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83
颗粒名称:
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
分类号:
G527.1
页数:
7
页码:
42-48
摘要:
本文讲述鳌江公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包括学校名字的变迁、各个时期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公学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关键词:
鳌江公学
教育
发展
内容
王惺园先生这一篇鳌江公学大事记,是纪念刊中最有价值的文字,一位鬓发斑白的七十老翁,凭借他的旧稿与记忆,加上辛勤的采访,居然能够完成这样一篇富有史料价值的文字,真是难能而可贵。
鳌江公学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学,他与北京大学、南开中学一样,都是甲午战后维新运动的产物。当日大家受了战败的刺激,认为非努力教育事业,好好训练下一辈的儿童与青年,不足以复仇雪耻。所以,在这抗日将近胜利的时候,举行校庆,叙述校史,抚今追昔,应该特别富有意义。
惺园先生这篇文字,曾经公学历任校长与有关人士——陈楚青、范介生、王伯琳、范德周先生们的阅读与增改;尤其陈楚青先生,一件细事的遗漏,一句文字的斟酌,八十老叟,竟每为此而终日奔走。但我们终觉得美中还有不足,无论修改过的,还没有修改过的,似乎都还有斟酌的余地。再者,比如公学历年的学生数目,毕业生名单,教职员名单,应该查考政府的存档与利用我们的记忆,尽可能予以补足,又比如乙种商业学校的历史,尚同小学的历史,第三完全小学的历史,鳌江女学的历史,都应该有较详细的记载。鳌江公学的历史是一个小“帝国主义”的发展史,这些种种性质不同、程度各异的学校,都曾先后为公学所并,使公学成为鳌江唯一的教育机关,所以鳌江公学的大事记,应该就是一部鳌江教育的发展史。但这种增补的责任,不能再加到耄耊老翁的身上。我们希望年青的公学校友,能以集体的力量,根据这篇文字,再写成一篇更精确、更翔实的公学校史。
二
鳌江公学是四十三年前初创办时的校名,后来奉政府令,一改而为鳌江初等小学,再改而为鳌江初级小学,三改而为鳌江公学初级小学,四改而为县立第二初级小学,五改而为小南区立鳌江小学,六改而为鳌江中心小学,七改而为鳌江镇中心国民学校,四十余年间,八易其名。但鳌江人士,不管这学堂的名字怎样改法,至今大家依旧叫他鳌江公学(或简称公学),比如说,现在我们母校的正式名字是鳌江镇中心国民学校,但谁又能背念得出这个名字呢?我们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即此也可以反映政府对于校名的改易,实在过于慎密而烦琐了。
现在且据大事记,列一鳌江公学沿革表于下,或者可以稍醒读者的眉目。(见44至45页之间附表)
三
鳌江公学的历史,应该从鳌江书院说起,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四十八个年头了。在这约摸半世纪的时间内,公学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五期:
第一是鳌江公学前期,也就是初级小学的试办期(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为时约五年。我们巳经说过,鳌江公学是甲午战争的产物。当日一般维新志士,都作教育救国的论调。但正如这次抗战初起我们创办临时中学一样,所谓教育救国,可能包括两种意义:一、这是教育本身的一种改革,要使死教育变成活教育。鳌江“书院”改为江北乡“学堂”,从书院变到学堂,无论在制度上,在内容上,都是一种革新。二、靠教育机关直接参加政治活动,陈大齐、陶焕卿、龚味孙们之相率来此,当日主办人员之竭诚欢迎,恐都带有几分政治热情在内。江北乡学堂之改为小成学院,显然增加了这个学校的政治因索。所以,这五年内,是鳌江公学的试办时期,一切制度、内容、宗旨,都在激烈变化之中。
第二是鳌江公学成立期也就是初级小学的成立期(光绪二十八年至民国六年),为时凡十五年。自鳌江公学成立后,学校慢慢步上正常的轨道。一、这机关确定为新式的学校制,而非旧式的书馆制。二、这机关确定为一种教育机关,而非政治机关。创办人明白地告诫生徒说:“斯堂所事非他,为吾党谋改良性质;近水之民多智,愿诸君莫误用聪明。”这就是说:救国没有捷径,教育是百年大业,我们要为国家出力的,便是创建“斯堂”,教这些“多智”的“近水之民”,“性质”“改良”了,“聪明”不“误用”了,国家自然可以强盛,仇耻自然可以洗雪,于是这机关便成为一种沉着的而非燥急的事业。但当日地方父老,觉得他们敢毁千古所尊的佛象,而办闻所未闻的学堂,群起而攻之,这一种“风雨飘摇、同舟共济”的滋味,后生小子,又谁能体尝得到呢?但到了民国五六年时,校内居然有三四百学生了,社会上反对的论调也早消声匿迹了。
第三是鳌江学校林立期,也就是试办高级小学期(自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八年)。自入民国,尤其在五四运动以后,教育益普遍,这仅只四年的初级小学,已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了,于是顾到实用的父兄,要替子弟添办一个商业学校。偏重理想的政府,要在公学以外添办一个讲求普通知识的高等小学。男孩子在公学毕业后,既有升学的机会,女孩子看了也眼红,男女既不许同学,也要求另办一个女子学校。结果,乙种商业学校,县立第三完全小学,鳌江女学,一齐创办起来。自民国十三年鳌江开始轮船通航以来,鳌江的富力益厚,气魄也最雄伟,家家户户都愿子女多读几年书,社会也有能力维持这几个性质不同的学校(三小与女学且办有初级班),所以能如百花怒放,让他并立而争妍。
第四是鳌江公学成为唯一的两级小学的时期,也就是正式成为完全小学的时期(自民国十八年至民国二十六年),为期约八年。民国十八年,第三完全小学停办,鳌江女学停办,乙种商业学校也停办,一齐并入鳌江公学,由鳌江公学添办一个男女同学的讲求普通知识的高级班,于是鳌江公学成为鳌江镇上一个庞大的唯一的教育机关,人数常在千外,造成浙江全省的最高记录。办理的成绩,也曾为县中第一,这大概是鳌江公学的黄金时期。我们一方面要感激当日主持校务的人物,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一个似乎更重要的因素——当时鳌江的雄厚经济力。但自秉民先生以校长兼任镇长后,校中似乎失却重心,校务反较以前松弛些,社会只知道向学校争人才,却不知道学校蒙受重大的损失。并且,于社会又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呢?
第五是公学的国难时期(民国二十六年至现在)。在这八年中,鳌江越变越穷了,公学的经费也越来越困难了,培植五谷的肥料,现在也移来培植儿童的心灵了。到了民国三十一年,敌人登陆,校舍付之一炬,四十余年的心血,几乎废于一旦,虽然还能存十一于千百,并且我们还在艰难之际,添建一座新校舍,但与当日相比,真有“田园零落干戈后”的感慨,更何况比邻的杨府庙与太阴宫——鳌江公学一向视为帝国发展的殖民地,也同归于烬呢!在这段时期内,绝谈不上发展的理想,大家只有艰苦的支撑。温瑜时代的轰轰烈烈,只不过风云际会中的县花一现。现在的公学,似乎又有复兴的气象。我们但愿这抗战将近胜利的曙亮,照耀着这一群赤诚青年久蛰复燃的活泼的心,否则,在艰难的经济情形之下,我们又将眼光光地看他们跳跃着散去了!
四
鳌江公学在抗战期内所蒙受的大损失,大摧残,我们不必怜惜,我们应该认为光荣。我们的学校,原是东海乏滨四十余年间咬定牙根生聚教训,以期复仇雪耻的卧薪尝胆之地,敌人选中了公学而加以毁灭,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呢?我们应该反省而引为遗憾的是:公学的一批主持人物,与历届的毕业校友,在这四十余年中,曾否辜负了这个小小学校的伟大使命?抗战将近胜利了,这胜利真的就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吗?没有半点侥幸么?我们放眼看看中国普遍的自欺欺人的教育,对于公学,诚然有敝帚千金之感。但想一想我们原来所悬的教育使命,再查一查敌国小学的办理情形,我们能无愧于心么?
战后的鳌江,一定可以恢复战前的盛况,公学的经济基础,前途终究是乐观的。只要我们好好地努力,公学当可以成为全中国第一流的小学。
我们希望公学能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要打好颠扑不破的经济基础。这责任应该由鳌江镇财产保管委员会负担起来,希望能于抗战后迅速完成。这个经费的数字,决不可仅仅做到“敷衍”二字,应该还求继续不断的发展。经费为一切事业之母,谁能替公学办好这件大事的,谁就是公学的“禹王”,所谓“功不在禹下”。
第二、不惜聘用客卿。鳌江人才有限,纵有几个勉强可以办学的,但他们的志趣与所学,却并不在教育身上,将来总要到外边去。本来公学里巳经培养出来几位很满人意的本地校长,但微薄的校长薪俸,不足以瞻其身家妻子,他们不得不另谋安身立命的地方。校长如此,教员亦然。以后公学的经费如有比较优厚的基础,并且校务与经费剖为两事,则我们可以较高的薪俸,除聘用本地人士外,还可吸收外地的人才。办小学教育,最要紧是热情与毅力,我们不可过于重视主客的区别,资格的高下。我们希望他日有一班不分主客,以公学为他们永久事业的青年集团出现。
第三、要办商业补习班。战后的鳌江商业,需要一批较有新知识的人物主持,六年的小学教育,不能配备这种需求,彰彰明甚。颇有人想:现在平阳境内,各区大都办中学,我们也办一个,其实这想法是错误的。玄都观里的千树桃花,刘郎看了岂不欢喜,只恐于国计民生,无所补益。中国新教育一向犯着本干太粗、枝叶太细的弊病,过于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结果养成许多不会办事的衣冠之士,我们不可再走这条路。我们不但不办中学,我们也不办初级商业学校,因为正式学校,每每牵于规章,浪费精力。
补习班则可不顾一切,完全以地方需要为定,大概二年诵读,一年实习,便可出为商店的正式职员。这学校不但供给较丰富的商业知识,还可训练一个合作的商人集团。战后的鳌江,商业资本既脆弱得可怜,商业人才如又不能出入一个头地,则他日鳌江入在鳌江商业上的地位,很成问题,虽然“楚人失弓,楚人得之”,我们不必有所介怀,其奈一万人口的生计何!希望大家考虑这个严重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公学办理到相当完善后,便应该进而具有负担鳌江全镇建设事业的气魄!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施味辛同志、回亿梅康和项经川同志、龙湖女学点滴、鳌江公学大事记、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抗战初期的平阳临时中学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抱冲
责任者
王惺园
相关人物
陈楚青
相关人物
范介生
相关人物
王伯琳
相关人物
范德周
相关人物
陈大齐
相关人物
陶焕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南开中学
相关机构
鳌江公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