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節 主神與其他神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82
颗粒名称:
第五節 主神與其他神仙
分类号:
B957.255
页数:
1
页码:
64-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东岳观是古老的宗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
平阳县
道观
建筑
内容
本觀的主神爲東嶽大帝,端坐在東嶽殿銀鑾殿正中,爲香樟木所雕刻,高二米多。著青袍,戴蒼碧七稱冠,佩通陽太平印,乘青龍,一如人間帝王。雙目前視,爲坐朝狀。案上置有印、令、尺、簽、劍以及聖旨等,以顯其至高無上;兩側備有幢幡寶蓋,爲出巡時所用。民間又稱其爲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爲五嶽之首,長期受到人們的崇拜,將其擬人化,以至定姓名、婚配及子女。《龍魚河圖》稱其姓「圓」名「常龍」⑭;張華《博物記》稱其有女「嫁爲西海之婦」⑮;《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稱其有子與段暉同學⑯,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又稱其有五子,第三子於後唐時封「威權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⑰。自漢代以降,泰山神即作爲司令神受到敬仰。民間向來認爲泰山爲人死後靈魂之歸宿處,泰山神乃是冥間鬼魂之主宰。漢代緯書《孝經授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命之長短」⑱《後漢書》卷八二〈許曼傳〉,稱其生病時「謁太山請命」;同書卷九十《烏桓傳》載烏桓喪葬風俗,稱魂之歸赤山「如中國人死者魂神岱山也。」溫州、平陽一帶民間,凡人生病亦向東嶽神請命,每年三月上已必有「迎東嶽」之舉,屆時,凡許過願的病人須扮作罪犯前往請罪,以求袪禳。孫雨人《永嘉聞見錄》「補遺」曰:
昔東甌王信鬼,其風至今未替……上已迎東嶽神,神前有方相氏,碩大無朋,二目炯炯,狀獰惡可怖。人家因病許願於神,須於是日往扮罪人,填街塞巷,求祛禳焉。
歷代帝王出自統治天下的需要,借神道設教,除親臨泰山封禪祭拜外,還迭封泰山神爵。據《文獻通考》卷八十三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爲「天齊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禪畢,詔加號爲「仁聖天齊王」;五年,詔加封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另據《續文獻通考》卷七十四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詔加封東嶽爲「齊夭大生仁聖帝」?。從此,民間普通稱呼「東嶽大帝」
從平陽東嶽觀東嶽大帝的形像及服飾來看,當出自南北朝時托名漢東方朔《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眞形圖》,其書曰:「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考焉。……泰山君服青袍,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從本觀齋醮科儀中,常以東嶽大帝爲主宰鬼魂的地祇大神來看,似亦有所本,南宋《道門定制》卷二〈申東嶽狀〉即有「謹具狀申聞東嶽天齊仁聖帝,……乞體行符命,告下有司,釋放亡魂來臨法會,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語。不過,本觀的齋醮科儀中,更多地還是把東嶽大帝當作「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以至「注死錄生」的神君。如經常誦念的《東嶽大生寶懺》云:「東嶽天齋大生仁聖帝,應乎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鎭彼幅員之域,與天齊久。……知之壽之短長,設七+五司,以掌權衡。有三十六嶽以懲兇惡,永綏邦社,大庇民區」?。又《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經》云:「泰山元帥累朝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元聖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獄,懲姦罰惡,錄生註生,化形四嶽四天聖帝!撫育六合萬物群生。」?可見,東嶽大帝在道教齋醮科儀中已從只管鬼域的冥王變爲「掌人間善惡之權」、「注死錄生」的中界大帝了。另據《三教搜神大王·東嶽傳》載,東嶽大帝還被推尊爲「掌天仙六籍」的「太華眞人」?,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傳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爲東嶽大帝生日,該日,平陽東嶽觀與各地東嶽廟分祠一樣,均要舉行盛大慶典。其盛況與明田汝成所描繪的杭州吳山東嶽廟的情景相彷彿,田氏《熙朝樂事》曰:「三月二十八日,俗傳爲東嶽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鐘鼓法音,嘈振竟日」?。由於東嶽大帝曾是一位主宰鬼魂的地祇大神,故平陽一帶民間往往借「迎東嶽」或東嶽神慶誕等活動,以驅逐惡鬼病魔等,求得地方太平。其盛況有如沈廷瑞《東畲雜記》所描繪的:
東嶽會每舉於三月二十八日,蓋襲佑聖會之舊也,以強有力者十餘人作力士裝,披髮塗面,手執鋼叉,名曰五道七煞,其出也,裂雞灑血於鋼叉而後行,呼嘯踴躍於銜衢之間,義取辟瘟疫,即古季春磔禳之意。
「近東嶽」時,還與「忠靖王」一起出巡,與古代「驅儺」相似。清光緒八年(1882)《永嘉縣志》卷六「歲時」記上已迎東嶽日:
上已,輿忠靖王出巡,鹵簿儀從甚盛,彷彿鄉儺遺意,城内外通衢大道,設幕張燈,僻巷編竹爲門,名花門竹,或十數家二十餘家,沿街具儀致祭。城南一帶尤極華麗,以古玩名花陳設當途,曰擺花祭。
可見,東嶽神到了溫州、平陽一帶民間,又成了驅儺的大神,其作用與方相氏相仿。其地位當然比方相氏高,方相氏只不過是他的馬前卒而已,從前引《永嘉見聞錄》「補遺」「上已迎東嶽神,神前有方相氏,碩大無朋,二目炯炯,狀獰惡可怖」云云可知。
本觀其他神仙尙有王靈官、玉皇大帝、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斗姥星君等。
王靈官站立在東嶽殿背後的神龕內,爲石膏製作。紅胡鬚,三只眼,其中一只眼長在額頭,此眼神珠突出,據說可看見一切妖魔鬼怪;右手執降魔鞭,左手置胸閒捏靈官訣;身穿緊身金甲,腳踏火輪圈,背後尙飾有飄帶和披風,形像威猛,令人頓生畏怖之心。王靈官是道教著名的護法神,其作用相當於佛教的護法神韋陀。關於他的來歷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據本觀林誠鏡道長說,他本是一名天將,全稱爲「玉樞火府天將」。一日,龍門派始祖邱長春眞人上天,玉皇大帝聽他的匯報後問道:「凡間道士修道這樣苦,後人還有誰肯修道士?」王靈官聽見後說:「我願助凡人修道,他有三分修道,我有七分護法。」經玉帝同意,他便下凡做了護法大神。據《明孝宗實錄》卷十三載,王靈官爲宋徽宗時人,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密法,是溫州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㉗《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則稱他姓王名善,爲湘陰縣某神廟的一位邪神,需用童男童女祭祀,後被薩守堅收作部將。㉘另據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五「王靈官」載,明永樂帝曾爲王靈官建天將廟,里面塑二十六位天將,以王靈官爲其首。傳說王靈官爲神正直,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深得老百姓信仰,凡地方不太平,常有舁王靈官出巡之舉。民國二十幾年,平陽縣瘟疫流行,死人不少,本觀王靈官神像曾出巡,道士念「靈官咒」,信徒念「太乙雷聲應化天尊」聖號,遍遊縣城四門,達七晝夜,後平安無事。
玉皇大帝塑在大羅寶殿內,是與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一起排列在「三清」前下首的,玉帝居中,雷聲普化天尊居左,太乙救苦天尊居右。這在全國的道觀中是極罕見的。一般的道觀,於「三清」前下首排列的總是「四御」,即昊天至尊金闕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本觀之所以如此排列,據林誠鏡道長解釋,是因爲本觀歷來早上要誦念「雷聲普化天尊」聖號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下午要誦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及《太乙救苦天尊寶經》,晩上要誦念「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聖號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故於三清前特設這三尊神像。至於爲什麼把玉皇大帝排列在「三清」前最醒目的地方,林道長又解釋說,那是因爲玉皇大帝掌握實權,統轄天界、冥府所有神仙和鬼靈,包括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四大天王、二十八宿、太白金星、托塔天王以及十殿閻君等,他的名聲和威望遠在「三清」之上;「三清」雖然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但沒有實權,只供人敬仰,故排列在後。這種解釋雖然是帶世俗性的,但並非無據,早在宋代,儒家學者就對玉皇大帝位居三清之下提出非議,朱熹說:「道家之徒欲仿其所爲,遂尊老子爲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及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爲甚!」㉙道士們則作了折衷的解釋,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注•玉帝尊次考》曰:「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虛無而後妙有,所謂無極而太極,非有尊卑之殊。」㉚《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曰:「醮壇即醮筵也。中間高設三清座,……蓋玉清爲教門之尊,昊天爲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㉛其意是說,醮壇中兩排神位,一排爲玉清即元始之尊爲首,另一排以昊天即玉皇大帝爲首,兩個都是首席,並無尊卑之分。本觀玉皇大帝身著九章法服,頭戴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在鑾座上,每年正月初九爲「玉皇誕」,都要舉行慶誕醮壇,誦經禮懺,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雷聲普化天尊,總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爲先天陽精之神,亦稱雷祖夭尊。據《道法會元》載,雷祖天尊居九天之上,綜司五雷,應化九天,運心三界,總管雷霆都府及二院三司,雷師、雷公等均爲其下屬。道經稱雷祖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專懲惡人。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即假托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師皓翁講經說法,命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屍,使之崩裂」?。本縣舊時各地多有雷神廟,所塑雷神「雷聲普化天尊」的形像近似清黃裴然《集說詮眞》所云:「今俗所塑之雷神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尖,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稱雷江江天君。」本觀的雷祖塑像卻頗文雅,儼然如一位眞王,只是多了一頭坐騎麒麟。這或許按《歷代神仙通鑒》中的黃帝的形象塑造的,該《通鑒》以黃帝爲「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眞王」,住神雷府,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下統三十六員雷將。相傳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爲雷聲普化天尊聖誕,本觀有慶誕道場之舉。民間正一派道士還行有五雷天心正法之術,自稱傳自宋代溫州道士林靈素。林靈素擅長此法,相傳能興雲致雨,役使鬼神,驅邪治病。
太乙救苦天尊,相傳爲東極青玄上帝所化,是天尊專門救拔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凡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聖號,即獲救助。據稱《拔度血湖寶懺》是太乙救苦天尊傳授的。本觀太乙救苦天尊的形像近似《道教靈驗記》所描繪:端坐於五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本觀道士每日晚課總要誦念《太乙寶誥》曰:「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眞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開甘露門。妙道眞身,紫眞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並唱頌曰:「稽首皈依東極宮,太乙尋聲救苦尊。左手碧盂盛甘露,右手楊枝灑靈津。大聖大慈濟世界,大悲大願度眾生。我今稽首皈命禮,志心稱念太乙尊。」
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合稱「三清」,供奉在玉皇大帝、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的後排上首。其中元始天尊居中,靈寶天尊居左,太上老君居右。元始天尊又稱玉清元始天尊,圓臉,頭梳髮髻插玉清冠,罩神秘圓光,手執丹丸,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其名最早爲元始天王,晉葛洪《枕中書》云:《昔二儀未分,溟滓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眞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至遲自隋朝開始,改稱元始天尊,《隋書·經籍志》曰:「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其位原在太上老君之下,從兩晉到南北朝時,已逐步駕臨於太上老君之上,尊居「三清」之首。相傳冬至日爲元始天尊聖誕,屆時,本觀必舉行隆重齋醮,設壇慶賀。
靈寶天尊又稱「上清靈寶天尊」或「太上道君」,居元始天尊之左,頭梳髮髻插上清冠,手執如意,似有陪襯之意。據《靈寶略紀》曰:「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眞,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元始乃與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緣,既畢,然後以法委付道君,則賜道君太上之號,道君即爲廣宣經籙,傳乎萬世。」㉝其陪襯之意或當出自靈寶天尊曾陪伴元始天尊「游履十方」、「爲廣宣經籙」之故。至遲自南北朝時,已尊居「三清」第二位,梁陶弘景《眞靈位業圖》列第二神階中位,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相傳夏至日爲靈寶天尊聖誕,舊時本觀亦有慶賀齋醮之舉。
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德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右,頭梳髮髻,插太清冠,皓首白髮,慈顏微笑,手搖太極神扇,靜觀人世間的變化。這與《抱樸子》所描繪的老君身長九尺,黃皮膚,高鼻樑,尖長如鳥嘴,眉長五寸,耳垂齊肩,額有三紋,足有八卦,穿的五色雲衣,住的金樓玉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隨從四周,出行時以神獸爲先導,頭上雷聲隆隆,電光閃閃云云,有很大的不同。太上老君是春秋時著名思想家老子的化身,原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後居「三清」的第三位。其權勢雖不如玉皇大帝顯赫,但在道教中卻具有特殊的地位,道教徒們都相信他是「無上大道」的化身,是永世長存、常分身救世的至尊天神,故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日天尊聖誕,本觀必建壇慶誕,香火特盛。
斗姥元君供奉在斗姥閣神座上。此爲女神,其形像是四面、八臂,其中六隻手分別執有日、月、鈴、針、杵、印等法器,另有兩隻手交叉疊放在胸前,作相見狀。頭戴平天冠,身坐蓮花台,神態慈祥,人稱「眾星之母」。斗姥,又稱「斗姆」,尊稱爲「圓明道母天尊」。《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眞經》稱斗姥原系龍漢年間周御王的妃子,名曰紫光夫人,生有九子,長子爲天皇大帝,次子爲紫微大帝,均爲四御之一。其餘七子分別爲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即北斗七星。故《斗姥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稱其「爲北斗眾星之母,綜領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潤群生。」民間則稱北斗娘娘,因主人壽夭,故百姓常拜斗以求添壽,三國孔明亦有拜斗之舉。本觀斗姥元君的形像不同於別處的是:其眼爲雙目而非三目;其手所執無弓、戟而有杵和針。據說玄天上帝出家修行日未得要領,欲棄道歸家,正從山上下來,斗姥元君得知,即化爲一老嫗在爛水田裏拖石杵,欲把石杵磨成繡花針,玄天聞之大驚,問何時可磨成針,斗姥答道:「只要功夫深,何愁石杵不成針?」玄天頓時醒悟,返山苦修,後終得道。㉞此外,於斗姥元君的兩側尙各站立一童子,右側童子左手執尺,右側童子左手執印。
知识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本书对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其历史背景、科仪音乐、音乐形态及地域特点等。研究揭示了东岳观道教音乐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对于传承与发展道教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