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67
颗粒名称: 平阳县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28.2
页数: 5
页码: 85-8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阳县的历史沿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解放后的行政区划变更。文章详细列举了平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隶属的州、郡、府、县等,以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和行政管辖范围。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平阳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如设置横屿船屯、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分置苍南县等。通过对平阳县历史沿革的梳理,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关键词: 平阳县 建置 沿革

内容

平阳地处浙江东南部,开发虽较迟,但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原始人类在这里活动。解放后在平阳龙山等地就曾发现好几处新石器时期遗址。据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平阳地本东瓯,《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越地。考《史记·东越列传》,越东海王摇和闽越主无诸同为越王勾践后裔。秦统一中国后,被废为君长,于其地置闽中郡。秦末摇和无诸起兵从诸候灭秦。楚汉战争时,摇又和无诸率兵助汉。西汉建国后,高祖先立无诸为闽越王(高祖五年),王闽中故地。孝惠三年(公元前192),论功行赏,又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世号东瓯王,辖地包括今平阳。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于东瓯地置回浦县,今平阳地属之。
  后汉光武帝时属章安县(1)。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属永宁县(划章安县东瓯乡置)(2)。均隶扬州会稽郡。
  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属罗阳县(分永宁置),并在仙口山(木名横屿,另名阳屿)旁设横屿船屯(3),仍隶扬州会稽郡。孙亮太平二年(257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罗阳县改属杨州临海郡。宝鼎三年(268年),改罗阳为安阳县,仍隶扬州临海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安阳县为安固县(4),隶属州郡不变。太康四年(283年),析横屿船屯为始阳县,不久改为横阳县(5),仍隶扬州临海郡。平阳单独设县始此,平阳最早的县城也建于太康年间。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横阳县改隶扬州永嘉郡。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除梁敬帝太平元年到陈文帝天嘉二年(556——561年),暂废永嘉郡外,其余时间,横阳均属水嘉郡。但所属州名却作多次变动(6)。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将横阳并入安固,属吴州总管府所辖的处州。据《隋书·地理志》,开皇十二年,又将安固并入永嘉县,隶吴州总管府所辖的括州(7)。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括州为永嘉郡隶扬州,辖地包括今平阳。
  据《新唐书·地理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恢复横阳县,隶括州总管府东嘉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将横阳并入安固县,隶江南道越越州都督府所管辖的括洲。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安固县隶江南道温州(该年析括州的永嘉、安固置)(8)。武后大足元年,复分安固置横阳县,仍隶江南道温州。此次从安固县分置横阳县后,除所属道、郡、州等稍有变动外(9),一直到唐末没有更改。
  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梁太祖开平年间仍称横阳,隶东府温州。后梁乾化四年(吴越武肃王钱锣天宝七年,914年),改横阳县为平阳县(10)。以“平阳”为县名,始此。后晋天福四年,平阳改属东府静海军节度。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纳土归宋,平阳也随之归入北宋版图,属温州永嘉郡军事管辖(11)。从北宋到南宋,除所属州、路等稍有变动外(12),均以平阳为县名。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阳隶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温州路。据《元史·地理志》,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以平阳县户口超过五万,升为平阳州,隶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温州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平阳州改隶浙江行省温州府管辖。据《明史·地理志》,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平阳州为平阳县(13),所属省、府不变。
  洪武九年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成祖永乐年间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处道温州府。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入清版图,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兼隶闽浙总督、浙江巡抚。但县名依旧。
  民国仍以平阳为县名。民国元年隶浙江省温州军政分府。三年隶浙江省瓯海道。1927年又废道制,直属于省。不久又改隶浙江省温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期间,国民党政府虽无改变平阳县名,但在1935年6月,中共闽东特委,曾划平阳矾山、马站、桥墩、灵溪等区镇和宜山区一部分与福鼎前岐等地设置鼎平县。其余区镇和瑞安一部分则仍以平阳为县名。
  解放后仍称平阳县(包括原属平阳县而划入鼎平县所属的区镇),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81年6月18日,由国务院批准,划原平阳县的宜山、钱库、金乡、灵溪挢墩、矾山、马站等七个区和矾山镇分置苍南县,余下的万全、鳌江、麻步、腾蛟、水头、山门等六个区和昆阳、鳌江两个镇以及南麂直属公社仍为平阳县。1981年9月22日,因地市合并,平阳县就改隶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1)《后汉书·郡国志》:“章安故(治)〔冶〕闽越地;光武更名。”注引《晋(元)〔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章帝章和元年立。未详。”据此,可见改为章安县的时间,当时已有两说。
  (2)《宋书·州郡志》作顺帝永建四年。又说:“或云顺帝永和三年立。”今从《后汉书·郡国志》和《宋书·州郡志》后一说。
  (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作“仙坛山”,今据民国《平阳县志》卷三《舆地志》、卷五十二《古迹志》。
  (4)(5)据《宋书·州郡志》。
  (5)宋元嘉三十年隶会州,宋孝武帝孝建元年隶东扬州(《宋书·州郡志》:宋孝武帝“大明三年……东扬州直云扬州。八年,……扬州还为东扬州。宋前废帝永光元年,省东扬州并扬州。”)齐隶扬州。梁高祖普通五年隶东扬州。梁敬帝太平元年隶缙州(隶缙州时间有几说,今从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订正意见。陈文帝天嘉三年隶东扬州。
  (7)万历《温州府志》,开皇十三年改处州为括州,省安固、乐成入永嘉。据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考证,十三年当为十二年之误。
  (8)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作上元二年,今从《新唐书·地理志》。
  (9)如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江南道改为江南东道。天宝元年,温州改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改江南东道为浙江东道,改永嘉郡为温州。
  (10)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四《温州府》《吴越钱氏志·地理表·温州》,《十国春秋》卷七十八《武肃王世家下》,但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作“乾化三年”“改阳横曰平阳”。按:三年当为四年之误。
  (11)静海军节度,于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事。
  (12)北宋太宗至道三年属两浙路温州永嘉郡军事。徽宗政和七年属两浙路应道军节度。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属两浙东路温州。度宗咸淳元年属两浙东路瑞安府。
  (13)《大明一统志·温州府》、《嘉靖浙江通志沿革》《嘉庆重修一统志·温州府》、《读史方舆纪要·温州府》作“洪武二年”,今据《明史·地理志》和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了《朱平子与许寿裳一夕话》、《大平灭国将领白承恩传略》、《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平阳拳民运动》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干
责任者
肖耘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