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国共两党在平阳的和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66
颗粒名称: 一九三七年国共两党在平阳的和谈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九三七年国共两党在平阳的和谈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介绍了吴毓、刘英等人为代表进行和谈的情景,以及双方谈判的结果对当时抗日事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平阳县 抗日战争 和平谈判

内容

(一)
  五十年以前,当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侵略中国,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候,南京的蒋介石政府,仍倒行逆施,推行所谓“安内必先攘外”的反动方针,加紧对红军的“围剿”。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停止对中央红军的进攻,但仍采取“北和南剿”,任命刘建绪为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绥靖主任,调集六个师、两个独立旅以及地方保安团兵力共四十三个团,向浙南游击根据地进行长达八个月的“围剿”。
  一九三五年二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突围部队为基础,成立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进入浙西南活动。当年十月,他们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师,建立中共闽浙边区临时省委,以刘英为书记,栗裕为组织部长,叶飞为宣传部长兼少共书记。三七年二月,省委书记刘英率领部份干部来到平阳山门一带进行活动。
  (二)
  一九三七年三月,浙南地下党派往上海学习的吴毓同志从上海回来。上海的中央特科让他带回当年二月十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的电文,要他送交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吴毓回到浙南后,由于国民党的军队层层设卡封锁,吴毓无法找到刘英,便折回温州,与临时省委派驻温州的白区工作团团长黄先河和黄耕夫、周饮冰等研究,为了减轻和转移国民党军队对平阳游击根据地的封锁和进攻,他们根据党中央文件的精神,决定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接触。但是在当年反共气焰十分嚣张的情况下,进行接触谈何容易;他们以闽浙省委、军区的名义,拟了一份《快邮代电》于三月廿五日,分头从永加、乐清、瑞安、上海等地投邮,向四省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刘建绪、浙江省主席朱家骅、福建省主席陈仪、温州、处州、衢州等行政督察专员事公署及有关县党部、县政府等发出呼吁。代电内容:呼吁国民党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派出代表与我们进行和平谈判。代电中同时提出以平阳北港的林奎(当年是水头区中心小学校长),温宗周(当年是平阳县党部执行委员)二人作为双方的联系人,并建议对方登报答复。《代电》发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民党当局一方面连续在《东南日报》、《浙瓯日报》上制造舆论,把为挽救国家民族严重危机的提出合作抗日的诚意诬蔑为“投诚”;另一方面派出四省边区主任公署政训处长邓讱来温州、平阳进行所谓“收编”的活动。四月三十日在《浙瓯日报》刊登了林奎、温宗周的《紧要启事》,示意要闽浙临时省委派人与之联系。
  《紧要启事》见报后,吴毓与黄先河从温州经过瑞安,到北港包垟找到刘英同志并向他汇报,共同研究当前形势,认为国民党在军事上仍占极大的优势,估计这次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决定了以中共中央二月十日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文中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谈判的基本条件,并决定吴毓、陈铁君、董启文三人为谈判代表。会后,由吴毓赶到温州与国民党的代表人物作初步接触,经过协商,谈判定于五月七日在平阳山门礼拜堂(原在山门区小内,现已拆建)内举行。
  五月七日,红军代表吴毓等三人来到山门小学礼拜堂楼上,与国民党代表邓讱进行正式会谈,在双方同意下,邀请山门小学校长邓扫空,教师代表林伊红(均为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中医师陈明玉等三人作为列席代表。第一天,双方都表达了民族危机深重,非团结不能救亡,非抗战无以图存,表示了和谈的意愿。可是在第二天,进行实质性问题讨论时,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国民党的代表坚持要把红军收编,听候调遣和指挥,政工人员一律解职受训。国民党的代表妄想在谈判桌上达到他们在军事上所没有达到的消灭红军和根据地的目的,理所当然地受到红军代表的拒绝,谈判陷入僵局。最后为了争取在政治上的主动,红军代表提出闽浙红军不忍内战的继续,在困难当头的情况下,情愿舍弃一切,开赴抗日前线,要求对方保证行军路途的安全,国民党代表同意向上级请示。五月十八日,在驻鳌江的独立旅旅部里,国民党的代表出示蒋介石的“停抚进剿”手令。于是第一次谈判至此完全破裂,国民党立即恢复对浙南根据地的围剿。
  (三)
  自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闽浙临时省委即发表通电:“生死存亡已到最后关头,应无条件首先停止内战”,再次敦促蒋介石、刘建绪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时候形势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八月廿五日红军改名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延安中共中央还以贺龙同志的名义,写信给同乡刘建绪,晓以大义,敦促他与红军共同抗日。其时淞沪战争已经开始,国民党需要从内战中抽调军队开赴抗日前线,促使刘建绪不得不认真对待和谈建议。
  八月中,刘建绪将六月上旬在青田的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的原和谈代表陈铁君,从衢州监狱中释放出来,让他带回给刘英的信,同意重开和谈。陈铁君在瑞安沙门山区找到省委书记刘英,汇报了情况,省委决定以吴毓、黄昂(黄耕夫)为代表,八月廿四日,与刘建绪的代表邓讱在他下榻的温州申江旅馆进行第二次谈判。顺利地达成共同抗日的协议。
  根据协议,国民党释放了所有在押的政治犯,临时省委和军区联合发出了《为巩固和平,坚决抗敌告全国各界男女同胞书》。分散于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陆续集中山门进行整训。九月十六日,邓讱派了政训处上校处员王裕光,中校处员詹行烈来到山门,会见了临时省委书记刘英,根据情况的变化,将原协议进行修改,达成新的协议。这标志着浙江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四)
  时间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当年国共双方在平阳——温州的两次和平谈判,发生在七七事变前后,这在南方各个根据地中时间是较早的,并取得成功。因此,这次谈判可以作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例。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本书记述了平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时间跨度从近现代到当代。其中包括了国共两党在平阳的和谈、爱国侨领梅仲微先生的事迹、蔡疾呼同志的生平、黄晋初先生的传记、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百村的二三事、沈苑明先生的生平、苏味朔先生的艺术成就、姜子铓和姜品才的纪念、陈奕树的慈善事业、蔡孟平和宣文书院的贡献、平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日机轰炸、鳌江中西医发展情况、平阳中学“十学生事件”、平阳武科的历史、南雁荡山的地方志、平阳话剧演出的回忆、平阳三青团的初期情况、鳌江反对大米漏海资敌的斗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寿澄
责任者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刘建绪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吴毓
相关人物
黄先河
相关人物
黄耕夫
相关人物
周饮冰
相关人物
朱家骅
相关人物
陈仪
相关人物
温宗周
相关人物
邓讱
相关人物
包垟
相关人物
陈铁君
相关人物
董启文
相关人物
陈明玉
相关人物
贺龙
相关人物
王裕光
相关人物
詹行烈
相关人物
邓扫空
相关人物
林伊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乐清市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衢州市
相关地名
北港镇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