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游击队的后方医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选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63
颗粒名称:
游击队的后方医院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5
页码:
90-94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1947年平阳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下筹办游击队后方医院的艰辛过程,展现了游击队医疗人员和当地群众合作抢救伤病员、照顾服务的动人情景。
关键词:
游击队后方医院
伤病员救治
群众支持
内容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宣言。平阳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充满胜利的信心。中共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向平西区委布置任务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捷报频传。为了发展革命大妤形势,迎接解放军渡江南下,我们要准备打战。但我们革命根据地人民多年遭受敌人的封锁与摧残,群众缺医少药,一旦战事发生,伤病员等问题急需解决,为此,县委研究决定,在平西区筹办一所游击队的后方医院,请同志们抓紧时间,选择好办院地点,物色好医务人员,购置好有关药物器械,以便接收伤病员。”
县委的指示,使大家欢欣鼓舞。经过充分的讨论和选择比较,决定把医院办在怀溪小岭和曹门樟树坦,怀溪是平西区有名的山区,这里山高岭峻溪宽。高接云天的穹岭,小岭和摇岭,犹如三张天梯,架向海拔一千多米高的现属文成县的珊溪双桂、周山等地,它紧连青景丽游击区,战时接应或撤退均方便。当地有歌谣:“穹岭穹到天,摇岭摇半年”,生动地道出了它的山高和岭长,高山上丛林密布,大小岩洞处处皆是。山下环绕着一条大溪,雨季时,山洪滚滚,阻住了上山的道路:旱季时,露出一片白花花的溪石滩,行人来往,看得清清楚楚。世居在这里的群众,特别是畲族人民,与地下党同志亲如一家。平西区委书记徐伯春等同志经常活动在这里,平阳县委武工部长林瑞清的女儿林菊不但在这里出生,而且从小寄居在这里,由群众抚养长大,居住在这里的畲族人民,讲的是畲族“客家”语,唱的是畲族山歌,来“清乡”搜查的敌兵听不懂,而我们畲乡群众,早己心领其意,及时通知游击队员及伤病员转移撤退,使敌兵扑个空,有时给以有力地打击。平西区委把后方医院地点选择在这里,很快得到县委同意和游击队员的满意。
物色游击队后方医院的医师,难啊!除了要有一定的医务知识技术外。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阶级感情,要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一样,战时要敢于进入战区抢救伤病员,又要年轻力壮,爬得了高山,走得了夜路,党组织到处物色,难以找到其人,最后在游击队员池方仑等同志的推荐下,选择了一位常为我们游击队修配枪支军械的池方水同志为医师,此人少年时曾拜师学医,平时也在乡里为人看病,且胆大心细、聪明好学,年纪三十许。后又抽调雷朝福、周广闲、陈均土、曾永耐和白秀英等同志作为他的助手。
至于后方医院的设备,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一只急救箱起家,药物,以当地中草药和群众提供的民间秘方为主,包扎的纱布及消毒的酒精等常用药物,是通过我地下党的地方交通员等同志,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翻山越岭到山门、水头及文成珊溪等集镇中采购来的,用的手术器械,有的就是游击队员的匕首及家用剪刀。病床是分散设置在当地群众家里有时随部队转移。
在那游击战争年代,枪声就是命令,一听到枪声响,畲乡人民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等,三五成群,耸耳听闻,民兵集合待命,一发现那个山头出现游击队的伤病员,后方医院的工作人员即向着枪声和硝烟弥漫的方向,爬山越岭把伤病员背的背、抬的拾。畲乡的大妈、大嫂等早就迎在村头,随着担架进医院,忙着为伤病员安排病床和烧水洗伤口,脱换洗刷血衣。遇到伤病员夜间进村时,父老大嫂们,立即把自己的儿女从温暖的被窝里唤醒起床,把房间和棉被腾出来让给伤病员,更难得的是连那些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们,亦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新娘被,抱出来盖在伤病员身上。为了伤病员的安全,畲乡群众经常以割草砍柴为掩护,日夜轮流在屋前屋后站岗放哨,有敌情时,立即把伤病员转移到山洞等处隐蔽起来。
当年樟树坦妇女干部白秀英,聪明能干又年轻,能说会道,善于傲伤病员的思想工作。在护理伤病员中,很快地学会采药、消毒、包扎和注射等医务技术,成为池方水医师的得力助手。在当时缺医少药而且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把许多伤病员医好,使他们重返前线,又挤时间为地方群众看病。因此,池方水医师和医院工作人员都受到群众的爱戴。如陈,均丽负伤时,手臂和胁骨被枪弹打碎后,筋骨突出在皮外挂着手不能动弹。要是现在送医院,医院非动员你截肢不可,可是池方水医师舍不得那样做,精心地把碎骨一块块地接起来,使他现在还有一双完好的手。曾起森负伤时,弹片穿过他的左眼进入脑壳,又打断了他的右脚筋骨,他头肿如斗大,不但不能行动,而且完全失去知觉,经池医师疗理后。使他康复回生。叶启钏负伤时,胸部连中两弹,鲜血从上午九时许直流到下午三时还不止。伤口剧痛难忍,满身是血,伤口的血随着他的一呼一吸在出入发泡,生命危在旦夕,池医师用着普通的剪刀和夹子把弹片从血淋淋的伤口里夹出来。然后消毒伤口,把一条长长的硼纱带塞进去消炎抽毒。经一段时间疗养后,同样把他从死亡线里抢救出来。
更难得的是,当地群众特别是畲族群众自从医院接收第一名伤病号开始,伤病员的生命安全一直牵动着他们的心。伤病员呻吟他们难过,伤病员安宁他们放心,伤病员病情好转他们高兴。如雷朝福、雷顺河等,为了改善伤病员的生活,增加营养,早日康复,还经常筹资到外地买鸡、鸭、猪肝等,有时带孩子等上山打野味,挖竹笋调济伤病员的伙食,那一带畲民群众,都把游击队的伤病员当贵宾,好几个农历正月头,伤病员都在盛情难却下到当地群众家赴宴,一家接着一家,可说是家家的客席上都坐有我们的伤病员。
又如1948年冬,在攻打珊溪敌碉堡时,林声静身负重伤、医治无效于农历正月在樟树坦白秀英、徐焕敬家去世,白徐两家及周邻群众,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主动地把自己上辈人备用的棺木借给牺牲的游击队员,并替他剪布做了寿衣、寿被,在一个天蒙蒙的清早,伪装作村里死了老人,扛着灵柩,穿过敌人封锁线,送到林声静烈士的故居山门大岙村,让烈士安息,让战友放心。
伤病员也处处为群众着想。一发现有敌情就自觉要求住到野外或山洞里去,以免敌人搜查连累群众。一旦身体有好转便白天帮着群众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晚上为群众教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教青少年学文化,向畲民学“客家”话。把偏辟的畲乡山区搞得热火朝天。
后方医院一直办到平阳县全境解放,它为党的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选辑第七辑》
本书收录了《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发展》、《谈谈平阳与鳌江的解放》、《下关武装起义》、《王扬西先生传略》和《受命于解放前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启友
责任者
蒋介石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徐伯春
相关人物
林瑞清
相关人物
林菊
相关人物
白求恩
相关人物
池方仑
相关人物
雷朝福
相关人物
周广闲
相关人物
陈均土
相关人物
曾永耐
相关人物
白秀英
相关人物
曾起森
相关人物
叶启钏
相关人物
雷顺河
相关人物
林声静
相关人物
徐焕敬
相关人物
叶启友
相关人物
池方水
相关人物
陈均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文成县
相关地名
周山镇
相关地名
平西乡
相关地名
三清乡
相关地名
官清乡
相关地名
茅畲乡
相关地名
瓜畲乡
相关地名
珊溪镇
相关地名
大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