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平阳人的三本戏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95
颗粒名称: 有关平阳人的三本戏曲
其他题名: 《使金记》、《白桃花》、《泣冬青》
分类号: J617.5
页数: 4
页码: 80-83
摘要: 本文讲述近代平阳人的戏曲作品《使金记》、《白祧花》、《泣冬青》情况。
关键词: 平阳县 戏曲 作品

内容

近代,写平阳人的戏曲作品,已知有以下三种:《使金记》、《白祧花》、《泣冬青》。
  《使金记》
  薛钟斗作。写宋代宋之才出使金国事。本事见《宋史·人物传》。宋之才,字廷佐,平阳县万全乡宋桥人。政和八年进士,尚书右丞许景衡荐授秘书省正字。绍兴十四年改授礼部侍郎。高宗遣之才至金国庆贺生辰,金主问:“宋大国乎?小国乎?”之才答曰:“中国耳。”归报高宗,高宗喜曰:“宋某姓名称矣!”《平阳县志·文徽内编》录宋之才《使金贺生辰还夏命表》,作于绍兴十五年三月。但真伪大可怀疑。
  当时金强宋弱,金主每有凯觎中原之心。出使金国的使节,能够不辱国体,使算大幸。中国人的“中庸之道”终于有了用处。这样回答,既不以大国自居而盛气凌人,也没有甘居小国北向称巨,所以宋之才的回答还算得体的,没有象后来的洪迈那样大出洋相。高宗赞扬他的那句话,意思是称得上是宋朝的有才之士,故曰“姓名称矣”。
  作者薛钟斗(1892~1921)字储石,号西岘山民,瑞安县人。1910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后就读于杭州法政专科学校法律本科。卒业后回瑞安,1919年就任瑞安县图书馆馆长。1921年古历五月十五日以疾暴卒,年仅二十九岁。他的戏曲作品已知的共有七种。《使金记》五十年代曾见钞本,当续访。
  《白桃花》
  洪炳文作。叙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在雷桥战役中不幸阵亡事。全剧共三出,前有作者自撰之《白承恩小传》,后附薛钟斗跋语。白承恩,又名白老三,平阳人。少习星命之术,游历江湖,后加入太平军,以军功封通天福。同治壬戌正月(1862年),白承恩领兵自金华至温州,由白沙岭、太平岭分兵二路入瑞安,道经潮至,虑雷桥有埋伏,距二三里以观动静。时清千总项国荣率精兵百人固守雷桥,白见无动静,率兵过桥,不幸中弹阵亡。亲兵收其尸,葬于桃花垟。
  作者在剧作中,用的是史家的直笔,写得正气凛然,洗去了正统文人强加于这位英勇将领身上的污泥浊水,还其本来面目。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可惜的是,作者却用“宿命论”的观点解释了这一事件。雷桥战役中,白承恩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包抄瑞安,原可稳操胜券,终因他冒险轻进,中了敌人埋伏,以致壮烈牺牲。雷桥战役的失败,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使太平军在浙东的主动局面陷于被动。这是一个极其沉痛而又深刻的教训。作者恰恰放过了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主题,反而把白承恩的失败归结于他“命犯桃花”。这和《三国演义》中庞统死于“燕凤坡”,是因为他的道号“凤雏”之故。真可谓“异曲同工”了。由此也可窥见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性。
  尽管作者没有从历史的高度处理好这一题材,但当时的人们还是对这部剧作给以较高的评价。如符璋①曾在《瓯海潮》赋诗《题<白桃花>传奇》:“世间杰出奇男子,将相公卿如敝屣,不教称帝合称王,花信楼②中存信史……试问东瓯建国来,似此名王能有几?”对白承恩的壮烈捐躯给予全面肯定。
  这里有一个误会,在本剧中以及符璋的题诗里,都把白承恩说成是“通天王”,这不符合史实。白承恩只封“通天福”。说他是“通天王”,是由于当时的讹传。
  作者洪炳文(1848~1918)字博卿,号栋园,瑞安县人。生平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创作,作品已知的共三十六种。
  《白桃花》一剧刊于民国五年《瓯海潮》,自第一期至次年第七期连载。本剧虽曰“传奇”,实是晚清时习见的“案头杂剧”,只有文学上的价值,很难搬上舞台。
  《泣冬青》
  薛钟斗作。写宋遗民林景熙、郑朴翁、唐珏等收葬宋陵骸骨事。此事在周密《癸辛杂识》、陶宗仪《辍耕录》以及《宋诗纪事》中都有记载。大意谓: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平阳县人。咸淳四年进士,授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宋亡后隐居平阳白石巷。时会稽王英孙遗书招寻岁宴之盟,乃与同里郑朴翁(字宗仁,号初心。曾任福州教授、常州主薄,迁国子监学正。)俱留越中,元髡杨琏真伽发宋诸陵,景熙痛愤不已,遂与朴翁、英孙及唐珏谋往收瘗。珏遣里中少年昏夜往窃,得光、宁、理、度四宗遗骸,景熙与朴翁伪装采药之乞丐,踵拾其余。又以小牌数十纳之监守诸僧,续得高宗、孝宗之骸骨。合为六函,窆葬于兰亭,植冬青以志之。
  本剧仿照传统的传奇体例,分寻盟、奸谋、发陵、骂贼、秘议、装丐、集饮、果报、困梦、姻园,共十出。曲文辞气纵横,遒劲豪放,唯结尾以杨髡遭雷击而死,宋王托梦,将故国公之女许配唐珏为妻,不脱善恶相报的俗套。
  本剧作于1916年,仅有钞本及市文管会的油印本。末附洪炳文跋语:悲壮淋漓,声情激越。柔克斋(高则诚的室名)后,我乡倚声之学其在足下乎?愿拭目俟之。”
  本剧从未见前人著录,与同题材的明卜大荒的《冬青记》、清蒋士铨的《泣冬青》鼎足而三。

附注

注: ①符璋,字笑拈,一字聘之,号蜕庵。江西宜黄人。 ②花信楼,洪炳文的斋名。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施味辛同志、回亿梅康和项经川同志、龙湖女学点滴、鳌江公学大事记、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抗战初期的平阳临时中学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沉
责任者
宋之才
相关人物
薛钟斗
相关人物
洪炳文
相关人物
林景熙
相关人物
郑朴翁
相关人物
符璋
相关人物
白承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金华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使金记》
相关作品
《白桃花》
相关作品
《泣冬青》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