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平阳“会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26
颗粒名称: 漫谈平阳“会市”
分类号: K892.455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庙会的历史和农村会市的活动,经济、贸易、城乡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叙述了庙会的丰富内容和农民购买行为,以及“会市”的恢复过程。
关键词: 平阳庙会 农村会市

内容

“会市”即集市,习惯也叫“庙会”,是活跃农村物资交流的传统墟日。
  平阳的庙会历史悠久,究竟起于何时?已无史籍可资查考;但据90多岁的老人回忆,已有几世几代了,可谓源远流长。过去的庙会,大抵于春耕前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或某某庙的“佛爷寿诞”之日,有庙会的地方就举行演戏活动,邀请亲友聚会,故称“庙会”。“大龙宫,打头通(演戏开场锣鼓),不是雨,就是风”的谚语足以明证。庙会期间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云集,庙里香烟缭绕,宫庙周围看戏文的、逛庙会的、摆摊的、买东西的、打赌的……人们把这个村庄搞得既热热闹闹,又乌烟瘴气。随着历史转移,逐渐地根据农村需要,各类农具、小商品等也来赶庙会了,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墟日。参加庙会初称“赶墟”,后改称会市。
  平阳农村一年内会市八九次。时间最早的为农历正月廿一到廿三万全区的郑楼;正月廿八为榆垟乡的大龙宫、二月十六是鸣山乡的缪头殿、三月初三的麻步、清明节的钱仓、七月十八城西的官岙底杨老爷殿、八月初七腾蛟的大夫殿、十一月初六水头街的林四殿等等。未析苍南县前,还有二月二的湖前、清明日的金乡(又一次为九月十一)三月十五的宜山、五月十八的鲸头、七月廿五的凰浦。更有与万全区毗邻的瑞安二月十一的吴桥、二月十八的仙降等等。所有这些地方的会市,附近的商业单位都组织货源,送货下乡。昆阳、鳌江以及苍南、瑞安市等地的商贩、手工业者都纷纷船载、车运或肩挑前来赴集。农贸市场里,以竹、木、铁各式小型农、家具为主。诸如桌、凳、菜厨、椅、锅盖、脚盂、水桶、粪桶、簟、箩、䇭、篓、竹竿、螺丝扒、藤筐、箬笠、蓑衣;锄、铲、犁、耙;化肥、农药、小猪;日用百货、棉布、花纱、农副产品、食品、木头……。摆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墟的农民、最爱挑选春耕前的木、竹、铁制的小农具;姑娘、小伙子则欢喜往百货、花纱柜里挤。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对活跃农村经济、沟通城乡贸易、便利农民等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可是、在那“史无前例”的年头里、“造反派”们认为会市是“四旧”、必须“破”字当头、便悍然“横扫”了传统的“会市”。但逆潮流而动的蠢人蠢事、终究是不得人心、总是以失败告终,这是历史的规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各地农村的“会市”才得以恢复。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马星野、李基中、黄胤、杜贤宏、闻理朴、陈强、黄云卿、联源竹箝、秀溪茹刨、鳌江当店、林景熙、山门“二·二六”事件、腾蛟驷马水电站、张韶舞、平阳话剧《南京路之血》、平阳“会市”及龙船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卓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