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母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21
颗粒名称: 缅怀母校
其他题名: 平阳临时中学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回忆在平阳临时中学的半年学习经历,特别感慨临中的进步教师、思想氛围和革命精神,留下深刻印象,称之为“延安精神”。
关键词: 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 平阳临时中学

内容

一九三八年下半年,我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原来完全可以进入温中高中部读书,可是我却来到鳌江的平阳临时中学来入学。当时确实是慕名而来的。
  临中有三点很能吸引人:第一是临中有一批很有学问的进步教师,如沈鉴先生、王栻先生、陈德煊先生、王祥第先生、汪远潍先生、徐贤议先生、王载纮先生等等;第二是临中有一批思想进步的好同学,如当时我已经认识的阮世炯(他也是我温中初中部同学)和后来认识的金冶、马允元等等;第三是临中有一种向往革命、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三点形成了临中与一般学校不同的特色,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迫切要求进步的青年。我就是其中之一。
  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忆起五十年前的事,很有感触。在我一生中,共过了十八年的学校生活,而这短短的半年,可以说是最值得留恋的。现在一幕幕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王栻先生讲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以后,一节节国耻史,在我心中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这给我受用一辈子,使我不论处在任何逆境,爱国之心,始终不变。
  ——陈德煊先生给我上英语课,莫泊桑的《项链》(NeckLace),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向我们生动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的面貌。这给我受用一辈子,使我懂得要踏踏实实地做人。
  ——沈鉴先生给我们开了一次讲座,记得题为《知识就是力量》(KnowLeetspower)他激起了我寻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这给我受用一辈子,使我一生孜孜不倦地活到老、学到老。
  ……
  如今,我也老了,对于师恩,说不尽多少内心的感激!对于母校,说不尽多少缅怀之情!
  临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民主,进步,艰苦奋斗!
  正如《离别之歌》中所说的:“在抗战里我们相见,满希望把理想实现,奋力挣扎度过一年,我们原不顾艰难……”。
  临中没有完善的图书室,可是革命书籍争相传阅;没有风琴,可是高唱抗日救国歌曲;没有操场,可是天天起早在公路上跑步锻练;没有很好的教室,借娘娘宫的一角,旧凳桌,破门窗,上无天花板,脚下烂泥地,可是学的是救国救民的道理………。
  这一切,使我深深体会到,办好学校并不决定于完善的教学设备。当时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真值得今日回忆与学习。我姑称它为“延安精神”。愿这种“延安精神”在今日的学校中发扬!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马星野、李基中、黄胤、杜贤宏、闻理朴、陈强、黄云卿、联源竹箝、秀溪茹刨、鳌江当店、林景熙、山门“二·二六”事件、腾蛟驷马水电站、张韶舞、平阳话剧《南京路之血》、平阳“会市”及龙船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绍震
责任者
沈鉴
相关人物
王栻
相关人物
陈德煊
相关人物
王祥第
相关人物
汪远潍
相关人物
徐贤议
相关人物
王载纮
相关人物
阮世炯
相关人物
金冶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郭绍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