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平陽東嶽觀歷史與現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78
颗粒名称: 第一節 平陽東嶽觀歷史與現狀
分类号: B957.255
页数: 12
页码: 29-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东岳观始建于宋代,是温州地区最古老的道观之一,历经多次修建和更名。该观在宋代崇道风潮中建造,后来成爲水南派的发祥地。明代时,东岳观因林仕贞的修炼和皇帝的嘉奖而名声大振。清代以来,该观经历多次重建,并成爲龙门派的宫观。民国时期,方至通担任住持,使道业大兴,并进行多次重建和改进。该观是平阳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 平阳县 岳观 道观

内容

平陽東嶽觀位於平陽縣昆陽鎮坡南匯頭壽桃山麓。原名「宋志觀」始建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紹興間(1131〜1162)改名「廣福宮」。清光緒五年(1879),以前殿崇祀東嶽大帝而改爲今名。是溫州地區現存最古老的道觀,也是全省較有影響的全眞派廟宇之一。1985年定爲平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崇道,始於宋太宗,盛於宋眞宗。宋眞宗在製造「天書」、封禪等事的同時,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道教宮觀和整理道籍,於道教的發展起一定的作用。道教宮觀歷經唐末五代的動亂之後,受到嚴重的毀壞。宋太宗登基後曾在京城建太一宮、洞眞宮、上清宮等;在亳州建太清宮;在終南山建上清太平宮;在蘇州建太乙宮等,道教宮觀略有恢復,但民間增建道觀仍在禁止之中。宋眞宗接位後自搞「天書」封禪等事起,即在全國大建宮觀。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詔天下宮觀陵廟,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並加崇飾」①,因「天書」降詔天下並建天慶觀;次年四月,又詔命在京城修建玉清昭應宮,供奉「天書」,該宮共二千六百十間,歷時七年建成,其耗資巨大,僅鑄造玉皇像、聖祖像及眞宗御像,即用金一萬兩,銀五千兩。大中祥符九年(1016),詔命在宮中建景靈宮,在曲阜壽丘建景靈宮和太極觀,各地的天慶觀均增設聖祖殿,以供奉「聖祖」和「聖祖母」。後在亳州建明道宮供奉老子,在茅山建元符觀供奉三茅眞君等。其時,民閒也紛紛仿效修建道觀,道教宮觀遍及全國。宋仁宗即位,崇道狂熱有所收斂,至英宗時亦復抬頭。平陽東嶽觀正是在這股崇道的餘波中建造的。其時,平陽正是天台張伯端開創的道教金丹派南宗流布之地;溫州開元宮道士張無夢推行的內丹道亦風行一時,因而平陽東嶽觀的香火日盛,名聲日高。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賜額「聖壽」,本觀成爲「聖壽祝釐」之所,過往觀前「聖門」的文官須下轎,武將得下馬,從此,香火更盛,威望更高。宋徽宗時,溫州道士林靈素(靈噩)以神霄五雷法被薦之於朝,並得寵於徽宗,先後被封賜、加號爲「金門羽客」、「通眞達靈元妙先生」等。政和七年(1117)二月,林靈素受命於上清寶籙宮宣講青華帝君夜降宣和殿事,與會道士多達二千餘人;又建仁濟亭,施符水,開神霄寶籙壇,令吏民受神霄秘籙,詔天下皆建神霄玉清萬壽宮,無觀者,以寺充,並於殿上設長生大帝君气青華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林靈素領修道書,改正諸經醮儀,校對丹經靈篇,刪修注解,每逢初七,則講說三洞道經與玉清神霄王降生記。由此,京師士民信道者日眾。四月,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林靈素升爲溫州應道軍節度。平陽隸屬溫州管轄,東嶽觀的香火盛況空前,現存後進「大羅寶殿」正門柱聯「廣地隱眞仙丹井民傳遺晉代,福宮褒聖壽赤書帝賜自宋朝」正是昔日盛況的寫照。
  元代,平陽道教盛行「水南派」,宋遺民林任眞歸隱故鄉平陽研究水南家學和「三洞」等道教經典,平陽東嶽觀成爲水南派的發祥地。
  明代,水南派第十八代嗣教師林任貞在平陽東嶽觀修煉,時本觀田產爲勢豪所侵,明宣德辛亥(1431),林仕貞以其事上聞才得以收回。此前,明洪熙元年(1425),召天下道會赴京師修薦揚大齋,林仕貞代表東嶽觀應召赴會,受到皇帝的嘉獎,敕云:「爾能恪承朕命,致其精虔,闡揚寶範,自初至訖,天字澄明,凝寒之月,雲飙不作,和氣沖融,瑞景式昭,福應斯集,得其道妙者斯能見諸功用。」②於是,東嶽觀的名聲再度大振。
  降至清代,東嶽觀已幾經修建。其中「大羅寶殿」、「東岳殿」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爲本縣知事廖重機捐資白銀三百兩重建,「斗姥閣」於光緒十七年(1891)爲本縣知縣沈茂嘉集資重建。相傳,廖重機升任平陽知事時,夢見一仙翁求助修建觀宇。不久,坐轎赴江南視察,途經坡南匯頭驛路時,轎架忽然中斷,停轎後抬頭一看,眼前正是東嶽觀的「聖門」,進入觀內,遠遠望見「東嶽殿」中堂端坐的東嶽大帝塑像,正與夢中的聖像一模一樣,暗想這定是大帝的靈驗。爲求得東嶽大帝的護佑,官運亨通,穩坐平陽,乃下令籌資重建東嶽觀。其時,全眞道龍門派已從浙江黃巖縣委羽山大有宮傳至平陽,至清末則大興,來自大有宮的薛圓順、林圓丹兩位大師被尊爲平陽龍門派的始祖。從此,平陽東嶽觀成爲龍門派的宮觀。
  民國二年(1913),林圓丹的再傳弟子方至通(1877~1926)自紫雲洞來東嶽觀任住持。方爲本縣宜山上崗人,師從吳明善,民國二年在浙江鎮海縣淵德觀受戒,考取第一名天仙狀元,成爲龍門派正宗第二十一代嗣師。當年接管平陽東嶽觀香火之後,即按叢林制度,分司執掌,量才使用,各盡其能。四方道友來往者日眾,本觀人才濟濟,上下一心,道業大興。民國六年(1917),重建大羅寶殿;民國十一年(1922),鑄造鐘磬,從此,晨鐘暮鼓,聲聞數里。方任本觀住持期間,一心爲公,曾變賣祖產置田十三畝以補觀中齋糧之缺,深爲道友崇敬。至民國十四年(1925)卸任,任期先後達十三年之久。授徒二十五人,高徒陳理余、聞理樸等,亦都馳名一時。
  民國十四年,聞理樸(1892~1935)接任平陽東嶽觀住持。聞爲溫州梧埏人,字達之,道號文素子,出身平民,父慶喜,母谷氏。具有先天異質,左手掌「離位」有紅潤聯絡成山嶽形,右手掌中指根紋似「戒」字,甚爲亳肖。成年時父母雙亡,孑然一身,時值國內軍閥混戰,政治腐敗,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民不聊生。民國七年(1918)二十五歲時,因厭世而出家,先隱居溫州勝美塵呂公祠,越二年,聞平陽東嶽觀方至通住持道范風高,遂往師事之,甚得方之器重,方嘗語眾日:「此吾教承道人也。」師徒相得甚歡。後聞北方多高人,爲求深造,遂決意雲遊訪道。先至北京白雲觀聽經,後跋涉諸名山大川,到處參學。於民國十三年(1924)赴湖北長春觀受戒,時參戒者達五千餘人,經三場論文、道、經、律法考試,榮登魁首,稱「天仙妙道狀元」,方丈劉敬義律師曰:「子眞吾道柱石也。」遂付之大法。戒壇期滿接法歸來,仍居平陽東嶽觀。適值其度師方至通病危,乃隨侍在側,親奉湯藥,衣不解帶,晝夜不離。師歿,執禮甚哀,形毀骨立,孝感動人,鄉里稱譽。翌年,眾推爲東嶽觀住持。任期間,以提倡積功立德爲宗旨,作《味道吟》八首詩曉喻道眾③,聞者竦然覺悟,能自覺遵守本觀清規戒律,積極參加生產勞動,自食其力,庶免沿門募化之累。時值溫州地區水旱蝗災並作,平陽、樂清、瑞安等處災情尤重,許多地方顆粒無收。聞住持則勤儉持觀,手足胼胝,更加勞瘁,通過生產自救,不僅解決了觀內道眾的溫飽,還修繕了觀宇三幢兩廡,把東嶽觀整飾一新。同時,他還借暇整理玄門功課、經懺、音韻、儀律,將過去錯雜不經處,潛心體認,依據古籍予以修正,遂使十方懺禮,咸歸正軌。四方道友,聞風向往,來本觀常住者三十餘人,道風大振。在聞住持的倡導下,其時,東嶽觀還在太歲殿設立「育眞私塾」,爲無力上學的兒童免費施教,就讀者有待業青年、貧家子弟以及執經問義生徒,共約四、五十人。昔日受學兒童今皆已老,追念師恩,感激涕零,每屆春秋,必醵資祭奠,並於東嶽觀後山豎立「聞理樸道人紀念碑」以作紀念。後人作詩贊曰:「綠竹綺綺兮其葉青青,臨風搖曳兮虛無其心。傲雷凍霜兮歲寒不凋,勁節柔韌兮抱道堅貞。」聞任平陽東嶽觀住持期間,賢明廉潔,兩袖清風,道眾欽佩,於民國十七年(1928)卸任,先後凡三年。所著有《樸廬詩文稿》、《樸廬味道吟》等。後者殘稿現藏平陽東嶽觀。
  民國十八年(1929),鍾理藻(1883〜1936)道長接任平陽東嶽觀住持。鍾爲平陽木橋頭人,出家於江南水簾洞,禮林至金爲師。民國二年(1913)被方至通煉師請至平陽東嶽觀籌策贖回典產,並赴四方勸募,重建大殿鼓,鑄銅鐘,添金聖像等。方煉師羽化之後三年,他接替聞理樸任平陽東嶽觀住持,接管一切。首先是特建茅庵一座,俾有志於潛修者棲之東嶽觀,安心習道,漸至失修,他又發婆心竭力勸募,使之得以恢復舊觀,煥然一新。接著是置良田十七畝,籍作本觀永遠香資。他能諄諄誘人以道,俾有益於徒眾,曾使各處觀院庵堂紛來求道,溫州、瑞安等十多所道觀,均請托顧問代管,南蕩仙姑洞還派道士來本觀學習功課、道場。最後,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重建東嶽殿,了卻心願後於次年羽化,先後任住持凡八年。
  民國二十五年(1936),陳理余宗師接任平陽東嶽觀住持。陳爲本縣江南人,壯年喪偶,素志於道,乃出家於紫雲洞,投方至通煉師門下爲徒。他理事廟務井然,有條不紊,辛勤茹素,一心奉道,潛修數載,發心四方勸募,建殿宇,塑聖像,假大道,置民田五畝以作香燈之資。後賴方師之力,遷棲平陽東嶽觀,又得聞理樸方丈的深契,舉爲住持三年,於民國二十八年循規身退。壽至古稀,屍解於本觀。
  民國二十八年(1939),黃宗和嗣師接住平陽東嶽觀住持。黃號育中子,浙江玉環人,出家於平陽東嶽觀,師事鍾理藻,民國壬申(1932)受戒於天台桐柏宮聞理樸律師。餘不詳。
  繼黃宗和之後接任平陽東嶽觀住持的是繆宗喜。繆號欣榮子,本縣江南繆家橋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生。出家於平陽東嶽觀,師事陳理餘宗師。民國二十二年(1933)在黃岩委羽山大有宮蔣律師台下受三大戒。平生樂善好施,仁慈和藹,遇有難事,咸以熱心奔馳。民國二十四年(1935),江南金鄉至方岩下(今龍港)一帶河道,因野荷花漫護而壅塞,使船路不通,百姓叫苦不休。繆除護動東嶽觀的道士外,還邀集江南望里龍隱觀、宮西山紫雲洞道友一同沿河勾撈,歷三年始告成功。時本縣縣長徐用臨任,視道人之功,讚嘆不已,除召開慰勞大會予以嘉獎外,還刻贈匾額曰「功同圖蔓」三方,懸掛三個道院中。在接任東嶽觀住持期閒,建字紙亭一座,置田五畝,作收字紙齋糧,並將原有產業重新登記清楚,使後無遺失。其時,平陽東嶽觀的香火盛極一時,南雁仙姑派等紛紛歸屬本觀龍門世系。住觀道士達五十餘人,其中頗多高功大德,如龍門派第二十二代弟子孫誠德嗣師在本觀結草爲廬之德,經過多年的精修密煉,終於精通道學,著有《列眞語錄》、《七眞言行集》等數十萬字,現藏本觀藏經室。
  民國三十年(1941),國民黨政府佔據平陽東嶽觀,在大羅寶殿設立法院達八年之久,前進東嶽觀成了審案的公堂。原先正常的道教活動無法進行,東嶽觀元氣大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平陽東嶽觀的道士與當地農民一樣,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全觀十九人,分得水田十二畝,山七十畝,園三萬頭(株),編爲一個互助組。道眾們在分得的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改變了從前靠作道場、抽籤、卜卦以及沿門勸募等方式斂財的手段,革除了戒律,使清修與勞作並重,逐步實行「自養」。後因「極左」路線的影響,在所謂「五統」運動中,觀中的財產被「統」,殿宇先後被城南公社社辦企業、平陽縣立小學所佔用,法事活動受到種種控制,道眾的生活十分維艱,部分道士只得還俗,或回鄉務農,或以行醫爲業。「文化大革命」期閒,道士們被打成「牛鬼蛇神」進行批鬥、抄家和掃地出門。宮觀的塑樓雕閣被作爲「四舊」亂加砍鑿和改建,神像被肆意毀滅,大量經書被燒,鐘、磬、石刻碑文、道家字畫、對聯、匾額以及各種法服,一時俱毀,蕩然無存。自「聖門」起至「大羅寶殿」,其中包括「東嶽殿」、「大羅寶殿」、東西廂房以及廚房、月壇、兩口葛洪古井等,均相繼被縣民政福利廠和平陽油泵廠佔用爲廠房。福利廠還在東嶽殿前月壇東側建一廁所,在月壇西側一株已有六百多年的古樟四周堆放雜物,油泵廠還在其旁燒火煎油,直接危及古樟的生存,後幸被路過此地的平陽縣委書記朱廉發現並嚴加制止後才停止燒煎。「聖門」內通道兩側的大片空地被當地居民建房居住。道士被掃地出門後,大多還俗,只有少數人仍堅持齋戒茹素,禮法誦經。其時的東嶽近乎名存實亡。
  1950年至1967年,平陽東嶽觀的住持一直由林誠鏡嗣師連任。他爲保護東嶽觀的財產和道教龍門派的生存,作了不懈的努力,其功不可歿。
  粉碎「四人幫」後,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貫徹和落實,東嶽觀又出現了新機。
  首先是被佔用的房產逐步得到歸還。平陽縣人民政府根據浙江省宗教事務管理處及溫州市統戰部負責同志的批示,專就平陽東嶽觀的房產問題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並經縣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於1983年11月5日下達《關於東嶽觀房產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即平政發(1983)第150號文件,責成平陽縣民政福利廠必須於同年十二月底前將大羅寶殿,包括大羅寶殿的兩邊廂房及前邊的道壇歸還道觀。後因民政福利廠未能執行上述《通知》,平陽縣人民政府又在1985年1月15日下達《關於落實平政發(1983)150號文件的通知》,即平政發(1985)10號文件。1986年12月,平陽縣府正式批准東嶽觀爲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溫州市決定東嶽觀對外開放。平陽縣府又於1987年11月20日召集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退還東嶽觀房產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要求縣民政福利廠和油泵機械廠立即騰退暫時借用的東嶽殿及兩邊廂房,拆除天井隔牆和大樟樹下的棚房及廁所,打通大樟樹下台門前至公路的通道;東嶽觀、兩邊廂房、台門內包括大樟樹,均歸東嶽觀管理。」1987年12月3日又下達《關於盡快退還暫借東嶽殿等產的通知》,即平政發(1987)213號文件,通知縣民政福利廠和油泵機械廠認眞執行本文件,限定其於十二月八日前辦理完畢。目前,平陽東嶽觀的房產絕大部分已得到歸還。尙未歸還的部分房產,平陽縣府已有明確態度,並正在督促有關部門做好縣民政福利廠、油泵機械廠的工作,認眞、迅速做好房產歸還工作。
  其次,隨著房產的歸還,平陽東嶽觀即有了提供道教教事及祭拜燒香的場所,在以林誠鏡道長爲代表的一批道徒的努力下,本觀的各種教事活動逐漸得到恢復。1983年3月,德高望重的陳信修道長當選爲東嶽觀住持,這是粉碎「四人幫」之後的第一任住持,宣布平陽東嶽觀從此又有了自己的當家。陳信修,原名陳克修,江南龍港浦後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出家平陽東嶽觀,皈依馬誠起道長門下,長期擔任本觀保護管理財產之職,與林誠鏡道長同心協力,爲重建本觀大羅寶殿作出巨大的貢獻。1985年10月,平陽縣道教協會宣布正式成立,林誠鏡道長當選爲會長,會址就設在東嶽觀內,從此,平陽東嶽觀成爲全縣道教活動的中心,除全眞派道士外,正一派道士亦經常被協會邀請來這裏開會或學習,從而又促進兩派道士的團結。1985年初,鑒於大羅寶殿年久失修,其木結構部分已腐爛不堪,經多方協商,決定重建。由縣道教協會會長林誠鏡和東嶽觀住持陳信修兩位道長負責籌資。籌資主要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爲捐贈。大羅寶殿共需十六條石柱,分由二十七人捐贈,其中每人捐贈一條的有十人,計十條;二人合捐一條的有四人,計二條;三人合捐一條的有九人,計三條;四人合捐一條的有四人,計一條,另有一根大樑,由另外三人合捐。二爲勸募樂助。其中有以道友互相串連集資的,有以地方道觀出面向當地善男信女募籌等,此項共集資人民幣七萬多元。三爲積累。東嶽觀歷年積累共三萬多元,全部用於重建工程。在籌資中,林誠鏡、陳信修二位道長以身作則,帶頭捐助,除捐助人民幣外,林道長還把他自己原打算建造三層私人住宅的原材料,拿出來提供給大殿工程。本工程於1985年8月開始備料;1985年5月31日拆屋,6月中旬豎柱;1987年12月9日落成。總造價爲十三萬元人民幣。接著,又修復東嶽殿、斗姥閣等觀宇。1990年至1991年,又續修東、西廂樓各六間。目前,正在大羅寶殿前右側興建藏經樓。
  1979年5月,爲提高年青道士的道教音樂水平,使道教音樂後繼有人,平陽東嶽觀還舉辦了一期道教儀式音樂培訓班,由馬誠起等老道士執教,參加培訓的除本觀的年青道士外,還有來自蒼南燕窠洞等道觀的年輕道士,主要教唱本觀傳統音樂唱腔,即所謂「十方板(韻)」,以及有關的樂曲。學員中有乾道黃信陽、吳信威、黃信成;坤道永平、阿多等。黃信陽、黃信成、盧信迴、康信祈等均被北京白雲觀聘用,其中黃信陽還接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兼任北京市政協委員、白雲觀監院、白雲觀道教音樂團團長等職。
  1993年,陳信修住持病故,其徒吳崇悅宗師接任住持之職。吳,原名立勳,本縣西塘人,1969年出生。1984年十六歲時出家平陽東嶽觀,師從陳信修道長。1995年10月赴四川青城山常道觀受三大戒,授宗師之職。吳住持年青力壯,一表人材,虛心好學,刻苦攻經,深究教義,能主持各類道場儀式。自上任以來,觀內一切事務都處理得井然有序,深得道友的擁護和廣大信眾的欽佩。
  目前,平陽東嶽觀香火日盛,除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日以及重要道教節日照例要舉行慶誕等各種道場外,還要經常應信徒的請求舉辦各類名目繁多的法事。大致可分爲兩類,即迎祥保泰道場和度亡道場。保泰道場,或爲國祝釐,禳災驅疫,祈雨禱晴;或安宅鎮土,禳解災厄,慶壽延生等,今人大多祈求身體健康,全家太平,父母康健,以及婚姻美滿,事業有成,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度亡道場,是齋主爲亡故的親人所設的齋醮儀式,以使亡魂超升,永離地獄之苦。上述道場,或由道徒集體舉辦,或由某齋主單獨舉辦’只要與本觀執事商定時間並付一定功德報酬就可舉辦。這項宗教收入,是本道觀道眾的生活經費來源之一。在舉辦道場期間,處於僻靜之地的平陽東嶽觀,常常是香客如雲,煙霧繚繞,念經聲不絕於耳,罄聲、木魚聲響徹這座古老道觀的上空。
  東嶽觀的主要道教節日有:農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聖誕;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聖誕;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二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誕;三月初三,玄武大帝聖誕;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聖誕;四月十四日,呂祖聖誕;六月二十日,關聖帝君誕辰;六月二十四日,雷祖聖誕;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聖誕,九月初九日,九皇聖誕;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聖誕;十一月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十二月二十五日,玉皇大帝降聖。屆時,東嶽觀燈火輝煌,鼓樂大作,道教徒們在觀內舉行隆重的齋醮儀式,表示節日的歡慶和紀念。
  平陽東嶽觀被確定爲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平陽縣人民政府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下文劃定平陽東嶽觀的「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其「重點保護區」由現觀址向南、北各延伸十一米,西由「聖門」向前延長二米,東至平鰲公路坎。其「建設控制地帶」:北由重點保護區向外延伸十五米,南至「平陽烈士墓」圍牆,西至坡南街,東至東門山麓的公路邊。這一劃定,不僅對平陽東嶽觀起到直接保護的作用,而且爲東嶽觀的建設提供法律的依據。
  展望東嶽觀的未來,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縣民政福利廠和油泵機械廠,雖然在縣府的三申五令一系列文件的敦促下,早已從大羅寶殿及東嶽殿中搬出,但依然建在本觀聖門之內。此外,聖門內尙建有五戶居民住房及一幢「壽坊店」(俗稱「棺材店」),嚴重影響東嶽觀的景觀和規劃。這些問題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及平陽縣道教協會的重視,將根據國家有關文物保護政策、法律與法規,制訂措施予以解決。

知识出处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研究》

本书对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其历史背景、科仪音乐、音乐形态及地域特点等。研究揭示了东岳观道教音乐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对于传承与发展道教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