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乡会剿”和“红龙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23
颗粒名称: 四、“清乡会剿”和“红龙殿”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描述了民国时期平阳县县长张韶舞对共产党的镇压和对当地人民的残忍行为。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揭露了张韶舞扩充地方武力、增设特务警察、实施清乡会剿、滥捕滥关以及血洗红龙殿等罪行。这些行为不仅给共产党和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见证。文章通过张传卓、庄琴等幸存者的回忆和见证,进一步揭示了张韶舞的残暴和凶狠。
关键词: 张韶舞 罪行 平阳县

内容

民国二十八年(1939),张韶舞刚刚到任,便扩充了地方武力四个中队,增设了特务警察,为对付共产党做了一年的准备。
  民国三十年(1941),张韶舞挥舞屠刀组识了清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到五月底止,调集全县武装对共产党进行会剿,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三个多月,据他们自供:“击毙匪徒一百五十余名”。
  共产党浙南地方著名领导人叶廷鹏和浙南的刘胡兰——郑明德等许多同志都是死在张韶舞的屠刀之下。
  张韶舞的残暴凶狠,还在县城西郊的“红龙殿”留下了历史见证。张韶舞为了镇压人民,滥捕滥关,看守所容纳不下这许多“罪犯”,并且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便在这个殿里布了铁丝网,增加新的监狱,将政治犯、政治嫌疑犯等关押到这里来,並绝派了重兵把守。夜间,严刑拷打的惨叫声,耳不忍闻。不几天,还有杀人的几声枪响,这里无异是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
  记得是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一一事变”日寇第二次入侵温州时,张韶舞仓惶逃命,就在他逃离县城之夜,下令全部枪杀关在“红龙殿”的“罪犯”。这时,因参与下关起义而被捕的张传卓、黄泉、庄琴三同志解到红龙殿来,张韶舞原想将他们一并杀死。当时,狱宫还不明县长此意图,便令他们暂坐在门口用手铐脚缭连环锁住,等候发落。半夜以后,张韶舞特派了一支行动队来枪杀,一名名提“犯”,一声声枪响,被关押的“罪犯”意识到了他们开始大屠杀了,“红龙殿”立即骚动起来,愤怒斥责、抗议、哭喊。刽子手们立刻架起了两挺机关枪扫射,集体枪杀了五、六十名“罪犯”。血洗“红龙殿”后,这批家伙沾满鲜血跟着张韶舞逃跑了。这场血洗红龙殿的惨案,除张传卓、黄臬、庄琴三同志当时不在监内,幸免于难,另有个别人幸存脱逃外,其余全都被枪杀。如今,庄琴同志还健在,他是这一惨案的见证人。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内容涵盖了历史、教育、人物传记、地方文化和社会运动等多个主题和子话题。它通过不同的文章和段落,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光铭
责任者
孔庆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