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沦陷半月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801
颗粒名称: 平阳沦陷半月记
分类号: K265
页数: 5
页码: 3-7
摘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1945年温州地区遭受日军入侵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文章通过描绘日军入侵温州的目的、经过和撤退情况,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平原县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开展抗日救亡的序幕。接着沪、杭沦陷,平阳和鳌江两地先后多年遭敌机轰炸扫射、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一九四五年五月下旬,盘锯瑞安的口寇企图南犯平阳的风声,越来越紧。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事先仓皇撤离,不知去向。人心惶惶,城内及近郊群众绝大部份也自动疏散到乡下。据说飞云南岸,结集不少日军小汽艇,一部份日军在搬运辎重。“山雨欲米风满楼”了!
  五月二十六日上午,我先把家属安置乡下亲戚家中,自己暂缓一日再走,处理一些必须处理的应变事务,做好小小的“坚壁清野”,以备万一。那时我正在壮年,腰脚尚健,随时可以行动。
  我在家度过了寂静可怕而又漫长的一夜。四处不闻人声,仅远处深巷有犬吠,凄厉欲绝。时正农历四月中句,月光如水,倾泻大地。微风吹树,叶子簌簌作响。我思潮起伏,不能自已。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之句,我真的身历其境了。记得抗战初期,自己曾写过以《海》为题的三首七绝末首最后有“惊心东海尘扬日,黑夜涛头喊国魂”之句。目前东海万鼓涛声,正是呼喊国魂的悲壮曲谱。我相信炎黄子孙终会战胜侵略者,而光复祖国山河大地的!
  果热,历史业己作了结论,到知今,四十周年过去了!
  温州地区,先后三次沦陷:第一次是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九日至五月二日;第二次是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一日至八月十五日。这两次入侵时间都很短。(按王栻编的《王海髯先生年谱》有:“去夏敌人在鏊江登陆,故居被毁。”之评。按敌人登陆鳌江,事在四二年夏间,以海军陆战队少数兵力,上岸掳劫烧杀。潮涨时来犯,潮初落即退去。)第三次是一九四四年九月九日至四五年六月十七日,时间长达九个月。
  我们事后从战略角度去分祈敌军入侵温州目的,一、二两次纯为掠夺物资,弥补战争消耗而采取的军事行动。第二次入侵温州后,即分兵南下,占据瑞安。曾一度以少数兵力,陷落平阳社山头一个小村落,(与瑞安毗邻)並未入侵平阳县城,其目的仅在瑞安巩固瑞安敌人外围。第三次的情况则不同,当时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有了大转变。盟军攻克柏林,对侵华敌军是一个致命打击。同时敌军海上运输线,又因盟军轰炸而中断。敌人为打通浙闽陆上交通线,接应福建敌军北撤,乃派兵入侵平阳。据王栻《王海髯先生年谱》所载:“四月(指农历)闽北寇军向浙推进。十六日,在瓯日军来平掩护。分驻县城、鳌江、钱仓、桥墩。沿途渡步,搭架浮桥。奸淫掳掠,征发征夫,扰乱半月,随同大批寇军,向北撤退。”是符合当时事实的。据我亲身经历,五月十六夜,盘踞瑞安敌军,分兵三路渡江南下。东路从飞云南岸登陆沙园,直趋方高岭。占领城南平塔小山头,中路渡江沿平瑞店河大道,入侵县城,西路登陆周村,沿湖岭直迫沙岗,占领南岙,又分兵占据九凰山制高点,並以机枪向城内盲目扫射。我从梦中惊醒。一看挂表,时间正是凌晨四时十五分左右。敌军机枪扫射,持续约半小时,不闻有还击声,我意识到平阳县城巳沦陷了!八时许,我近邻表叔来敲门,说“东洋兵”巳从各山头撤出,全部集中占据南门岭门李顺泰一座楼房。他叫我赶快离开,我也劝他走,他淡然一笑,说年纪六十多,又多病,不碍事,替你看看房子也好。想不到敌军撤退时,竞被俘当挑夫,一直挑到乐清才逃回。老年人经受不了敌人折磨,不到半年,便去世了!
  我连忙提个布袋,装些换洗衣服,抄小巷僻经,至西门后洋。沿途果然没碰到敌人一兵一卒,也碰不到城里熟人。到处板门反锁,一片乱离景象。我忽然想到杜甫《无家别》中两句诗,“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情景何其逼真乃尔,不禁感慨系之!从西门后垟沿山脚走了二十多里,到了石塘河边,与家人亲友见面。河边是小村落,二百五十左右人家,西面有山,可以应变。村中住满城里来的亲朋戚友,消息传递,比较灵通.我们才知道入侵敌军,仅一中队兵力。从主要街道拐角处的墙壁上,敌人以粉笔书写“荻原中队→”四个字,作为行军路际箭头。到底“荻原”是否敌军的番号?一个中队有多少人?那就不可知了,有人估计,大约有二、三百人。以后就没有后续部队。而且敌人入侵后,便龟缩在岭门楼房,士气十分低落。白天从上午八时到下午四时左右,分批四出搜索家畜家禽及其他食物。近郊农户,无一幸免。南门一带民房商店的门窗板壁,大部份亦被拆毁,充作燃料。夜间不敢外出,有时放几声冷枪,又不构筑工事,似乎没有久占企图。敌军已成“强弩之末”了。
  大约是六月十一日的上午,近城区区来人称,敌军正向平瑞运河沿岸北撤,自北门至鸣山一带路上,前后相接,行于北退。河上有汽艇,来回行驶,从事掩护,城中目前已无敌人了。
  我们住在乡下亲戚家中,快要半月,既看不到报纸,当时又没有收音机可以收听外面消息,国内外情况,一无所知,十分纳闷。同时天气渐热,生活也感不便。一闻敌人已撤退之讯,大家都打算马上回城一看。不意刚刚吃过午饭,又传闽北敌军过境北撤之讯,人数很多,从下午二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全部撤完。敌军经过之处,捣毁沿途民房,以木料作篝火,自平阳至瑞安三十华里的道路上,每隔二、三华里,便燃一堆火,彻夜不熄,作为行军指路方向。
  我们又捱过了一夜,次日上午八时许,与熟人作伴回城看望。城中也渐渐有了人,见了面,互相慰问,劫后余生,倍感亲切!
  我回到家,门户洞开,什物狼籍零乱。庭草不除,已长寸许,易念及“天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之句,(见《诗经》)不禁破涕为笑。我家无长物,又僻在小巷,似敌人未曾“光临”。唯隔襞有一间平屋,当福建敌军过境时,一个头目曾暂时憩息过。我入门一看,桌上尚留半杯牛奶未喝完,还有一包“旭光牌”香烟未带去,可见当时撤退十分仓皇的丑态。
  六月十七日温州地区的日军全部撤走。平阳沦陷半月中,备遭敌人蹂躏。福建日军过境时,作恶更甚,任意抓人,充当“苦力”,我的表叔,就是一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久日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正义的战争胜利了!
  历史在前进!前小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四化建设而加倍努力吧!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内容涵盖了历史、教育、人物传记、地方文化和社会运动等多个主题和子话题。它通过不同的文章和段落,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建之
责任者
杜甫
相关人物
王栻
相关人物
王海髯
相关人物
李顺泰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37年7月7日芦...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平原县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高岭镇
相关地名
湖岭镇
相关地名
东洋乡
相关地名
乐清市
相关地名
石塘镇
相关地名
满城区
相关地名
岭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