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蕃薯丝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15
颗粒名称: 五、“蕃薯丝团”
分类号: G628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雁中中学创办初期的情景,以及作者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的理念和做法。
关键词: 中学 学校管理 平阳县

内容

雁中的创办,使北港区十八万人口中的有志青年,得到升入中学的机会。第一届招了一百零二名。不少学生无力寄宿,远地走读。风巢山边学生徐和玉,每天起早跑二十里路赶来上学,从未间断,刻苦求学,精神可嘉。如何教育这批学生呢?我和楚淮都主张严格。首先在学业方面要求十分严格,留级的比例较高。后来的毕业生成绩都较好,真正学到了本事,解放后分散全国许多地方,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
  我还动员当地士绅捐献了毗连学较的“十亩区”,建设一个大操场,使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教室不留一个人,每人都有活动机会,借以锻炼体魄,亦使全校师生在建设操场过程中参加平地、拣石子、填砂,得到劳动训练的机会。
  我以身作则,经常带领学生到埠头运砖、抬水、在校里叠砖瓦。洪水过后,抬水冲洗道路。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中学校长“大材小用。”意在劳其筋骨,使学生们保持勤劳朴素的本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今未有的“蕃薯丝团”事。当时北港山区贫穷落后,绝大多数人都吃蕃薯丝,很少吃米饭。来校寄宿生因家里没有米可带,必须用番薯丝向邻舍换米,经常换不到。因此我想出办法,学生吃饭可分二种,一种吃大米,一种吃番薯丝。这样虽然办事人员和厨房工作增加了困难,但是给贫苦学绝解决了大问题。参加“番薯丝团”煮至少有三桌人。其中如山门林越(声超),刻苦学习成材,抗美援朝时立过功(留朝参战八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现任解放军后勤部一研究院当助理研究员)他三年前来看我,说我在雁中提倡“番薯丝团”立了大功。当时如果没有这一着,他书就读不成了,今天的成就就是这“番薯丝团”创造出来的。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内容涵盖了历史、教育、人物传记、地方文化和社会运动等多个主题和子话题。它通过不同的文章和段落,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洋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