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平阳县立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92
颗粒名称: 解放前的平阳县立中学
分类号: G649.95
页数: 7
页码: 56-62
摘要: 本文讲述解放前平阳县立中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情况、校长更迭以及部分教师的情况。从抗战时期开始筹办至解放前夕,平中经历了多次领导人变更、校舍搬迁、学生运动等事件,展现了学校办学历程和校园生活。
关键词: 平阳县立中学 抗战时期 学生运动

内容

“凤山之麓,铁岭之东,抗战时期诞生我平中……”
  这是解放前平阳县立中学校歌开头,每当我漫步在铁岭之东的公路上或走进平中大门,这歌声仿佛就在耳畔和心灵深处萦回。
  平中是在抗日硝烟弥漫的1938年冬开始筹办的。是年十一月十一日召开立校筹备会议,认为抗战伊始,交通不便,在平阳创办一所中学是很有必要的。遂以南麂岛全岛产权作为基金,一面呈报,一面招生,暂借当时城区中心小学(就是现在的县中心小学)为临时校舍,就在这所小学的礼堂里隔了两个教室,同时开始筹建新校舍。十二月一日,组织校舍建筑委员会,推选徐用、张真园、朱君爽、吴家桢等人为建校委员,确定孔庙为新校址。
  1939年2月开学。招收了两个班,约一百多个学生。校长张真园,平阳县城人,青年时期曾在温州第十师范学校读书,因闹学潮,被当局客气地转到丽水第十一师范读书,直到毕业。后曾在广东琼州中学当过校长,在沈阳大学当过教师。他能讲一口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很有口才。凡是他在学生集会中讲话,秩序井然,鸦雀无声。有时作有关抗日的演说,往往使学生们感动得流泪。他还有一手好书法,潇洒清丽,颇受人们欢迎。到四月份,因地方上有人联名告他,他辞退了。
  1939年5月份,因城区中心小学容纳不下,平中借用广慧寺(半山庵)为校舍。由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吴家桢主持校务,11月份才正式委任。吴家桢是万全石塘人,对教育工作十分热心,经常抱病工作。孔庙的新校舍正在建筑,由于经费困难,不少抬梁是用公路桥拆下的东北松,涂着柏油,黑黝黝的。工程采取包工,质量很差,恰遇台风过境,未完工的校舍倒塌了。吴家桢与其他师生痛苦难言。吴家桢向学生说明情况时,不禁流出了泪水。
  在半山庵办学期间,曾有一位音乐教师跟女生发生暖昧关系,学生闹起小风波,这位音乐教师被迫辞去教职。
  1946年7月份,吴家桢因患病,体力不支,辞去校长职务。八月份由朱君爽接任校长。11月1日校舍建筑委员会推定朱君爽为总务主任,除管理中学外,并兼管建筑校舍事宜。
  朱君爽,平阳县城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美术理论很懂,但很少作画。凭我记忆,只有一二次在裱画店里看过他作的墨荷等国画。而裱画店却经常有他的书法作品,街上店铺不少招牌字也是他和张真园写的。朱任校长期间,掌管校务认真负责,对待同学彬彬有礼。
  1941年5月,新校舍大楼一幢完成了,只二楼,是个马蹄形布局,计有九个教室,三个办公室,还有少数寝室。面对孔庙原有三座并列的石雕牌楼,碧绿的泮池,背后又有古老苍松掩映的凤山作依托,颇显壮观。大楼正门上系李济琛的题字“平阳县立中学”隶体,笔势苍劲挺拔,为这所中学增添了光彩。李济琛曾和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错等在福建省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红军签订了“抗日停战协定”,公开宣布与蒋介石破裂。这当然使蒋介石十分恼火。这时,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还不给李济琛好看,先强令铲去李济琛的署名,后来又铲去整个校名,但还留着显眼的痕迹。随着解放后校舍的扩建、改建,现在连痕迹也找不到了。今年新建的平中校门,由全国人大常委、上海市对外友协会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教有家苏步青题字,这也是众望所归,对平阳教育事业有很大的鼓励与鞭策。
  1941年下半年,平中由半山庵搬进孔庙新址,接着修建传达窒、女生宿舍、厨房、厕所,填平运动场。男生与部分教师宿舍借用平中东边的内寺与外寺。有的同学就睡在四大金刚的脚下。原孔庙的明伦堂,作为学生集会的场所,两边墙壁里嵌着不少石刻碑记,其中有“明伦堂”三字传为朱熹书写。校长室就在明伦堂西边的一间。学生的膳食堂后来在大楼两边间后搭了草棚,周围没有墙,一到冬天,朔风凛冽,站在那里吃饭是够难受的。
  1942年1月,第一届学生毕业,计有马允伦、程作渭、武杰、林则仁等四十四人。
  1943年2月,平阳师范招收了一个班学生,借用平中校舍上课,一年后搬到宜山去。
  1943年8月,学校发动徵书运动,用来充实图书馆。不少师生、社会人士踊跃资助。许可君捐助万有文库一部,以现在估价,约值一万多元,这是很值得一提的。
  那时学生的膳食由厨房包的厨房为了多赚钱,校方规定吃饭时间不准超过十八分钟,后来还逐渐减少到十五分钟、十三分钟,盛饭时间直是你争我夺,秩序极其混乱。有一天,不知是蔬菜里有苍蝇,还是另有别的原因,有几个同学领头甩盘碗,一下子就把盘碗扫光了。随后还进行罢课,闹了好几天。
  张韶舞的儿子张育民等曾在平中读书,他是骑自行车去的,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一部。他仗父亲之势,在学校里也经常闹风波。
  1944在1月,朱君爽辞去校长职务。同年2月由范玉麟接任校长。
  范玉麟,本县务垟人,个子矮矮的,长着满脸胡子,为人倒不错。他毕业于上海体育专科学校,曾在瓯海中学、平中当过多年体育教师。他的体育技能,不论田径,还是球类,没有一手是很出色的,有时连篮球也拿不住,可是在体育界见识很好,规则很懂,不管是哪一类的运动,不管在本县还在温州,都是请他坐台上,当裁判。
  1944年7月11日,所谓“七、一一”事变,日寇侵入,温州沦陷,瑞安告急,人心徨徨。原想迁校到南雁会文书院,后决定迁到桥墩门。当时借用桥墩36都锦春内大屋和曾氏祠堂为校舍,锦春内楼上打地铺当寝室,楼下厅堂当膳厅,没有吃饭桌,就围着四角方方的茶箱蹲着吃饭。教室设在曾氏宗祠,初去时,荒草离离,烟尘满屋,十分凄凉阴森。开头二个星期,桌椅黑板还未运来,只好用草蓆摊在地上,席地听课,教师就在板壁上板书。后来有了桌椅,但门窗没有玻璃,生活十分艰苦。早操是借用松山小学的操场,体育课几乎就没有正式上过。条件虽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挺高,桥墩街上有了书店与旧书摊,小山镇的文化也热火了一阵。
  1945年春节后,既2月份,平中迁回平阳上课。同时添办了高中辅习班。这段时间,由于不少地方沦陷,瓯中、温中、永中等校有不少学生来平中借读,平中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这时全校学生总数达到五百人以上。
  1945年春夏之交,日本兵经过平阳,驻在平中校舍里,搞得乌烟瘴气,损失奇重,附近群众也被掠夺一空,吃尽苦头。
  1945年7月,范玉麟辞去校长职务。由沈乃昌接替。
  沈乃昌,海盐人,原在浙江省审计处当书记(即文书),后来当了张韶舞的秘书。他只会做文字工作,不善于在政界混,张韶舞就让他来当校长了。他戴着深度的近视眼镜,对教师、学生挺不错。
  八月,日寇投降了,真是欣喜若狂。开庆祝大会时,记得平中做了一头大狮子,表示睡狮醒了。庆祝大会于晚上在平阳县仓(现在是县府招待所分部)举行。游行开始时,主持者让浙南中学先走,平中在后,一些同学表示不满,在归途中,经通福门时,两校学生发生冲突,有几个浙南中学学生掉下坡南小河浃里,幸好没有发生严重事故。
  沈乃昌只当了半年校长就告辞走了。
  姜存松接任校长时,是1946年开春的二月。姜存松,县城人,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曾在《东南日报》当过编辑,省教有厅任过职。为人忠厚,有点口吃。他对办学是持认真、镇重态度的,也善于团结教师,爱护学生。
  1947年,全国发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三反运动”,浙江大学发生“于子三事件”,北京大学发生“沈崇事件”,温中、瑞中、温师相继响应。平中也奋起响应,闹了波澜壮阔的学潮。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当局感到很头痛,认为姜存松主持校务不力,要免去他的职务,省教育厅却很支持姜存松。姜存松感到再干下去也无济于事,就极力拉俞爽迷出来当校长,自己到瑞安教育科去了。
  俞爽迷,平阳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当过馆长,担任当过馆长江苏教育学院、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学校国文教师。1941年创办私立浙东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就是浙南巾学的前身),一直在浙南中学当校长。1947年下半年,浙南中学校长让给王一之,他到平中当校长了。
  从1947年到1948年这二年中,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平中学生运动也方兴未艾。十一月十一日,举行了庆祝校庆纪念活动。这是解放前一年一度的活动,这次是最后一次了。
  1948年冬,俞爽迷辞去校长职务。
  1949年开春,中国共产党在平阳的活动已从秘密走向公开,国民党政权巳处于瘫痪状态。为了维持残局,继续把这所中学办下去,由暨南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周志杰接任校长。周为人诚恳,办学颇热心。五月七日,平阳宣布解放,这所中学也得到了新生。现在叫浙江省平阳县第一中学。
  解放前,在平中执教过的教师有王祥弟(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姜子骥(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杨峨甫(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吴冠卿(北京大学西欧文学系毕业)、张鹏翼(古文名教师,今年八十八岁,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章涛(浙大化工系毕业,现为高级工程师)、林汝楫、杨士琳、蒋咸平、林福华、宋之镛、宋漱石、施公敏、李梦楠、谢印心、邹伯宗、刘伯展、张曙岚、薛适楼等都是很有水平的教师。
  平阳第一中学创办到现在将近五十年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见得那么长,但作为一个学校来说,也不算是短暂,已经历了二三代人。她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造就人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平中毕业的同学中,有的成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编辑,有的是党政领导干部,有的在基层,工作岗位虽然不同,都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把四十多年的校史写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育工作规律,发扬优良传统,将会有很大的好处。我是虚龄十二岁进平中就读的,算是小字辈,如今也已鬓发斑白了。由于人事的变动,资料的缺乏,记忆的模糊,这里先把解放前那部分用粗线条构个轮廓。请老师、学长们予以补充、订正。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施味辛同志、回亿梅康和项经川同志、龙湖女学点滴、鳌江公学大事记、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抗战初期的平阳临时中学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立于
责任者
朱君爽
相关人物
吴家桢
相关人物
范玉麟
相关人物
沈乃昌
相关人物
俞爽迷
相关人物
李济琛
相关人物
蒋光鼐
相关人物
蔡廷错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程作渭
相关人物
武杰
相关人物
林则仁
相关人物
张育民
相关人物
王祥弟
相关人物
杨峨甫
相关人物
吴冠卿
相关人物
杨士琳
相关人物
蒋咸平
相关人物
林福华
相关人物
宋之镛
相关人物
宋漱石
相关人物
施公敏
相关人物
李梦楠
相关人物
谢印心
相关人物
邹伯宗
相关人物
刘伯展
相关人物
张曙岚
相关人物
薛适楼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县立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