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宮觀道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80
颗粒名称: 第三節 宮觀道士
分类号: B957.255
页数: 11
页码: 45-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东岳观是温州古老道观,始建于宋代,经历多次修建,明清时期声名显赫,民国时期亦有重建。该观是平阳重要宗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 平阳县 道观 道士

内容

平陽東嶽觀的歷代道士可考者,「水南派」僅第十八代嗣師林仕貞一人。(詳前)「龍門派」則自二十一代「至」字輩至今,凡七代,代有其人。現逐一簡介如下:
  二十一代「至」字輩有方至通、鍾至瑤二人:
  方至通(1877~1926)宗師,江南上崗人,號空成子、敏達子。幼失怙恃,寄養舅父家。及長,舅父喜其誠實可嘉,意欲以女妻之。然方天性落落,淡於世務,聞古有葛仙翁得道一事,遂萌出家之念,唯未遇名師,故遲遲不就。又數年,男當受室,女已及笄,舅父母欲擇吉招贅,方忽潛水簾洞道觀出家,皈依吳明善宗師,願在觀中挑水、舂米、斫柴,服勞諸務,作苦行之道徒。舅父母屢次令其歸,矢志不移,始罷前議。他多方訪道,得傳丹訣。遨遊龍虎山,開闢紫雲洞,建造斗姥閣,工竣,靜修十年,於民國癸丑年(1913)赴浙江鎮海淵德觀受三大戒,得選「天仙狀元」。是年秋,平陽東嶽觀眾道人邀同諸紳敦請來觀住持,方承之。其間,方以振興本觀道業爲己任,於民國六年(1917)重建大羅寶殿,並葺修斗姥閣兩廊,十一年又鑄鐘磬,規模井井,燦然具備。時觀中尚缺齋糧,遂將家祖遺業變易資金,攜置腴田十三畝以助不足。迨事畢,入關靜坐三年。其時平陽縣知事熊鈞聞其事,賜匾日「懷葛風高」。舅父母亦感其如此難能可貴,且攜女到慈雲庵修行,時稱「雙絕」,至今傳爲佳話。晚年,清修益進,無疾坐化。墓於本觀後山。綜其一生,戒行道德,冠絕一時。授徒二十五人,其中聞理樸、陳理餘等亦馳名一時。時人瑞安鄭德馨撰有《方至通宗師傳》⑥,述之甚詳。
  鍾至瑤(1862~1922),嗣師,平陽江南木橋頭人。出家平陽東嶽觀’投拜吳明善宗師門下,終身修煉。其徒有孫理松、黃理善等。墓在江南十八都山。
  二十二代「理」字輩,有陳理餘、聞理樸、鍾理藻等二十六人。
  陳理餘(詳前)
  聞理樸(詳前)
  鍾理藻(詳前)
  理豐,姓氏及生卒年均不詳。嗣師。樂清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禮拜方至通爲師。餘不詳。
  姜理泉,宗師,生於晚清辛卯年(1891)4月初4,卒年不詳。號靈源。平陽村頭人。出家平陽東嶽觀,禮方至通爲師。丁卯年(1927)冬赴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弟子有周宗庭气李宗仁等。墓在嶴山。
  孫理生(1871~1932),嗣師。瑞安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方至通。弟子有孫宗傑、孫宗集等。墓在本觀後山。
  林理壽,生卒年均不詳。平陽萬全區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餘無考。
  林理春(1867~?),宗師。號回陽子。平陽江西烊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方至通。民國丁卯(1927)赴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弟子有黃宗鏡。
  黃理順,生卒年均不詳。瑞安縣蓋竹人。出家平陽東嶽觀,皈依方至通。餘不詳。
  繆理崇(1880~?),嗣師。平陽江南繆家橋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方至通。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弟子有繆宗靜、楊宗壽、葉宗平、李宗音等。
  林理化,生卒年均不詳。瑞安縣平陽坑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餘無考。
  易理水(1876~1931),嗣師。號上善子。平陽縣人,里居不詳。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民國丁卯(1927)冬,赴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弟子有楊宗全等。
  王理來(1851~?),宗師。號蓬玄。平陽加增坑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民國丁卯年(1927)赴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曾建造解陽觀。卒年不詳,墓在青雲洞左側。弟子有楊宗靜(坤道)、楊宗全、章宗熙、鄭宗雄。
  林理清(1877~?),宗師,號靈虛。平陽赤溪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民國丁卯年(1927)冬,於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弟子有林宗印等。
  理銘(1858~1930),宗師。姓氏不詳,號則新。平陽赤溪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方至通。民國丁卯年(1927)冬,於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弟子有顏宗珠等。墓在仁山觀後。
  羅理恩,生卒年均不詳。嗣師。平陽藻溪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晚年任平陽瑞鷹寺住持。弟子有宋宗璽、林宗勝等。
  林理竺(1867~1931),宗師。平陽赤溪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民國丁卯年(1927)冬,於鎭海淵德觀受黃至慶律師三大戒。弟子有陳宗昇、曾宗盛等,均爲坤道。墓在仁山觀後。
  李理樂(1879~1922),嗣師。平陽錢倉坎下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墓在錢倉坎下。餘無考。
  鄭理進(1896~?),嗣師。浙江嵊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方至通。弟子有潘宗籛、林宗耀等。
  孫理松(1881~1940),嗣師。平陽江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鍾至瑤。墓在本縣北港雷瀆奧底堂後山。餘無考。
  黃理善(1890~? ),嗣師。永嘉縣枯溪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鍾至瑤。餘不詳。
  賴理雨(1895~1950),嗣師。平陽人,里居不詳。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吳至妙。墓在本觀後山。餘不詳。
  周理浩(1871~1971),嗣師。平陽人,里居不詳。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吳至妙。墓在本觀後山。餘不詳。
  金理疇,嗣師。生卒年均不詳。平陽金鄉人。出家寶慶寺,師事薛至慶宗師。後遷居平陽東嶽觀。墓在本觀後山。
  二十三代「宗」字輩有繆宗喜、木宗智等二十人:
  繆宗喜(詳前)
  木宗智,嗣師。生卒年均不詳。瑞安縣汀川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陳理餘宗師。墓在本觀後山。餘無考。
  陳宗鼎(1880~1919),嗣師。平陽江南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陳理餘。墓在本觀後山。餘無考。
  鍾宗覺(1878~?),嗣師。平陽江南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陳理餘。墓在本觀後山。餘無考。
  葉宗靖,嗣師。生卒年均不詳。樂清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聞理樸律師。餘無考。
  黃宗新,嗣師。生卒年均不詳。平陽江南珠山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聞理樸律師。餘無考。
  余宗長(1880~?),宗師,號益源子。浙江天台藤橋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聞理樸律師。民國丙子年(1936)於天台桐柏宮受葉律師三大戒。曾於原藉上曹建造開巖宮兩邊前殿共十四間,後又創建西山頭乾元宮,馳名於時。弟子有陳誠修等。
  周宗庭(1845~?),宗師,號虞瑞子。瑞安縣城內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姜理泉宗師。民國壬申(1932)春,在天台桐柏宮聞理樸律師台下受三大戒。卒年不詳,墓在瑞安尖嶴山。
  孫宗傑(1898~1930),嗣師。瑞安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繆理崇嗣師。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
  潘宗籛(1859~?),嗣師。平陽塘村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鄭理進嗣師。餘無考。
  黃宗鏡(1879~?),嗣師。平陽江西垟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林理春宗師。弟子有黃誠修等。
  董宗規(1922~),宗師。名光基,又名細枝。江南錢庫萬里白岩人。六歲喪母,十一歲喪父,同年出家龍隱觀,後輾轉紫震觀、竅巖道院等。師事王理湘。先後募建仙巖道院、金仙道觀等。1989年冬月至北京白雲觀受方丈王理仙律師台下三大戒,並留觀傳授道場科儀及十方韻。次年返回江南,現住金仙觀。
  陳宗化(1924~ ),嗣師。名紹藕,又名紹腦。江南錢庫望里寶山內村人°十三歲出家龍隱觀。師事王理湘。先後募修青雲洞、靈巖道院、洪池道觀等。五次被評選為演戒師。現住靜幽觀。
  劉宗和(1957~ ),宗師。名修初。江南藻溪挺南人。24歲出家龍隱觀。師事王理湘。1989年赴北京白雲觀受三大戒。現住靈山觀。
  繆宗靜(1848~?),嗣師。平陽江南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繆理崇。墓在本觀後山。餘不詳。
  陳宗波(1848~?),嗣師。平陽江南新陡門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理稱嗣師。餘不詳。
  黃宗和(1899~?),宗師,號育中子。浙江玉環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鍾理藻嗣師。民國壬申年(1932)春,在天台桐柏宮聞理樸律師台下受三大戒。曾於民國已卯(1939)收回平陽河東山全真道院。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
  潘宗林(1882~?),嗣師。瑞安縣魚潭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鍾理藻。弟子有王誠鈺、方誠會等。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
  田宗森(1880~?),嗣師。瑞安城內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鍾理藻。爲人極其勤儉,四時僅穿破衲一件,日以代人勞力為生,夜即坐悟玄旨,苦志學道。當地僧道汲水不便,為鑿水井一口。有老母八十餘,每詣定省,皆以五體設地於戲,以行孝道。弟子有許誠清等。
  陳宗華,嗣師。生卒年均不詳。樂清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盛理考嗣師。弟子有陳誠樹等。餘無考。
  二十四代「誠」字輩,有馬誠起、林誠鏡等九人。
  馬誠起(1915~1990),嗣師。俗名志遠,道號開化子。平陽二都(今萬全三社村)人。四歲喪母,八歲失怙。九歲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黃宗和宗師。曾乘送飯給在後山閉關修煉的孫賽松(公木)道長之機,虛心請教。孫道長視其聰敏好學,即教他識字讀經,稍後還教他做道場,成了他步入玄門的第一位導師。十三歲轉永嘉縣伴雲觀。不久即返回平陽東嶽觀。除修道外,還鑽研文學,擅長詩詞,二十歲曾以《即句》爲題賦詩曰:「毋吾忘寵辱,寡歡似陶然。除卻煙霞外,更無俗累牽。」後又到烏牛纂天然觀隨從項理培大師習老莊。一年後,因其師公鍾理藻病危,又重回平陽東嶽觀服侍鍾師公。鍾去世後,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赴寧波鎭海天慶觀參學。次年轉上海桐柏宮。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因上海形勢吃緊,離滬還溫,在溫州伴雲觀清修。次年秋,回平陽故里跟隨邱鳴初習中醫,並結合內丹修煉,從此二人結爲至交,邊修道邊行醫達三十年之久。在《與邱夫子處鄉里》詩中寫道:「締交三十年,風雨共盤桓。……譚玄每晚食,賞句屢遲眠。倘若回故里,相處意綿綿。」後自設診所行醫。不久又到龍底崇慶觀任住持,一面爲信徒做道場,一面爲農民治病,曾獻出全部積蓄爲道觀購置約三十畝香燈田。1949年5月,應邀赴溫州東門行前街呂祖廟(先鋒殿)任住持。不久,由於種種原因,又改從行醫,但仍然嚮往玄門,時時勾起他對往日玄門生活的回憶和追溯,在《六十自述》詩中寫道:「悔拋羽服與黃冠,吾道凌遞運一般。何日金容來重整,幔亭仙客鮮多存。紫氣東來聊可知,金爐香盛卜心慈。殺機已遂生機轉,一朵祥雲覆雲墀。」1975年,終於重回闊別多年的伴雲觀。次年,「四人幫」被粉碎,宗教政策又重新獲得貫徹執行,年過古稀的他爲恢復溫州地區的道教、建立溫州道教協會四處奔走,聯絡各縣道教徒。1986年11月,溫州道教協會成立,他被選爲會長。此前,曾於1984年5月應邀到北京白雲觀青年乾道培訓班擔任經懺和課誦教師。1986年9月,當選全國道協第四屆理事。1988年4月,當選溫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1989年3月,赴四川青城山參加全國道協召開的開戒預備會,由於年邁,經不起長途跋涉,四月底回溫後即病倒,十月二十四日病故,享年七十六歲。
  林誠鏡(1930~),俗名嘉興。平陽北門大地埕人。九歲時,爲逃避國民黨政府抽壯丁,其父一面暗托余宗空道人將其送入平陽東嶽觀當道童,師從繆宗喜,一面又到政府戶口管理處報告了死訊予以除名,並瞞過所有親戚朋友。從此隱姓埋名深居本觀潛心學道,直至十六歲時,才由余宗空師父帶去見過其父,其父已不認識。1950年,其師繆宗喜病逝,他接任平陽東嶽觀住持之職,直至1967年卸任,先後達十七年之久。其間,他帶領全觀十九名道友參加土改、互助組、合作化等運動,使道眾逐步走上邊清修邊自食其力的道路。此外,他還學習、繼承其師公鄭理進的針灸醫術,並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發展新的穴位,提高醫療技術,在針灸治療小兒麻痺症、腦炎後遺症、半身不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往往針到病除,有「浙南神醫」之稱,除本縣外,溫州、甌海、洞頭、玉環、蒼南、福鼎等地患者來本觀向他求醫者絡繹不絕。他醫德甚高,凡遇貧困戶,不但不收費,還供食、宿,患者感激不已,稱他是「救世老道長」。還在維護平陽東嶽觀這座千年古觀歷史文化遺產方面,作出傑出的貢獻,1975年,平陽縣民政局有人到本觀找他談話,希望將東嶽觀後進斗姥閣及兩邊廂房劃歸縣民政福利廠,以擴大廠房,提出的條件是:由縣民政局出面建造三層新樓房給他本人,並把他的戶口轉爲城市居民,供應國家商品糧,給觀內其他幾位道長「五保」。由於他一口拒絕,其他幾位老道長決心堅持艱苦躬耕,自養自給,才保住東嶽觀這一部房產。自1986年開始,爲了恢復本觀的原貌,他積極籌措募資,重建大羅寶殿,修葺東嶽殿及斗姥閣,帶頭把自己打算建房的木頭、鋼材等價値一萬多元的建材獻給建殿所用,曾受到縣府的嘉獎。後又分別於1990年與1992年,先後拆除了東、西兩廂各六間,建成樓房十二間,其建築風格及裝飾均仿清代格局。1986年10月,平陽縣道教協會成立,他當選首任會長;1990年12月換屆,又連任會長;1991年3月,當選溫州市道教協會常務理事。他還當選平陽縣政協委員。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91年8月,他發起召開縣道協抗洪賑災會議,把平日節儉的一千二百元積蓄捐獻給災區人民,在他的帶動下,全縣正一派道士也紛紛嚮應,共計捐款2950元人民幣,上交縣民政部門,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由於他成績突出,1993年6月,被中國道協評爲全國「愛國愛教先進個人」,應邀參加在北京白雲觀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集體、先進國人表彰大會,領取了獎牌。
  楊誠昌(1906~?),嗣師。平陽江南張家堡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黃宗和宗師。弟子有池信珊等。
  周誠聰(1907~?),嗣師。平陽江南龍港塗廠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黃宗和宗師。卒年不詳,墓在本觀後山。
  胡誠文(1905~1986),嗣師。俗名振銅,平陽江南龍港塗廠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黃宗和宗師。墓在本觀後山。餘不詳。
  王誡鈺(1915~?),嗣師。平陽東門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潘宗林嗣師。餘無考。
  方誠會(1912~?),嗣師。平陽江南白沙方良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潘宗林,嗣師,餘無考。
  李誡松(1929~ ),宗師。名悌財。江南金鄉郊外下處橋人。十六歲出家本縣雲台山三元觀,師事陳宗耀大師。後輾轉鳳凰池、東安觀气靈善觀等。1989年冬月赴北京白雲觀在王理仙律師台下受十戒,賜號「壽長子」。弟子有鄧信新等。
  陳誡樹,嗣師。生卒年及里居均不詳。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潘宗林嗣師。餘無考。
  二十五代「信」字輩有陳信修等八人:
  陳信修(詳前)
  池信珊(1928~ ),嗣師。平陽江南龍港塗廠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楊誠昌嗣師。餘無考。
  陳信學(1927~ ),嗣師。瑞安縣人。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馬誠起。弟子有洪崇厚等。餘無考。
  鄧信新(1951~ ),嗣師。名維新。江南金鄉坎頭人。三十一歲出家東安觀,師事李誠松宗師。現住觀音洞。
  余信標(1964~ ),嗣師。名賢惠。江南金鄉前堡人。十七歲出家靈善觀,師事李誠松宗師。現住靈善觀。
  阮信專(1980~ ),嗣師。名賢專。江南金鄉舥艚人。十三歲出家靈善觀,師事李誠松宗師。現住靈善觀。
  陳信相(1972~ ),嗣師。名沐貴。北港山門南雁人。十九歲出家仙姑洞,師事金誠靠大師。現住南雁仙姑洞。
  周信青(1965~ ),嗣師。名中青,號雁眞子。山門南雁人。十二歲出家南雁仙姑洞,師事金誠靠大師。現爲仙姑洞住持。
  二十六代「崇」字輩有吳崇悅等七人:
  吳崇悅(詳前)
  蕭崇庚(1962~),嗣師。俗名懷袍,蒼南挺南萬里人。1990年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陳信修。
  金崇凝(1966~),嗣師。俗名永華。平陽鰲江西塘人。1990年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陳信修。
  吳崇厚(1932~),嗣師。俗名清明。平陽西塘流水坑人。1990年出家平陽東嶽觀,師事陳信修。
  楊崇利(1966~),嗣師。名道達。江南金鄉舥艚人。十六歲出家靈善觀,師事李誠松宗師。現住靈善觀。
  邱崇桂(1977~),嗣師。名紹鑾。福建人。十二歲出家南雁仙姑洞,師事周信青住持。現住仙姑洞。
  潘崇祺(1969~),嗣師。名輝堆。江南藻溪上堡村人。十七歲出家龍港金龍觀,師事陳信龍嗣師。現住金龍觀。
  二十七代「高」字輩有二人:
  潘高允(1977~),嗣師。名志西。敖江塘村人。十二歲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吳崇悅宗師。現住東嶽觀。
  黃高旺(1975~),嗣師。江南金鄉舥艚人。十五歲出家金龍觀,師從潘崇祺嗣師。現住金龍觀。

知识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本书对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其历史背景、科仪音乐、音乐形态及地域特点等。研究揭示了东岳观道教音乐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对于传承与发展道教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