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平阳拳民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59
颗粒名称: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平阳拳民运动
分类号: D422.855
页数: 9
页码: 37-4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1900年至1901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平阳人民在“神拳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拳民运动。文章首先回顾了平阳地区反压迫、反侵略的光荣传统,以及外国教会在浙南地区的扩张和人民对其的反抗。接着,文章重点描述了平阳“神拳会”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起事,捣毁教堂和教民房屋,给当地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最后,文章提到地方官对此事件的反应,包括主张镇压和招抚的不同意见。文章展示了平阳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的英勇精神和坚定立场。
关键词: 平阳县 平阳拳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

内容

平阳人民具有反压迫、反侵略的光荣传统。特别在近代,除金钱会起义在这里发源以外,公元1900年到1901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平阳人民曾高举反帝义旗,又一次掀起轰轰烈烈的拳民运动。
  清朝乾隆年问,北方反清组织“八卦会”开始传到浙南一带。他们采取设坛、练拳等形式进行活动,因此又称“神拳会”
  浙南原有“天地会”的流传。“神拳会”逐渐吸收了南方“天地会”建山堂、散票布的组织形式,出现了“青龙山福寿堂”之类的名称。但跟其他会党一样,它的反清性质并没有改变。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略者打开了我国大门,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浙南巳有外国教士的活动,并开始设立教堂。1876年(清光绪二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规定温州开为商埠,并在温州设立领事馆和瓯海关税务司公署。
  作为外国侵略者急先锋的洋教士,1876年后大批涌入温州。他们以温州为据点,将势力深入浙南各县。他们搜集情报,攘夺利权,收买地痞流氓、土豪恶霜,作为自己的爪牙。不到十年,就在浙南各地建立天主教、基督教教堂数十所,搜罗教民数千人。“泰顺僻在山乡,乐清磐石、平阳〓艚头(今鳌江镇)皆有教士建堂。”①
  教士、教民外有侵略者的撑腰,内有清政府官员的庇护,入教的可以免缴田粮斌税。亡命不法之徒,纷纷入教。他们犯了法,只要洋教士一声出面,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清政府官吏的纵容包庇,更加助长教士、教民的气焰。人民群众恨透了这些家伙,平阳一带称天主教、基督教为“岙人教”,称外国教士为“番鬼”,称仗势欺人的教民为“吃番人教的”。这样,反侵略、反压迫的矛头,首先就是从反抗这些直接压在人民头上的教会、户教士和教民开始的。十九世纪的七千年代开始,平阳县境内就陆续出现多次自发的反洋教斗争,出现“驱逐洋人,消灭异教”的揭帖。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法籍教士在我国到处进行间谍活动,搜集政治、军事情报。群众痛恨外国侵略者,东南各省不断发生拆毁教堂和驱逐殴打教士、教民的事件。1884年9月,温州爆发火烧教堂的“甲申教案”后,平阳境内也发生过捣毁教堂事件。
  甲午战争失败,1895年4月,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这一年夏天,平阳、瑞安、永嘉等县都发生过反洋教斗争。平阳声势最大,愤怒的群众捣毁教堂及教民房屋多处,地方官继续“扶教抑民”,残酷镇压群众。
  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巳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尖锐。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展了声势更大的反帝斗争。在平阳和浙南各地的斗争中,“神拳会”逐渐成为斗争的领导组织。
  1900年,北方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全国闻风响应。平阳人民在运动的影响下,也在这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详教斗争,由于它是“神拳会”领导的,因此历史上称作拳民运动。
  平阳“神拳会”首领金宗财(一作金宗才),蔡郎桥人(今鳌江区下厂公社),出身贫苦,平日急公好义,喜爱打抱不平,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此外,一位名叫景雪的和尚,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武艺,精通拳棒。另一位陈章氏,排行第三,群众都叫她三姑娘。
  义和团在山东开始活动后,金宗财等就组织会众,准备起事,1900年6月,各路义和团相继进入北京,清政府在强大的群众武装力量面前,一筹莫展。为了维持自己的反动统治,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假意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化”,企图躲避人民力量的打击,改变义和团的革命性质,使它成为清政府的御用工具。当年6月21,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清政府发布上谕,向帝国主义国家宣战,并要求各省督抚将“此等义民”“招集成团,借御外侮”。②
  消息传到平阳,“神拳会”决定立即行动。7月初,他们散卖“双龙票布”,并以北方义和团作号召,“散布揭帖”,揭露教会、教士和教民的种种罪行。平阳各地群众知道“神拳会”是“为仇教而起,故从之益伙”。③鳌江以南的仙居、陈家堡和监后垟等村,差不多全村加入“神拳会”,成为“神拳会”的重要据点。
  7月9日晚,平阳“神拳会”正式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金宗财等亲自率领会众,捣毁了杜家仓、龙船峥和下夺庄的教堂和教民林佩赞、杨上瑞、陈荣郎等的房屋。第二天,他们又继续出动,进攻鳌江、肖江渡和南港、北港等地,捣毁了那里教堂和教民的房屋。
  与此同时,瑞安“神拳会”也在许阿擂的领导下起事,造成“乡民哄然而起,乡中教民惊惧,咸思逃遁”④的情景。洋教士有的逃往上海,有的逃回本国。
  拳民运动给当地教会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地方官惊恐不安,有的主张镇压,有的主张遵照“上谕”旨意,进行“招抚”。7月10日,温州知府启续亲到平阳张贴告示,公开宣布奉督抚之命,对平阳神拳会实行“招抚”。
  “神拳会”首领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开展更大的反洋教斗争。为了扩大力量,并与瑞安取得统一行动。7月12日,金宗财率众赶到瑞安马屿,同瑞安拳民会师,并联合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祭旗大会。他们当场杀了一名素为群众痛恨的洋教士,接着“持刀鸣鼓,联队而南”⑤,从马屿直抵平阳城关,登上了东门外的仙坛山,在山上竖起了“神拳会”的大旗。金宗财亲自部署,准备攻城。他分派儿路队伍,绕城试探城内虚实。城外劳苦人民纷纷要求参加,男女老幼争着送茶送水,全力支持。
  当拳民自马屿出发时,平阳官员得到消息,早已关闭城门,城外的教士、教民也仓皇避入城内。但拳民武器落后,攻城存在困难,根据当地众群的要求,转攻西门外莲池巷的英国教堂(现平阳县工业局、二轻局所在即教堂原址)。拳民们一举将教堂烧为灰烬,群众拍手称快,欢声雷动。
  接着拳民兵分两路,许阿擂率瑞安拳民回到马屿,金宗财则率平阳拳民乘胜南下。队伍渡过鳌江,直达钱库。一路上要求参战的会员与群众越来越多,队伍发展到三千多人。各地拳民闻风而动,纷起响应,各地教堂大部分被烧或被捣毁。
  温州地方官对待拳民的反帝斗争,意见分歧。一贯持媚外态度的温处道巡道王祖光,对知府启续的“主抚”持不同意见。刚好当时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督抚,拒绝执行朝廷上谕,公然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搞所谓“东南互保”的勾当。王祖光马上遵照(办理,以千金赏格捉拿金宗财等“神拳会”首领。这些地方官的行动,表面上跟朝廷的态度有抵触,实际上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路线是一致的,因此清政府最后还是同意了他们的做法。这时,北京的义和团己经遭到挫折,清政府完全显露出狰狞的而目,准备讨好帝国主义,用武力镇压拳民运动了。
  由于拳民运动的主要矛头针对帝国主义,运动开始时,一部分中、小地主和个别开明士绅,平日对教士、教民也心存不满,因此对“神拳会”采取一定的同情和支持,个别人还参加了“神拳会”。但他们的态度是动摇的,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就仓皇退却,甚至出现背叛行为。至于地方上的豪绅地主,拳民运动影响到他们的统治地位和实际利益,一直视拳民运动为洪水猛兽,惊呼拳民“能抢教屋,即能劫殷户”,“倘不急图,势必蔓延,不可收拾”。⑥早在拳民运动爆发前夕的7月7日,平阳的豪绅地主便在江南宜山集合“议团练事”。到会的有各都豪绅代表四十余人。会上选出杨镜澄为团练总董,陈锡琛、夏笑申等四人为副董。规定团练总局设在宜山,各都设分局。还制订了《团防章程》,规定“各都买备器械,均由各都自行筹办”,“村中丁壮择可练者数人,延邀营卒教练”⑦。他们还向清政府献计献策,主张官兵、团练合力镇压“神拳会”。叫嚷对拳民“不可不剿,不可缓剿,协邻县会剿”⑧。
  在清政府“主剿”、“主抚”还存在分歧,举棋不定的时候,豪绅们慑于拳民运动的声势,暂时不敢与拳民对抗,因此金宗财率众渡鳌江时,曾主张“听其来,过勿与战为是”⑨。似当清政府决心镇压拳民运动时,他们气焰大张,宣称“抚乃办土匪最下策”,“败坏天下,贻害地方,总不出此一字”⑩。他们拿起屠刀,配合官兵,全力镇压拳民运动了。
  7月13日,金宗财率众全力攻打钱库教堂。杨镜澄等探知拳民人数不多,“军械甚陋恶”,便一面出动团练,一面飞报官府。平阳知县谢焯莹得信,马上派都司蓝蔚廷带领官只围攻钱库,还下令原驻钱库的潘义发部官兵就地予以接应。
  在敌人的夹攻面前,拳民英勇奋战,义无反顾。金宗财、景雪和三姑娘等亲自带头冲杀。三姑娘身中数弹,翻身落马,力尽被俘。
  战斗开始后,附近各村拳民听到消息,准备前来支援,但受到团练的阻拦和牵制,无法赶到钱库。拳民终因众寡悬殊和武器陋劣,遭受重大损失,最后在金宗财率领下,撤出了钱库。
  钱库之战失利后,部分拳民转移到瑞安马屿,与许阿雷率领的瑞安拳民会合,重振声威。清政府急调蓝蔚廷从平阳率兵“进剿”。7月16日,双方在马屿展开激战,也因同样原因而失败,许阿雷不幸受伤被俘。
  金宗财撤出钱库后,在江南仙居等村M续活动。8月6日,不幸受到地主团练包围而被俘。三天后在温州府城与三姑娘等壮烈就义。
  拳民运动失去了坚强的领导人,受到严重挫折,但并没有停止斗争。此后,平阳拳民推举薛明德为首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离举“除灭洋教”的大旗,前仆后继地进行斗争。
  地方官和豪绅地主欢庆自己的“胜利”,彼此互相攻讦。平阳知县谢焯莹在呈报俘获金宗财等的呈文中,“非憔抹煞团练之功,且暗有中伤语”⑪,平阳豪绅地主不服,具函分呈道、镇、府,进行抗议。为了缓和官、绅之间的矛盾,道署不得不复函解释,“并奖团丁之获犯者银牌百面”,给平阳团练总局以“众志成城”匾额一方⑫。
  就在地方官与豪绅地主为争功领赏展开狗咬狗的争斗时,平阳、瑞安一带,“神拳复炽”,又开始了新的战斗。江南上杨叶村拳民杨上挺,率众拆毁了湖前教民的住宅。1901年1月5日,瑞安拳民首领伍黻廊组织了打石岩的枪手百余人,攻下瑞安与平阳毗连的三黄寨,焚毁了当地教民的房屋。由于平阳地主团练势力较强,此后拳民斗争的重点从平阳转移到瑞安。瑞安华表的归侨张新栋成为浙南后期拳民运动的首领。他们在1901年1月初,曾经痛惩教民头子倪媄儿,大败千总陈殿祥的官兵,但最后也失败了。瑞安、平阳各地的拳民也相继受到残酷的镇压。
  在镇压拳民运动的过程中,豪绅地主以“筹备团练”、“买备器械”为名,“摊派各村”,鱼肉百姓。平阳团练局拟订的《团练捐章》,虽然明文规定“每田十亩起例”,但各地豪绅凭借权势,仍把捐款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他们也承认“被抽之家,未必皆可捐之家”,加上“村董之不肖者,从而中饱”⑬,使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人民,又增加了新的负担。“本年秋收又薄,被捐者咸怨嗟”⑭。
  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己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根据帝国主义主子的要求,清政府大肆镇压参加过反帝斗争的群众。一度同情、支持过拳民运动或镇压不力的官员,也分别受到惩处。清政府还规定:教会、教士和教民在拳民运动中损失的财产,一律照价赔偿。那些
  “愚懵不识大体”的教民,有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撑腰,气焰嚣张乘机敲诈勒索。“指名健讦,仍复缇骑四出,小康之家,莫不被祸”。至于拳民和一般百姓就更不必说了。当时一位知识分子曾浩然慨叹说:“噫!中国官不庇民,任人鱼肉,而反假夷人以收拾人心之权,几何不胥民而为夷也。”⑮“赔教之事,民怨颇深。偿款未到而拆屋偿命之根,皆已埋伏”⑯。经过拳民运动,平阳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并没有消除,斗争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前发展。
  拳民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平阳的拳民是浙南拳民运动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它从兴起到失败,时间虽短,但是当时我国东南地区一次比较重要的反帝斗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同时,运动开始不久,便受到清朝地方政府的残酷镇压。它跟北方义和团不同,并不存在受清政府欺骗利用的问题。它的矛头,既对准帝国主义,也对准清政府,它不是被帝国主义的侵略军所击败,而是清政府勾结地主团练直接镇压的。因此,它既是反帝也是反封建的斗争。
  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先辈们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一直鼓舞着家乡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注释〕
  ①《瑞安县志稿》卷二十八《杂事》
  ②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军机处寄各省督抚上谕》。见《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63页。
  ③④刘绍宽《历年日记汇钞》。现存温州市图书馆。
  ⑤《平阳县志》卷十八,《武卫》二。
  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⑯刘绍宽《历年日记汇钞》
  ⑮张钢《杜园日记》,现存温州市图书馆。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平阳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了《朱平子与许寿裳一夕话》、《大平灭国将领白承恩传略》、《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平阳拳民运动》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允伦
责任者
马允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