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陡门的疏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54
颗粒名称: 沙塘陡门的疏浚
分类号: TV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塘陡门是南宋绍兴年间创建的水利工程,历经多次修缮。二十年代,该门淤塞导致旱涝灾害,1929年政府发起疏浚工程,历时两冬一夏,于1932年完成。工程采用传统方法,动员大量民工参与,最终成功疏通陡门,并建立了纪念碑。
关键词: 沙塘陡门 水利工程 旱涝灾害

内容

沙塘陡门,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系“太常博士吴蕴古创建,费累数十万,用巨未交错,坚若重屋者。凡七间,虚其中三间至上层置闸焉。密布厚板,横上连络塘岸;左右上下又设揵石以敌水势。十六年秋,大水怒涛交攻圯。十七年丁卯丞范寅孙度地稍徒置址之北,前直大浦,松累版,塘始成。” 后乾道二年(1166)海隘陡门,塘埭俱坏。至淳熙二年(1175)县令杨秀龄与瑞安令刘龟从,率三乡人共筑,十二年(1185)年由邑令赵柏松等继成之。
  编者
  二十年代,平阳万全区沙塘陡门淤塞,全区几万亩农田,因而旱涝成灾,农民叫苦不迭。
  一九二九年初我来平阳,任县政府建设科科长。农田水利,事关国计民生。乃我职责所在;便于翌年秋后,商得全区乡镇长同意,发动民众疏浚陡门河道。
  那时没有测量仪器和挖上机械,全凭土法上马,人力操作。河流所经之处,由各乡分段承担,按田亩派民工出来义务劳动。工程从宋埠乡的陡门头开始;由上而下,先于河内打中心桩,桩的两侧上下,即四周各离一丈五尺(合五米),向两岸搭置若干木架如“×”状,从中心木架伸展对岸,依次各高于岸。架与架相连,上架八尺木板两块如“V”形为滑溜槽,中心架至岸呈20°倾斜势,以便泥土滑溜。所有民工列队于适当位置,由第一人挖土传给第二人,从本板溜槽推送到第三、第四人……,按次序接推溜滑到岸边堆积。当初尽是带水烂腐泥、操作十分困难,工效也不高。后来采采取民工建议,改用土箕、小木桶,装满烂泥倒于槽内,各人持特制推板,比乒乓球板大些,把腐泥推溜至岸边。这是工程最艰难的阶段,尤以寒冬腊月为最苦;为了激发民工的热情,我便与当年积极民工,不顾寒冷贬肌骨,每多率先赤脚陷入泥中,动手作示范,余皆随后而来。如到大热天水旱泥硬,改用铁锹凿成方块,众皆肩背上岸。有时我也赤膊上阵,和民工一起投入劳动,兴趣盎然。回想起来;乐在其中。
  沙塘良门有关全区的水利命脉,所谓“民心齐,泰山移”,除衣忙季节停工外,每天投入民工总在七八百人以上,早亩晚归,齐心协力,根本不用人督阵。经过两冬一夏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32年春季全线疏通,新建陡门百成。五月一日举行放水典礼,到会男女老少千余人,盛况空前热烈。嗣后由万全区长岳树猷会同郑楼乡长王鸿第、宋埠乡长陈量良等集资建亭立碑,由书法家杨梯题字,以留纪念。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未审斯亭尚无恙否?,亦不知陡门现状如何?抚今追昔,爰作斯文以为迫念之情。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本书收录《陈再华君传略》、《奋起救国》、《母亲啊,他要永远前行》、《回忆项经川同志》、《张鋆先生》、《周宏毅先生事略》、《怀念戴尚义同志》、《归侨曾志亮先生二三事》、《北伐军阵亡军官曾石谷》、《我所知道的杜贤宏同志》、《缉拿张韶舞归案记》、《回忆一九四六年温师学潮》、《解放鳌江镇的片断回忆》等书。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彰寨
责任者
吴蕴古
相关人物
杨秀龄
相关人物
刘龟从
相关人物
赵柏松
相关人物
岳树猷
相关人物
王鸿第
相关人物
陈量良
相关人物
范寅孙
相关人物
赵彰寨
相关人物
杨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沙塘乡
相关地名
陡门乡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大浦镇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三乡镇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天水市
相关地名
泰山区
相关地名
宋埠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