,声明脱离国民政府的统治,投敌叛国。抗战胜利后归案枪决。其兄殷汝熊,留日归国后,曾任湖南省高等审判厅厅长(1916)、北京政府大理院推事(1922)、浙江高等法院院长(1927)、山东高等法院院长(1929)等职,后在上海执业律师。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四》载:“殷汝劭,字公武,号石甫,汝骊从弟。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科。”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出版者:平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收录了《山门顶坑剿匪战》、《试谈平阳的竹文化》、《我县历史上的中等师范教育》、《清末民初平阳留日学生考》、《顺溪镬炉的兴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特派员
职位
督察专员
职位
委员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