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卿与“黄泰昌”的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910
颗粒名称: 黄云卿与“黄泰昌”的兴衰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38-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云卿先生是一位出身贫苦的商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白手起家,通过勤俭奋斗和聪明经营,成为粮食和酱酒业的知名商人。他不仅兢兢业业经营生意,还积极支持革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但却因历史因素遭受不公正对待。
关键词: 黄云卿 商人 黄泰昌

内容

1911年(宣统三年)七月中旬,连日狂风暴雨不止,飞云江水位猛涨,下游大片农田被淹,堤塘圩埂一片泽国,房屋人畜漂失无算,灾民纷纷外出逃荒。这时候,一位中年妇女,背负包袱,跟随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十三岁少年,踉跄地沿着山边小道,翻过石塘岭,艰难地向平阳县城方向前进。这个少年,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黄云卿先生。
  一 出身贫苦 白手起家
  黄云卿出生于1899年,原籍瑞安马屿。六岁丧父,由母陈氏抚养,生计困难,常在农作物收成之后,母子二人拾稻穗、拣豆粒、挖菜根充饥。1911年马屿一带大水成灾,庄稼无收,眼看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于是,孤儿寡母,背着简单的行李,逃荒来到平阳,投靠堂兄黄时中。
  母子二人在黄时中的帮助下,租赁东门横街肖宅对面的一间小屋住下,母亲日夜打草鞋营生,云卿跟邻居裁缝师傅学艺。以后经常随师外出到富户人家代工,除可以混到伙食以外,还能挣到几文铜元,交给母亲辅助家用。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少年手脚勤快,工艺精细,深得师傅的爱护和大户人家的好感。
  在随师学艺期间,云卿广泛接触社会实际,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勤俭奋斗的意志。在他发迹以后,仍保持勤俭奋斗的作风,感谢善良的师傅,每年春节,总是亲自登门谢师,坚持数十年,直至师傅去世。
  1919年,黄云卿娶叶氏为妻,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在岳父叶昌岳和堂兄黄时中的支持下,改艺从商,租用东门城下王家豆行店面,开设黄泰昌米行,从事粮食加工贩卖。当时平阳城内居民口粮,均靠小商贩供应。万全一带有许多富户,每年有一批余粮待售,黄虽初开米店,资金有限,但能恪守薄利多销、讲究信誉的原则,借富户余粮为后盾,用小本钱做起大生意来了。每当青黄不接之际,粮价上涨,一般“升斗小民”嗷嗷待哺,黄云卿到山区组织茹丝供应城镇,既部份缓解城镇粮食的紧张状况,又得到山区粜粮户的信赖。以后每年地方上有赈济平粜都委托黄泰昌米行代办。黄云卿在粮食经营中,学会了很强的口算本领,营业兴旺发达,在同行中颇有名气。
  由于营业兴旺,原租用小店不够使用。在1927年,以高价购买东门直街原邹茂盛南货店的店面和栈房,此屋临街,后门近水,便于粮食运输,渐渐地使黄云卿摆脱小商贩的经营方式,经常到江南、南港(今苍南县的宜山、钱库、灵溪、桥墩)一带,组织大批粮食运到温州贩买,以后又和友人合夥兴办碾米厂,逐渐成为工商业者。
  二 酿造酱酒 争取市場
  1935年以后,黄的手头逐渐宽裕,将事业的方向盘转向酱酒业。他下这个决心,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酱油酒醋固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在黄泰昌店的斜对面却是赫赫有名的“叙和酱园”(现在平阳啤酒厂),老板张达夫家有良田千亩,是全县大地主,还有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相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实力都很雄厚。“卧榻之旁”岂能容他人和他唱“对台戏”!张达夫说:“看他(指黄云卿)一把骨一碗血,我只要放几天价,就把他压死!”黄云卿仅读过两年私塾,且财力有限,强敌当前,在临战前知己知彼,反复思考。他瞅准张达夫高高在上,两个儿子都是饭来张口的公子少爷,职工虽多,却都是雇佣观点,经营方式是“坐堂待客”。而他却亲自上阵,从进货、销售、管理都自己抓,费用省,成本低;在经营方式上也比较灵活,对乡下各地的小店实行薄利优价,还可垫款赊销;热情招待带货的船夫,免费供应中餐;以礼待客,与四面八方建立密切的关系,使业务蒸蒸日上,生意应接不暇。并且又联合友人,在附近合夥开设酱园,有林垟街的“同和酱园”、西门街的“丰和酱园”、鳌江镇的“泰和酱园”,对“叙和酱园”形成了包围圈。
  黄泰昌的酱酒营业兴,旺使“叙和酱园”老板红了眼,诬告黄云卿购买私盐、酱油掺水等,当时管理盐政的平阳南盐场派军警多人来店查封一切酱货,并押黄到鳌江审问。这场风波,后以查无实据告终,诬告宣告无效。“叙和酱园”在经济斗争中处于劣势,政治诬陷又告失败,老板张达夫气得直跺脚:“想不到,这个裁缝老司出身的真有几下子。”
  三 支援革命 备受摧残
  1945年抗日胜利之后,黄云卿先生子女多人均逐渐成长。长子庆生关心国事,阅读进步书刊,和浙南地下党员有联系·三子庆来就学瑞安中学,参加进步活动,于1947年春“闹学潮”后上山参加革命。
  1947年夏,平阳县反动政府集体贪污工赈面粉一案,激起县城人民举行游行抗议,发放传单,长子庆生参与其事。八月八日下午,特务于逮捕李德新、余采莲的同时,到“黄泰昌”搜捕庆生,他适不在家,闻报后出走,上山途中与中共平阳县委取得联系,随即入伍。
  黄云卿先生平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默许子女参加进步活动。1947年以后,两个儿子上山参加革命,他更加关心国事。家中其他子女从事地下交通工作,“黄泰昌”成为地下党联络中心。接送党内外同志,传递党内刊物,收集敌人情报及为山上购办急需物资等均不遗余力。
  1948年夏,国民党情报机关得知庆生在鳌江墨城一带活动,就在“浙瓯日报”上发表通缉令。几个带枪的特务来威胁黄云卿,说:“你儿子在墨城,通知他回家!政府会是宽大的。”他们在店里吃酒不付钱,还要钱“敲竹杠”,黄先生针锋相对地说:“对不起!他在何处我没信息,你们既然已经知道去抓就是!第八区警备司令部天天登报通缉也无结果,叫我老百姓到哪里去找呢!”反动当局蓄意挑衅,于同年七月派特务在夜间放火焚烧“黄泰昌”,并实行戒严宵禁,不准消防队救火,卒赖邻居和家人奋起扑灭,结果烧掉部份住房、仓库和厂房,经济损失巨大。黄先生经此严重打击后,更加正气凛然,毫不灰心,仍积极支持革命。出款替山上购买物资;亲自接待山上来的地下党工作人员;为上山入伍的革命青年安排膳宿,并提供安全离城的船只;支持地下党在城内进行革命活动的经费,并积极支持其学徒从外地归来参加革命。1949年春,县委决定加强平阳中学的学生运动,曾派谢振昆和潘中美两同志改名插班平阳中学高中部。每人一学期需缴学米稻谷六百斤,当时地下党城镇工委干部吴廷亨与黄云卿商量,黄先生慨然应允缴交稻谷千余斤,并派职工挑送平中。不幸谢、潘两同志在交缴学谷后被特务发现,组织上即决定两人撤退。
  黄先生十分关心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天天看报,还买来地图,对照解放战争战线的转移,当看到战线南移时,他内心万分高兴,常指着地图讲给夫人叶氏和几个年幼的子女听,“共产党军队已经到这里了!”使全家分享快乐!
  他日夜盼望平阳早日解放,全家早日团聚。
  四 爱国贡献 历史誤会
  1949年5月12日,黄先生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平阳县城宣告解放!
  解放后,黄家兄弟姐妹参加革命十余人,当时被誉为“革命家庭”。黄先生革命热情更加高涨,成为县工商界骨干,配合宣传不遗余力。1950年带头解囊购买建设公债、抗美援朝的捐献飞机大炮、带头举办平粜、参加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常委。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和浙南革命斗争的特定历史条件。顷刻间,政治风云突变,黄泰昌从此门庭冷落,商务无力开展,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下,黄先生只得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黄泰昌”申报闭歇,率年幼的几个子女迁居温州市朔门街。由于平时关心政治,订阅多种报纸,在居民中配合宣传,当上了朔门居委会干部。并多次被评为温州市东城区居民干部的积极分子。后来由于年事偏高,又有人认为是工商业出身的人不适宜当干部,于是在家赋闲。于1982年在温州病故,享年84岁。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了关于马星野、李基中、黄胤、杜贤宏、闻理朴、陈强、黄云卿、联源竹箝、秀溪茹刨、鳌江当店、林景熙、山门“二·二六”事件、腾蛟驷马水电站、张韶舞、平阳话剧《南京路之血》、平阳“会市”及龙船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寿澄
责任者
黄云卿
相关人物
叶昌岳
相关人物
张达夫
相关人物
黄时中
相关人物
邹茂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