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山集》佚文二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68
颗粒名称: 《霁山集》佚文二首
分类号: I21
页数: 6
页码: 90-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两篇《霁山集》中的佚文,分别是《三氏园亭记》和《济南族谱旧序》。《三氏园亭记》详细描述了王氏园亭的美丽景色和建筑风格,以及园中的各种景点和设施。文章还表达了对园主人庄简公的敬仰和对其退休生活的羡慕,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与园主人之子修竹君的深厚友谊和对园林生活的热爱。《济南族谱旧序》则是一篇关于家族谱牒的序文,强调了修谱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继承祖先遗志和事业的重要方式。文章还介绍了作者家族的迁徙历程和繁衍情况,以及家族中涌现出的各种优秀人才和事迹。整篇文章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珍视。
关键词: 平阳县 《霁山集》 佚文

内容

王氏园亭记
  王氏园亭在府第之河北,周围可数千步,近西凿地数亩,甃石为池,俗所谓后衙胜概也。蒲苇盈水际,芰荷菱芡,鲜洁如铺锦,嘉鱼出没,沙鸥水禽如在镜中。池北有堂,曰梦醒。盖少保庄简公归休之所。公蒙被荣宠逾三十年,老而乞闲,如梦斯醒,故以名堂。珠帘绣杖,朱户绮窗,笼云映日,壁皆缟素,绘以丹青,中积秘书及名人图画,门外碧梧高拱,枝柯四荫,补于阶所,旁植千叶碧桃。堂东南百余步,聚石为假山,石多太湖、昆山、灵壁、锦川之属,崒嵂岑銮,盘纡茀郁,宛若生成,危峰插天,悬崖壁立,石洞玲珑,如神工鬼斧之所雕刻。观者缘丹石之梯,穿苍苔之径,扳跻而上,登绝顶,履层峦,下视景物,恍若图画。自顶引流注岩下,每大雨初霁,浏浏作声,汇为小洼,莹澈泓澄,毫发可鉴。金鱼作阵,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右麓藓封蔓络,樛葛荟翳,有亭傍水,曰观澜;左麓植丹桂十余株,秋深花香袭人,芳郁可爱,亭曰联桂。山之西出洼数步,有石如鼓、如覆钟,可列而坐。有路达池,白石鳞起,明莹如玉。路穷有轩,曰环秀轩,当山水之间,仰瞻隆阜,俯瞰回流,佳花异卉,纷杂纠错,桂柏苍翠,果树分罗,莫不呈奇献秀于几席之前。中有古琴,暇则焚香鼓之。轩外为弈棋处,宾至相对手谈,或临池而钓,或泛舟而游,徜徉竟日。池中叠石为洲,洲左右为石堤,以通往来多堤尽处为石梁,以通舟揖。洲之上构亭曰浸碧,八窗洞开,水光浮映,清气逼人,衣袂成碧色,虽盛夏自觉神清潇爽,如坐水晶宫,平生烟火气消尽。池西岸有台,高数十丈,名醉月,栋宇宏伟,檐楹翠飞,盼望上下,无不夺目;中设竹床、石枕、古击之类,月夜醉眠,歌声四达,市人闻之,如在云霄之上。台下有石,可坐而濯足。台畔高柳沿堤,郁郁与池相向,百鸟翔集,曰柳堤。循堤而东折,与亭相对峙者,曰迎薰馆。绿阴茂密,紫翠稠叠,薰风徐来,金碧掩映,前有海榴番蕉,入此园第一佳境也。由馆而东北,有路可达于山。山之后,面东为窖,冬月以藏花卉。窖之左植菊百余本,曰菊径,深秋吐芳,幽香可挹。径北二十余步,有轩曰爱日,隆冬居之,曦阳煦照,温然如良朋。轩后土阜,植竹万竿,曰竹坡。又东,古松三株,支干槎牙,形状偃蹇,如苍龙奋爪,突兀天表。松之南,有梅二十余株,琼葩冷艳,莹然如雪,曰梅坞。坞之西南,结竹为亭,日撷劳,覆茅以代陶瓦,栏槛之外,环植兰蕙、海棠、社鹃、石岩芙蓉,品类繁多,莫可殚述。前有牡丹台,后有芍药栏,左有蔷薇屏,右有荼蘼架,清芬秀色,触目所至皆可乐可玩,不知蓬瀛仙岛,视此孰优劣也?
  余生也晚,不获侍公杖履,幸与公之子修竹君交,每布席园亭,举酒和歌,声振林木,围棋六博,为金谷之罚,初不知日之西下也。因念公之壮也,建功树烈,先天下而忧;适其老也,憩息丘园,后天下而乐,所谓进退皆宜者也。若余与修竹君辈,既不能挽回世运,登之康泰,生无益于时,则死必不能有闻于后,所以寄情于山水间者,聊以偷一日之安耳!是同公之乐而不能同公之所以乐也,故有感而为之记。
  景炎丁丑四月既望,友末平阳林景熙德旸撰。
  济南族谱旧序
  按唐史志诏天下群臣咸修族谱,绪接源流;又观欧阳公制为谱案,牒凡五世画成一图,后虽支分派别,披图而观源流,昭若日星,明如指掌,然则族谱之系岂不重欤!若乃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有正统能继之,使不失其传,则为孝也大矣!夫孝者,一于光祖先、遗后嗣而己。彼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当因其志而成就之;彼祖父有已为之事而可法,子孙当因其事而遵守之,故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然非家谱,则数传而后,虽有孝子慈孙,亦伤于无微,至问以祖宗之名号、里居、坟墓,且有茫然奠知者,遑言其祖父之事何如,其志其事之当继述为何如哉!
  吾始祖仲夫公于石晋天福间辟乱,自闽之长溪,徙于平之四溪,既而昌炽,遂大族。至大祖永年公迁居钱仓,旋迁盖竹,继分金竹陇、林坳、林垟、守埠花园若干处,振振绳绳,绵绵蜇蜇,其纤金繁紫、佩玉扬镳,工翰墨、精吟咏、效忠良、守节义者,后先相映,代不乏人。旧谱所载,麟麟炳炳,其嘉言懿行,皆可法可则,诚吾子孙百世之至宝也!无何,故国之版图失守,故家之谱牒将湮,熙初不自揣,愿效驰驱,奔走于杭、越之间,徒销岁月,愈滋罪戾;今者徜徉陇亩,常兴微子之悲,于国无望,于家奚辞?于是祖述旧谱,旁采诸书,访之故老传闻,验之邑乘实录,汇成一册,手抄十函,分付各房,世守勿失,俾披图而观者,其支派了然在目,不敢忘先人之善,不致昧一身之由,‘后之孝慈,嗣而修之,”则先人之志之事,可继述者不泯,且可因此得尽敦宗睦族之道焉,是吾之所深冀也夫!
  上二文,《霁山集》未收,系集外佚文。
  《霁山集》,林景熙撰。林景熙字德畅,号霁山,平阳带溪林泗源(今属平阳腾蛟区)人。生于1242年,当过南宋的官,宋亡不仕,居家平阳白石巷(今昆阳镇白石河),另有别墅在平阳城西马桉山脚,教授生徒,于1310年病故,年六十九,墓在其家乡,今尚存。
  《平阳县志》有他的本传,文如下:
  林景熙字德旸,一字霁山。由上舍释褐,历泉州教授、礼部架阁。元兵入浙,尽发宋帝诸陵,余骸委弃草莽,人莫敢收。景熙与郑朴翁、唐珏等为采药者,至陵上,以草囊拾而收之;又闻理宗颅骨为北兵投湖中,复以钱购渔者,幸一网而获,乃盛以二函,托为佛经,葬之越山,植冬青树为识,赋《冬青花》词,复托《梦中作》诗以寓意,词旨幽侧,闻者悲之。后归乡教授学徙。其忠义之怀,每形于语言文字间。所著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刻之为《霁山集》。旧有祠在真净庵,久圮。
  他的著作,据元平阳人章祖程说,有杂文十卷,诗六卷。时间既久,散亡颇多。现《霁山集》仅五卷,计诗三卷,文二卷。解放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加以断句排印,于1960年出版,题仍为《霁山集》。
  前人为霁山诗文作了大量辑集工作,如皋冒氏在《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林霁山集》跋语中说:“霁山诗文,略尽于此。遍查《温州府志》及各县志,均无可补者。”今获此吉光,片羽亦足宝贵了。《王氏园亭记》辑自《绍兴府志》卷七十二“古迹”门,《济南族谱旧序》见平阳腾绞《林氏宗谱》。
  《王氏园亭记》应王修竹之谴而作。王修竹名英孙,会稽人,仕至将作监簿,故又称王监簿。“公弱冠入仕,首触时宰,闭门十年,至于少舒而复卷,乍出而终藏,视富贵如空中云,其所自养固矣。”(《霁山集·王修竹诗集序》)林德旸素与王修竹友善,晚年,应王之邀赴会稽,“与寻岁晏之盟”,诗歌时相唱酬。《霁山集》中有多首诗歌是写给王修竹的,并为王诗集作序。
  《济南族谱旧序》是为《林氏宗谱》写的。文中宣扬了封建孝义和宗族观念,不可取。
  林景熙生在南宋末年,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遗民诗人,以沉雄凄惋的笔调,抒写了乱离之情,亡国之痛。《王氏园亭记》极写了园林之盛,然而林霁山毕竟不是啸吟风月的雅士,文章末了,笔锋一转,寥寥数语,突现了心中凄怨优郁之情。《济南族谱旧序》亦是如此。这篇文章还确证了这样一段史实:宋亡之后,林景熙曾为国事奔走,愿效驰驱于杭、越之间,终因为“先生度时不利贞,欲奋忠愤而无所用于死,乃遂遁迹江湖”(明·郡人陈璋《序》)。二首佚文中的言辞与《霁山集》中的是一致的。林景熙既有忠君思想,也有爱国感情,二者合糅在一起。对于他的爱国一面,则应予肯定的。
  国庆前夕,文联开会,得晤萧君,嘱将霁山佚文整理出来,以作乡邦文献资料,供研究者参考。整理既毕,略缀
  数语,祈请教正。侯百朋附识于温州。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了《朱平子与许寿裳一夕话》、《大平灭国将领白承恩传略》、《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平阳拳民运动》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侯百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