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家乡慈善事业的陈奕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78
颗粒名称: 热心家乡慈善事业的陈奕树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47-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奕树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商业发展、慈善事业以及对当地公益事业的贡献。
关键词: 平阳县 慈善事业 陈奕树

内容

陈奕树(1889—1951),字景山,一字锦山,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廿七日(1889年12月19日)出生于平阳北港顺溪,平生急公好义,热心公益,可以说是民国年间本县著名的慈善事业家。
  景山少时家贫失学,从师当了木匠。十九岁在瑞安曹村圣井重修金福寺,以诚实勤奋见知于该寺住持,荐于瑞安塘西殷户舒宅入赘为婿。数年后,景山自瑞安返里,即以舒氏财力,从事商业活动。鉴于顺溪僻处一偶,难以发展,乃于1919年举家迁居水头镇,与昆仲合伙,开设“厚泰”商号,经营花纱、茶叶、大豆、豆饼和煤油,大量批发,兼营另售。旧时商人大都嗜利忘义,而景山信义卓著,声誉日隆。“厚泰”不断扩大规模,积累资金,为日后兴办多项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景山善于理财,而不作守财奴。他出身寒微,早岁备尝艰辛,所以发家以后,于乡亲疾苦多所关心。1926年间,北港水旱灾情严重,农业歉收,闹了饥荒,社会秩序混乱,各界人士惶惶不安。景山自备资金,奔赴九江调运大米,设平粜点于水头埠头殿,赈济灾鸿,民心大定,他乐善好施之名由此传于遐迩。此后,举凡修桥铺路,凿井建亭、筑码头、兴学校,景山莫不踊跃倡首,躬与其事。他拜过鲁班祖师,精通木、石、泥水等技艺,所以他不但带头捐献,奔走劝募,而且肩悬曲矩尺,手执鹤嘴锄,亲自主持勘测、设计与施工,对水头的市镇建设和南雁风景区的开发贡献尤大。
  水头镇是鳌江上游的重要集镇。它在旧时既是北港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也是南港(令属苍南)、泰顺、文成(原属瑞安)部分山区货物的集散地。但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新街一带还很冷落,大滩船埠芦荻丛生。当时水头还没有公路,客运、货运主要靠水路交通,而新街又是从大滩船埠到中街闹市的必经之地。景山有见于此,就从1931年起倡捐集资,发动乡亲,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一是开辟了新街街道,从埠头殿下首往大滩方向延伸,作为外来户住家和鱼行、山杂货行、客栈等营业处所。二是在大滩修筑码头,以便来往于水头、鳌江之间的两艘小火轮和许多航船、五堵船停靠。潮水大时航船可到三条碓卸货,由竹排转运到东门、青街、顺溪等地。朔望满潮船只还可上溯到埠头殿脚停泊。三是把新街通到大滩码头的马路拉直拓宽,砌以石板,手拉车可以通行,马路两旁种了杨柳。1933年竣工,在大滩码头上首植榕立碑纪念。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水头商业贸易的繁荣。随着经济的繁荣,水头人口急剧增加,到三十年代初已达五千人,饮水成了问题。当时饮食用水和洗涤用水均取自金溪,污浊而不卫生。景山关心群众健康,在各居民点陆续开凿了七口公井,尤以金溪桥、后街、六门碓三井水质为好,效益亦高。其中六门碓井,因村里人游泳发现优流,景山乃亲自赤足涉溪,用无底桶探测泉眼确定方位,然后清基戽水,挑石投料,奋战三昼夜而井成,前后共化了三十多天功夫始达预期目的,水味清冽,命曰“溃井”,名宿周喟为之撰记作铭,时在1930年新秋,碑刻犹存。景山为乡里公益始终任劳类皆如此,颇为人们所称道。
  水头街道两侧店屋民居鳞次栉比,大都为木结构,一有火警,坐视无策。1929年水头中街大火,由埠头殿上首至灯笼巷,一百余间商店尽付一炬,百姓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商业市面也受影响。1935年,景山发动群众集资,亲到上海购买水龙九部,分置各街道,组织消防队,每部水龙约三十余人,明确分工,信赏必罚。经常维修,并演习比赛,防患于未然。此后二十多年间水头街没有发生重大火灾。
  景山幼年失学,于桑梓教育文化十分关切。平阳中学(今平阳一中)和南雁中学(今平阳二中)先后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两校修建校舍,雁中在十亩丘开辟运动场(今二中大操场),景山均慷慨捐输,兼任其劳。
  南雁荡山辟于五代,盛于两宋。元明以降,景观破败。清末、民国年间,邑绅发起,复兴南雁。顺溪陈少文,陈景山二先生,先后擘画经营于其间,厥功尤伟。景山族叔少文先生,诗书传家,跻身风雅,与瑞、平一班名士相往还,重建会文书院,讲学结社,嘉惠后学,于振兴乡邦文化多所贡献。而景山先生则以能工巧匠而倡义举,不但殚心规划,慷慨解囊,而且躬亲其事,不辞劳瘁,与乡里群众奋战现场,为南雁兴办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其最著者有如下数事。
  一、辟云关新路,造爱山亭。云关高悬天际,锦屏峰平地拔起,皆鬼斧神工,为南雁胜景之最。惟小道崎岖,登临为病。1926年,景山与周喟等发起,筹募一千一百元(银元),亲率工匠辟草莱,启云关,相度形势,劈山筑路,历时四月而始成。关后纡曲而入西洞,出关逶迤通到锦屏峰下,与碧溪渡至涧东西的大路相衔接,关下砌磴道,加栏杆百余级,盘回而上,履险如夷。先生并捐献巨柱四根,建观山亭,游人至此小憩,山光水色,美不胜收。
  二、筑东洞磴道,砌会文花坛。东洞又名仙甑岩,外削中空。洞内蹊径,荦确峻险,游人学子,来往不便。1938年景山五十初度,捐资百金,改筑东洞磴道,以自寿。磴道如螺旋阶梯,不但便于攀登,而且可以乘凉。自五色屏风进洞门,经磴道出洞口而入会文书院,即见草木苍翠,群花争研。此花坛亦为景山手建,并雇花匠一人,掌管园庭花木场地。
  三、建爱晚亭,设置茶寮。吴山路朝阳谷口,为往来孔道,上有二仙对奕,隔溪与施岭路之玉笛岩、石天窗诸胜相望。1938年,景山与邑绅苏步皋等倡首,醵资庀材,鸠工建亭,亭外有古枫二株,负山面水,取杜牧之《山行》诗意,名曰:“爱晚亭”。先生并布施茶寮,有老者任洒扫,备义茶以济行人。
  四、创义渡,修矴步,拓道路。南雁风景区山重水复,多湍流急滩,深潭险路,行旅维艰,时常发生伤亡事故。景山有鉴于此,大力兴办公益,以利行旅而维安全。1939年,先生以会文学田收入创办碧溪义渡,连通施岭路与吴山路,并在渡口设渡寮,有人轮值守候以应急召。1939年,先生五十大寿,亲友寿礼折为现金,乐助善举,将蒲潭尾岭上下坡二百余米削平,凿石填基,拓宽三官宫墙外路面,来往称便。在矾岩大桥和公路兴修之前,迢岩(今矾岩)矴步曾是水头到青街、苔湖、顺溪必经之地,也是通往南港、泰顺、文成部分山区的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步址坍圯约七米许,架以杉桥,偶遇山洪暴发,往往人畜伤亡。1947年景山会同里董募集资金,重建矴步一百二十余步,在矴步右端开排路以通货运。这样,不但把南雁荡山诸风景点联成一片,而且有利于北港各地经济的发展。
  景山先生一生为地方公益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于1951年12月22日逝世,亨年六十三岁。先生自营生圹于朝阳谷东麓,死后即葬于此,在南雁名山寻到了他的最后归宿。

附注

主要参考文献: 1.《顺溪陈氏族谱》。 2.有关碑记资料。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本书记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时间跨度从近现代到当代。其中包括了国共两党在平阳的和谈、爱国侨领梅仲微先生的事迹、蔡疾呼同志的生平、黄晋初先生的传记、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百村的二三事、沈苑明先生的生平、苏味朔先生的艺术成就、姜子铓和姜品才的纪念、陈奕树的慈善事业、蔡孟平和宣文书院的贡献、平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日机轰炸、鳌江中西医发展情况、平阳中学“十学生事件”、平阳武科的历史、南雁荡山的地方志、平阳话剧演出的回忆、平阳三青团的初期情况、鳌江反对大米漏海资敌的斗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圣棣
责任者
吴良祚
责任者
于桑梓
相关人物
陈少文
相关人物
陈景山
相关人物
叔少文
相关人物
苏步皋
相关人物
杜牧
相关人物
任洒扫
相关人物
陈奕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锦山镇
相关地名
北港镇
相关地名
顺溪镇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曹村镇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南港区
相关地名
苍南县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
文成县
相关地名
大滩镇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云关乡
相关地名
山亭区
相关地名
西洞镇
相关地名
东洞镇
相关地名
渡口镇
相关地名
水头镇
相关地名
杉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