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龙船今昔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27
颗粒名称: 平阳龙船今昔谈
分类号: K892
页数: 5
页码: 85-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划龙船的历史与习俗,包括端午节传统活动、龙船比赛和水上运动发展,以及受到历史时期政治影响的变迁。
关键词: 平阳县 民俗风情 水上运动

内容

“后垟白龙船飘飘飞,鸣山龙船赖孵鸡,沙岗龙船顿擒臼,下河游龙船慢慢走。”这首民谣,道出了平阳划龙船的轮廓。
  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船,全国各地都是为了凭吊与缅怀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平阳也不例外。因此每逢端午节,划着龙船为寻找他,带着粽子送给他,免他尸首为大鱼所食。这个风俗发展到后来,就成为群众性的一种水上体育运动。但在旧社会,划龙船、赛龙船的活动,在某些地方往住成为借机敲诈勒索,或酿成械斗伤命、糟塌庄稼等劳民伤财的弊端。
  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
  “各乡自五月朔日起赛龙舟于河,名曰竞渡,亦有赛至月半者。江南(包括现在苍南县的宜山、金乡、钱库等区)则于四月朔日辄开社击鼓、弦望前后游行各村领香烛钱,各村亦有酒馔相邀者。其于构怨之村,则藉赛舟之名,彼此械斗伤命涉讼者往往而有。”(标点笔者加,下同)
  又据乾隆《平阳县志》载:
  “邑令汤肇熙(江西省万载人,同治癸亥——1863年进士,光绪八年(1882)为平阳县令)禁龙舟告示略云:
  “每年四月朔日神庙击鼓,名曰开殿门,藉以纠人钱米;不予则移庙中香火于其家,一唱百应,肆意要挟。及至端午,聚舟数百,名曰斗龙舟。彼此各储军器,平日有嫌怨,藉图泄忿;始而争胜,终而斗狠,刀砍棍击,落水纷纷。如江南之舥艚河、钱库河、马鞍山河,小南乡之鹳巢河,万全乡之钩连桥河等处皆有此恶俗,”
  平阳近郊可斗龙船的河有两条:一条是拦杆桥外至鸣山的北门河,另一条为埭庄河,又名“三百楫”,意为从埭庄桥向东到上桥的一段河面,斗龙船时只须三百桨(划楫)即可到达;小南则在鹳巢河。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万全乡的龙船齐集县城河,由东南西北四门的龙船轮流当“河主船”,来维护龙船河的秩序。船上备有以长竹杆扎布幔制好的“大乌龟”,河主船在斗河之间来往巡逡,如发现有那只龙船不守斗规而撒胡赖(即“夹梢”),“大乌龟”就往那只龙船上一盖,满河的龙船及两岸观众齐声呐喊,那只船就立即被取消了参斗的资格,灰溜溜地划回去。如果是县里倡办,还搭了赛台,由头面人物登台观赏,颁发锦旗奖品等给优胜者。警察们也架小船穿插斗河协助“河主船”维持秩序。
  记得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笔者六岁时,随妈妈和哥哥坐在北门栏杆桥边的临时搭起的板台上看斗龙船,真个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看赛河上往来如梭的龙船。由于桥上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突然,只听哔啦一声巨响,栏杆桥崩坍了。人们随栏杆、桥板纷纷跌落河中,死伤不计其数!一时家属号啕呼救,人们奔走哭喊逃命,两岸稻田被践踏殆尽,实在惨不忍睹!此情此景,仍历历如昨。
  万全乡下的龙船,凡是有庙宇的地方都有,最有名气的要据城西后垟殿苧布龙的“后垟白”和郭庄殿的青龙“郭庄青”了。每年如逢龙舟竞赛,不是“后垟白”就是“郭庄青”,而“后垟白”夺标的次数比“郭庄青”多;也只有“郭庄青”才能和“后垟白”匹敌,别的龙船是不敢问津的。即使有好胜的小伙子跃跃欲试,莫不被它“拔清”——即快过一只龙船多的距离——而败北的。
  龙船构造的长短大小是基本相同的,一般长约十米,最宽处约一米五,两头装用硬木雕制的彩绘龙头龙尾,船身分十七挡,每档左右各坐一人,留一空档转头换位,各选身强力壮、富有划船技术的青壮年为前后三档的划手。船身、船桨和划手身上穿的背心、头上包扎的头巾都与龙船的颜色相同,分白龙、青龙、黄龙、红龙、兰龙等,五颜六色,相当好看。龙头龙尾各有一人站梢(掌舵),技术高超的人,会随着龙船行进速度,将梢桨擎在手上,两脚跟贴屁股跳跃而起,又平稳地落在两条仅容一脚的架上,叫“跳梢”姿势优美,节奏紧密。自古道“梢是命,鼓是令”,一只好的龙船,除了掌梢的是行家外,击鼓的也必须是富有经验的老手,只有这样,方能稳操胜券。“冬冬冬”一阵碎鼓声,是予备或转头的信号,“冬!冬!冬”是龙头破水跃进的命令。一声令下,船桨随着紧密的鼓声,有节奏地上下齐舞,或插水,或提桨,莫不“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样,龙舟的进行才不会受到划水不一致的阻力而减弱速度;加上“催楫”的——即用长木棒敲打船中木板上,喊“快!快!加油!加油”以及敲锣的,随着激励人心的鼓声伴奏和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划手们个个精神抖擞,迸发全身的力气来力争上游的。
  据笔者所知,“后垟白”所以居常胜地位的诀窍大致有三:一是打鼓的要“灵”,即“善观气色”,对敌手要“知己知彼”;当敲边鼓碎楫在对方旁游弋时,觑中战机才突然击鼓进军;二是十六对划手都靠船边插深水,往后挥桨有力,不象有的没经验的龙船划手,于船弦外插水,轻浮无力;三是前后三对划手挑最棒的,半跪在船头船尾,一听碎鼓声立即转手反身插桨划水,阻住了船身行进的惯性,才能迅速地向相反方向破浪前进。
  旧社会划龙船,封建迷信色彩相当浓厚:开殿门击鼓后,即在殿里进行“点仙官”,仪式庄严隆重。全船除十六对划手外,加上两个掌梢和击鼓的、敲锣的整整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不得更替,即所谓“三十六名仙官”——应上天三十六天罡星数——,他们事先必须沐浴斋戒,夫妻分居。……才有“旗开得胜”的希望。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为了让群众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前线,认为划龙船是劳民伤财,不宜提倡为是。“大跃进”年代,有的地方的龙船当作“小高炉”炉膛里的燃料来炼钢铁了。“十年动乱”时,龙船更被视为“大破四旧”的对象,几乎断送殆尽。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农村进行了体制改革,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划龙船的活动又逐渐恢复,国家体委还规定划龙船列为水上运动的项目之一,有的大城市还组织龙船邀请赛。近几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出现“乡村四月闲人少”的少见局面,因此对划龙船的兴趣也就相对地减弱了。今年端午节前后,笔者曾到万全的茶亭、上呈、萧江乡下及苍南县的山前村等地,奇怪?到处不闻龙船击鼓的冬冬声,向当地农民打听为什么?个个眉飞色舞地相告:搞编织业生产也都忙不过来,那里还有闲功夫去划龙船呢。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马星野、李基中、黄胤、杜贤宏、闻理朴、陈强、黄云卿、联源竹箝、秀溪茹刨、鳌江当店、林景熙、山门“二·二六”事件、腾蛟驷马水电站、张韶舞、平阳话剧《南京路之血》、平阳“会市”及龙船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卓然
责任者
汤肇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