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选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31
颗粒名称: 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分类号: E296.3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这段文章主要记述了1938年1月至3月,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创办和结业情况。
关键词: 抗日救亡 干部学校 教学方法

内容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创办于1938年1月,3月15日结业,历时两个多月.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为了培养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干部,决定在平阳山门创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山门群众基础较好,交通也方便,省委又驻在附近的大屯,红军挺进师也在此集中。所以,干校就办在附近山岗上的畴溪小学内。
  1937年,国共合作后,抗日运动如火如茶。永嘉、青田、乐清、玉环、瑞安、平阳等地爱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纷纷办起了战时青年服务团,他们上街演讲、化装宜传以及办时事讲座,搞得热火朝夭。1938年1月5日,在《浙瓯日报》上刊登了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的招生广告后,这些进步知识青年纷纷前来报名学习,从开始至结业的两个月里,每天都有青年、学生络绎不绝前来,真是应接不暇,所有校舍都住满。原计划招收100名,最后增加到l50名左右,其中部份学员是通过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介绍来的。他们多数来自浙南各县,部份来自台州和宁波一带,也有少数是从外省来的。其中多数是学生(一般为中学生,少数只读过小学,个别是大学生),还有青年工人和小学教师。女学生约30人左右。
  抗日干校,校长粟裕,副校长何畏(即黄先河),教导主任黄耕夫,总务主任邓野农(扫空),夏野士负责事务工作,林夫负责文字宣传工作。平西区委书记林军中同志在筹建干校中做了许多工作,开学后,他又负责动员群众和民兵,为干校输送给养和警戒。
  开学典礼在学校礼堂举行,会场里张贴着抗日救亡的标语,既庄严又有节日气氛。会议由我主持,刘英、粟裕同志讲了话。刘英同志讲当前抗战形势,共产党抗日主张和联合各阶级,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毛主席提出的三坚持一一坚持抗日、坚持民主、坚持团结。粟裕同志讲发动群众和全民抗日。最后,我勉励学员们努力学习政治、军事,负起抗日救亡使命。会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校园里朝气勃勃,充满着团结抗日的气氛。
  抗日干校的教学方法是上大课,分散自学,组织讨论,也有军事训练,野营、行军等。课程设置和授课分工:粟裕担任游击战争课,孙克定,林国挺担任哲学课,何畏担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张忍之、梅康担任政治经济学课,宿士平讲农村经济问题,陈雨笠讲工人运动,连珍讲有关民族先锋队工作。粟裕司令员讲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时,深入浅出,常以亲身经历的实际战例来说明战术原则,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他在上课时,还用泥沙堆起来的模型沙盘作教具,同学们听了反映:既具体又生动。在讲授农村经济时,为加深学员认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学校组织他们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学员以班、组为单位,各配备一个懂本地话的同志,到学校附近各个村落,自找对象,深入一家一户进行调查。学员所到之处,相互问寒问暖,交谈家常,有的还帮助群众挑水、扫地。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不但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对学员上了一次在书本上、课堂里所没有的生动现实的大课。
  办学时,粟裕同志为便于领导,就住在凤岭龙井庵,离干校西侧不远的一间小阁楼上。他在百忙之中常抽出时间来看望学员,有时,还参加学员的讨论会、联欢会。清晨的军事操练,他有空就来,尤其是学员和部队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他总是到现场指导和评价。
  干校全体学员、教师,向“抗大”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优良校风,大家过着军事化生活。学员基本到齐后,即进行编组,全体学员编为10多个班,每班10多人,红军于部王太然、陈急冲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大家集体睡地铺,教职员本来备有床,但没有用,和学员们一样睡地铺,吃一样的伙食。每人每月3元伙食费,没有饭桌站着吃。起床作息,都是集体行动,每天早晨天没亮,号声一响就起床,用冷水洗脸后,马上到操场集合跑步,有的和驻地红军进行爬山比赛。上课出操,严肃认真,课余生活生动活泼。校内建立了列宁室(图书室、俱乐部),编壁报。课外活动有篮球、足球队的组织,还有象棋、锣、鼓、琴、箫等乐器。早晚唱歌,短短二个多月中,大家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打回老家去》以及《保卫马德里》等歌曲。过春节时,组织联欢晚会,各班、组都有自编自演的节目参加演出。有时,还组织临时宣传队,到附近村庄演出短剧、歌咏,开始演讲,刷写标语,向群众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唤起民众共同抗日。
  干校学生除了上课,还参加军事训练。有一次,学校搞突击演习。一天深夜,在紧急集合的军号声中,学员们个个从睡梦中惊醒,模黑整装,在操场列队集合。我严肃地宣布:“同学们!刚才接到紧急通知,日寇已在鳌江‘登陆’,与敌人浴血抗战,保卫家乡的战斗开始了,凡是决心抗日的跟红军上前线;不愿上前线的就留下来,一会儿送你们回家。”当时,没有一个提出要回家的。接着,队长宣布纪律:尽量少带东西;多行军时不准讲话,不准打手电筒。于是,队伍出发了,红军在前面带路,走的全是羊肠小道,崎岖山路,没有月亮,没有灯火。过小溪,穿泥路,经过二、三小时急行军,东方渐渐发白,大家发觉只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学校所在地。这时,操场上堆放着袋子、衣包以及各种杂物,这些东西都是学员们紧急集合时和行军中丢失,由红军后勤战士捡回来的。事后,学员们总结这次夜行军的经验教训,有的说自己临阵太慌张,不该带那么多东西,出了洋相。大家说:这次夜行军是对自己的革命意志和战斗准备的一次考验,是很有意义的一课。
  1938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同志来平阳山门,刘英同志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列队迎接客人。曾山同志是来传达党中央指示的,他向千校学员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还直接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许多问题,给大家很大鼓舞和教育,特别是我浙南红军游击健儿,开赴皖南前线编入新四军,参加对日作战,开辟抗日游击战争新的根据地的消息,大大振奋人心。
  根据临时省委决定,干校于1938年3月15日宣告结束。18日,闽浙边抗日0击队准备就绪,在粟裕司令员率领下,奔赴皖南整编,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学员自愿报名,经领导审查批准,约20人左右.组成“随军服务团”,跟随粟裕同志北上抗日。大部分学员分赴浙南和全省各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其中有10余人,由连珍、林夫带领,组成“新四军流动宣传”,深入平阳、瑞安、泰顺等县的乡镇,以我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依据,宣传、访问、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这支队伍是浙南最早的文艺轻骑兵,尽管它各方面都还很幼稚,但这支小小队伍的出现,竟轰动了几个县,激发了广大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引起了浙江省国民党当局的惊慌,为了团结抗日,“新四军流动宣传队”在各县已光荣完成任务,我们自动宣告结束,另分配任务。
  抗日干校,虽然为期甚短,但收效甚大。经过干校培养的学员,没有辜负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期望,他们中大部份都成为优秀的革命于部,其中有不少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日救亡、解放战争中幸存而健在者,解放后,大多在党内外担负着重要或较重要的职务。
  50年过去了,当年干校情景,记忆犹新。
  (转载温州党史资料总35期)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选辑第七辑

《平陽文史資料选辑第七辑》

本书收录了《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发展》、《谈谈平阳与鳌江的解放》、《下关武装起义》、《王扬西先生传略》和《受命于解放前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先河
责任者
粟裕
相关人物
何畏
相关人物
黄耕夫
相关人物
邓野农
相关人物
夏野士
相关人物
林夫
相关人物
林军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孙克定
相关人物
张忍之
相关人物
梅康
相关人物
宿士平
相关人物
陈雨笠
相关人物
连珍
相关人物
王太然
相关人物
陈急冲
相关人物
列宁
相关人物
曾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乐清市
相关地名
玉环市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平西乡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