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施味辛同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73
颗粒名称: 回忆施味辛同志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摘要: 本文记载了施味辛同志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早期革命理想、参与革命活动的经历,以及在疾病折磨下与革命事业对抗到最后一刻的坚定信念和贡献。文字流畅铺陈,展现出施味辛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忠诚。
关键词: 施味辛 革命 革命精神

内容

施味辛同忘,名锐,号退之,平阳县五十一都南莽(今山门区睦源乡南网村)人,生于清朝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年)。1914—1910年,味辛在雁山的怀新高等小学(今南雁乡中心学校前身)读书时,和我同班。同窗三长载,知交十余年,患难与共,生死不渝,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我们小学时代,正当辛亥革命半途而废,民主共和徒具虚名;虽洪宪帝制败不旋踵,而北洋军阀犹自祸国殃民。味辛少年倜傥,血气方刚,目睹列强侵略,中华陵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常存忧国忧民之思,对军阀统治强烈不满。喜读史部、时务及爱国诗词,仰慕历代志士仁人。他钦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赞赏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诵岳武穆《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报国之思油然而生,欲效班定远之投笔从戎。读诸葛亮《后出师表》,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后已”,为之击节三叹;念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句,则又不禁“泪满襟”了。尝论清季温州三杰:乐清陈虬(蛰庐)、瑞安陈黻宸(介石)与平阳宋恕(平子),讲求经世之学,以图变法自强,其嘉言懿行,诚可启迪后学;然戊戌维新,百日夭折,改良道路,不足为法。怀新校长陈子蕃先生两次东渡,留学日本,归国后锐意革新教育,介绍《天演论》、《群学肄言》和《民报》等书刊,味辛受到启蒙,眼界顿觉开阔。时孙中山先生排除万难,奔走革命,护国之后,继以护法,味辛拳拳服膺,奉为楷模。惟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革命前途,尚感渺茫。
  味辛为热血男儿,个性刚强,才华横溢,肝胆照人。少年时代,就很有主见,遇不平事,辄为排解。其言词锋利,理直气壮,虽权贵至亲不避。味辛长我两岁,直、谅、多闻兼而有之,与我为莫逆之交,时到雁山我家,作倾心之谈。忆曾甲乙同窗学子,论及南网二吴,称道吴铨(纯一),忠厚淳朴,沉默寡言,号为味静,与味辛联谊,虽性格各异,而情同手足,以其牧童出身,未曾上过初小,勤奋好学而家累甚重,故在学习、生活上多所帮助。而吴勃(孟晋),味辛虽和他是表亲,但说他品德恶劣,善于逢迎拍马,一旦得志,将会害人。故味辛和吴勃始终不睦,。“四·一二”后两人果然分道扬镳,走了不同的政治道路。味辛可以说是有知人之明的了。
  1915年冬怀新高小毕业之后,我到温州进省立第十师范,一读就是五年。味辛家居一段时间,大约在1919年,他为了追求真理,到了上海。我于1921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1922年我在北京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味辛在厦门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当了五块钱汇给我,这真是雪里送炭,至今铭记心头。后来我当了家庭教师,继在春明中学兼课,以工读自给,才不要味辛的接济。1925年北京高师毕业后,在山东省立第七中学(在济宁)教了一年书。这其间,味辛和我天南地北,而时有书信往来。味辛从上海来信,多次向我盛,赞郁达夫的人品和文章,他俩年纪相仿,大约过从甚密。从味辛来信的字里行间,见其思想日益激进,但他从未透露自己的政治身份。1926年春我从山东南下,应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市第一中学前身)之聘,途经上海访其踪迹,而味辛已经离开上海。北伐期间,只知道他是国民党左派。直到1928年味辛病重从马来亚归国,来温州就医时,才约略谈到自己去上海后的一些经历。
  原来味辛到了上海,正赶上“五四”运动,马上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赤都心史》等书刊,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和有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报道,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革命真理,思想急剧左倾,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久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①,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累了斗争经验。在文学方面,他倾向于创造社,与郁达夫的交往当在此时。在政治上,他受到当时党在上海的负责干部施存统的青睐②。大约1922年间,味辛同志即由施存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上海大学毕业后,味辛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曾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来掩护党的革命工作。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味辛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大约在1925年南下广东革命根据地,在广州、汕头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北伐战争中,味辛于1926年秋末受党的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政治部担任负责工作③,对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灌输革命道理。反对军阀习气。他曾秘密回到平阳老家,和其他同志一起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宣传、“耕者有其田”,准备迎接北伐军。1927年1月下旬起,十七军部队陆续由福建进入浙江。味辛同志团结该军革命的政工人员,顶住右派军人的压力,沿途开展群众工作。他率领政治部宣传员二三十人,发传单,贴标语,分头演讲,宣传革命。该军政治部曾颁发命令,宣布没收反革命分子与封建迷信团体的财产,分给革命组织使用。因此,一路上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支援。平阳城乡各界群众挥舞旗子,高呼口号,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凯歌声中,到灵溪列队夹道欢迎十七军入浙。瑞安县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运输队,为北伐军运送物资到温州。
  1927年2月中旬,十七军第一师抵达温州,温州各界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由温州学联主席苏中常(渊雷)主持。在北伐革命的高潮声中,味辛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并以十七军政治部名义,帮助温属各县办起了工会、农会,斗争土豪劣绅,建立了各级新政权。后来十七军北上,昧辛留在浙南开辟土作,任国民党平阳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他回到故乡,把南网、布袋坑和东坑改组为东南村,成立农民协会,以吴铨(纯一)为村长兼农民协会主席,王书醒为副村长、施一峰为闾长。
  这时我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军阀军队败退时,温州城里秩序十分混乱,很多市民逃到乡下,我也避居平阳凤卧塔边我岳母家。十七军进入温州,驻扎在十中高中部(在道司前)和初中部(在仓桥)校舍,图书仪器及其他校产得到保全。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陈,教育经费没有着落,校长金嵘轩先生卖田办学。发给教师每人每月二十五元维持费,学校才得免于解散。味辛同志曾以十七军政治部名义,差人从温州来到塔边,委派我做玉环县长。玉环旧友得此消息,准备开欢迎会。我因志在教育,从未涉足政界,乃婉言辞谢。后来学校复课,马公愚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表扬了我,说我县长不做,宁可领廿五元维持费,献身教育,精神可嘉。
  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实行白色恐怖。味辛同志从温州转回鳌江,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在南网老家隐蔽了两个多月,转入地下活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一些不坚定分子自动脱党,投机分子则纷纷叛变投敌。然而味辛同志,面对残酷的现实,痛定思痛,革命意志愈磨愈坚,宁可人头落地,也不愿隐居苟全。他终于冲破敌人布下的罗网,于1927年初秋化装到了厦门,费了许多周折,找到了党的关系,化名陈旭初,一面在大同中学教书作为掩护,一面夜以继日地为地下党办报纸。
  1927年11月,我突然接到一封既没有署名又没有地址的来信。熟悉的笔迹,正是我日夜悬念的味辛所写。信里附诗一首,其中有“天公有意穷吾党,道路难言仗友生”之句。我这才知道,味辛原来是一个共产党员。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环境越来越恶劣,味辛同志在厦门也已暴露,乃由组织安排和周少良同志一起出国④,这封信就是赴新加坡途中寄给我的。当时新加坡归英属马来亚。味辛到了马来亚霹雳州的关丹,参加当地中国共产党的命革活动,在华侨中宣传共产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并组织华工进行反资本家的斗争,因而又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迫害。为了躲避搜捕,他白天潜伏在热带丛林沼泽,炎热迫人,瘴气侵袭;夜晚出来工作,沐雨栉风,时食生冷。这样斗争了好几个月,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湿邪内闭,脾肾受困,得了水肿病,无法坚持工作。于是由组织派周少良同志护送回国,坐小船经几个月艰苦的旅程,于1928年冬到了平阳(今属苍南)镇下关。然后由同乡老党员施一峰秘密送回南网老家,其母把他轮流藏到几家至亲的谷仓内,三餐送饭,外人都不知道。
  味辛经过长途颠簸,病情加重,写信向我求援。我回信叫他即来温州治疗,保证安全。乃由原东南村长兼农协主席吴铨,负责护送到温州窦妇桥我家。味辛一向身体健壮,风度翩翩,不意被中外反动派折磨,竞至全身浮肿,腹部膨隆,步覆蹒珊,动辄气喘,一年之间,判若两人。然而眉字之间英气未泯,言动亦更深刻沉着,对国民党反动派与英国殖民者满腔仇恨,对共产主义必胜之信心未尝稍减,犹是当年施锐味辛,而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我凭自己中学教师的合法身份与社会关系,以亲戚名义把味辛安排在法国教会办的白姑娘医院(今温州市工人医院前身)住院治疗。半个月后,味辛夫人吴氏由吴铨陪同,来医院服侍病人。当北伐军进驻温州时,味辛同志曾是风云人物,温州熟人很多,这时改名换姓住院,凭着他那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和我们的保密措施,温州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在医院住了将近三个月,水肿消退,尚未全愈,而当时形势险恶,恐伯住得太久,引起怀疑,暴露身份,就由我代为办理出院手续,所有医药费用均我所付。味辛出院之后,身体还很虚弱,怕寒畏风,我给他做了一件新皮袄穿着,仍由吴铨护送回南网。
  味辛拖着病体回到山区老家,医药条件极其困难,病情就又反复。然而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仍然孜孜不倦地研读马列著作,继续写作《革命与群众》一书,向亲友宣传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理,培养革命后继张全敬同志⑤。乡亲们冒着身家生命的危险来掩护味辛同志,味辛同志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英勇机智地斥退了敲诈勒索的国民党武装警察。他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与革命精神。
  味辛长期从事党的工作,公而忘私,不事家业,曾经变卖竹林两块,并拿出妻子的私房钱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他生计艰难,加以卧病经年,医药不继,但洁身自好,俭以养廉,我到南网探望他时,以至交好友赠送廿元大洋,他也婉谢不收。唯病笃之际,爱吃蜜枣和瓯柑,时令已近端阳,我想方设法觅得瓯柑带去。味辛见我翻山越岭而至,大喜过望。同榻而眠,畅谈竟夜,仿佛少年时事。两天之后,我回塔边,临行依依,谁知竟是永别。味辛于1929年6月11日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不禁痛哭失声。
  味辛同志党性极强,严守党的秘密。与我虽为知交,但在出国之前末曾透露共产党员身份。回国来温住院期间,蒙以性命相托,也只断断续续大略讲了个人经历与致病缘由,从未涉及党的秘密。故以上所述,有的语焉不详。最后一次见面时,味辛自知沉疴不起,预嘱家属,死后要把文件、笔记及来往信件全部烧毁;三百多本红色书籍,也要妥善处理,以免泄漏党的机密,连累至亲好友。味辛历年给我的书信若干通,在搬迁中久已散失,遗墨无存,至为憾事。
  纵观味辛同志的一生,少年时代即不满现实,向往革命;十七岁投身革命,为党的事业建立了功勋;“四·一二”后,在白色恐怖下,主动找党,坚持革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出生入死,积劳成疾,由于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只活了二十七岁,就为革命献出了年青的生命。然而他重病期间,犹力疾为党工作,培养了革命后继,对革命作了最后的贡献,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巳”,虽则“出师未捷身先死”,亦足“留取丹心照汗青”了。
  施味辛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附注

注 ①上海大学的前身是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创办于1920年。1922年,进步学生反对一班老朽教授闹了学潮,党及时把它争取过来,更名改制,作为培养革命干部的基地。主持全校行政的是教务长邓安石(中夏),而社会学系主任就是《赤都心史》的作者瞿秋白。 ②施存统,又名复亮,浙江金华人。1920年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者之一,1922年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书记,1923年离开团中央任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脱党。 ③闽军周荫人部师长曹万顺于1926年10月投向国民革命军,任十七军军长。后该军奉命入浙,肃清周荫人(孙传芳联军第五方面军司令)残部。 ④周少良,字味晏,平阳闹村人,1928年由施味辛介绍入党。护送施味辛回国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因叛徒出卖,在福建厦门牺性。追认烈士。 ⑤张全敬,平阳南网人,施味辛的外甥,继承施味辛遗志,于1931年入党,曾任平南区委分部宣传委员、南尾支部书记。被捕就义,追认烈士。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平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施味辛同志、回亿梅康和项经川同志、龙湖女学点滴、鳌江公学大事记、鳌江公学大事记附言、抗战初期的平阳临时中学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铎民
责任者
吴良祚
责任者
邓安石(中夏)
相关人物
瞿秋白
相关人物
施存统
相关人物
曹万顺
相关人物
周少良
相关人物
张全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