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身贫苦 白手起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11
颗粒名称: 一 出身贫苦 白手起家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云卿从艰苦的童年开始,靠勤劳和勇敢逐渐发展成为粮食业和碾米厂的成功经营者,注重信誉、勤俭奋斗,受到师傅和富户支持,以小本钱做大生意,享有良好声誉。
关键词: 黄云卿 商人 黄泰昌

内容

黄云卿出生于1899年,原籍瑞安马屿。六岁丧父,由母陈氏抚养,生计困难,常在农作物收成之后,母子二人拾稻穗、拣豆粒、挖菜根充饥。1911年马屿一带大水成灾,庄稼无收,眼看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于是,孤儿寡母,背着简单的行李,逃荒来到平阳,投靠堂兄黄时中。
  母子二人在黄时中的帮助下,租赁东门横街肖宅对面的一间小屋住下,母亲日夜打草鞋营生,云卿跟邻居裁缝师傅学艺。以后经常随师外出到富户人家代工,除可以混到伙食以外,还能挣到几文铜元,交给母亲辅助家用。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少年手脚勤快,工艺精细,深得师傅的爱护和大户人家的好感。
  在随师学艺期间,云卿广泛接触社会实际,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勤俭奋斗的意志。在他发迹以后,仍保持勤俭奋斗的作风,感谢善良的师傅,每年春节,总是亲自登门谢师,坚持数十年,直至师傅去世。
  1919年,黄云卿娶叶氏为妻,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在岳父叶昌岳和堂兄黄时中的支持下,改艺从商,租用东门城下王家豆行店面,开设黄泰昌米行,从事粮食加工贩卖。当时平阳城内居民口粮,均靠小商贩供应。万全一带有许多富户,每年有一批余粮待售,黄虽初开米店,资金有限,但能恪守薄利多销、讲究信誉的原则,借富户余粮为后盾,用小本钱做起大生意来了。每当青黄不接之际,粮价上涨,一般“升斗小民”嗷嗷待哺,黄云卿到山区组织茹丝供应城镇,既部份缓解城镇粮食的紧张状况,又得到山区粜粮户的信赖。以后每年地方上有赈济平粜都委托黄泰昌米行代办。黄云卿在粮食经营中,学会了很强的口算本领,营业兴旺发达,在同行中颇有名气。
  由于营业兴旺,原租用小店不够使用。在1927年,以高价购买东门直街原邹茂盛南货店的店面和栈房,此屋临街,后门近水,便于粮食运输,渐渐地使黄云卿摆脱小商贩的经营方式,经常到江南、南港(今苍南县的宜山、钱库、灵溪、桥墩)一带,组织大批粮食运到温州贩买,以后又和友人合夥兴办碾米厂,逐渐成为工商业者。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马星野、李基中、黄胤、杜贤宏、闻理朴、陈强、黄云卿、联源竹箝、秀溪茹刨、鳌江当店、林景熙、山门“二·二六”事件、腾蛟驷马水电站、张韶舞、平阳话剧《南京路之血》、平阳“会市”及龙船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寿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