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追思不尽怀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27
颗粒名称: 无限追思不尽怀念
其他题名: 追悼吴景荣教授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吴景荣教授(景荣哥)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的敬仰。在作者的眼中,吴景荣教授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长者。文章回忆了作者与吴教授在北京的重逢,以及吴教授对撰写个人传记的积极态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吴教授在传记完成前去世。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众多领导和单位前来悼念,彰显了他的崇高地位。治丧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极高,称赞他一生坚持原则、为人正直、治学育才、无私奉献。
关键词: 平阳县 英语专家 吴景荣

内容

吴景荣教授曾是我的业师,但谊属世交,我俩从小就以哥弟相称,因此我一直叫他“景荣哥”。
  今年5月,我随平阳县老干部局组织的旅游团赴京旅游,刚到北京,就接到他的电话,要我到他家居住,以便朝夕相处。我怕麻烦他,便婉言推辞,只答应在19日下午到外交学院拜会他。
  我与景荣哥自1984年在温州、平阳相继举行的“恳谈会”上见面以后,睽违已达十年。这次重逢于北国,觉得他虽较十年前显得衰老,而精神矍铄,风度不减当年。坐谈之间,畅所欲言,从两家世谊,谈到故旧凋零,以及家乡建设日新月异,面貌大变等等。同时,也谈到平阳政协已出版了11辑《文史资料》。他称赞政协能为家乡纪录历史画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翔实的珍贵史料,卓有贡献。当谈到这里时,我顺便提了一个建议,希望趁他健在之际,有一篇较详细的个人传记载入家乡史册。他犹豫一阵之后,终于同意此议。但考虑此稿撰写者必须知情较详,又需具有文学根底。于是我推荐可否由我弟允伦执笔。他立即喜形于色,表示赞同说:“伦弟的作品,我在多年前就已读过,对他的文笔甚为赞赏。由他执笔,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于是当晚交代女儿明霞找出有关史料,争取趁我在京期间复印带回平阳。嗣因我在京忙于奔走,未克再次前往,后来由他邮寄给舅父王建之老先生转交。
  允伦在6月份接到史料后,撰写了上面这篇《外语之杰、平阳之光》一文,于7月中旬寄到平阳政协。我读了此稿,正憧憬着景荣哥亲眼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定不乏喜悦之情。想不到未隔半月,竟传来了他已于8月2日逝世的噩耗,这真是出人意料,令人惆怅不己的憾事!
  吴景荣教授逝世后,外交学院立即组织“吴景荣教授治丧委员会”,于8月12日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外交部副部长田佩曾等领导送了花圈;全国政协、国家教委、外交学院、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及高等院校有关单位领导数百人,前来八宝山告别遗体。平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派出代表团,由人大主任白植俊率领,飞往北京参加告别仪式,可谓备极哀荣。
  治丧委员会在悼词中,扼要介绍了他的生平之后,对他的评价是:
  “吴景荣同志一生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待人宽厚,关心同志。他严于律己,生活朴素,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吴景荣同志的一生是治学育才的一生,是为我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长者无限悲痛,他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地区历史和人物的回忆文章的集合。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英语专家吴景荣教授、革命家邓扫空、池传盈先生的生平、世界竹类专家林维治、刘昌镠先生的二三事、张仲谦与夏承焘的诗词缘、许可先生的传略、好县官何子祥、民国时期开明县长徐用、会稽郡东部都尉、县人民政权初建时的史实、平阳人在丽水办的浙东书店、白区地下革命斗争、海匪黄吕正被击记、训政时期的国民党平阳县党部、平阳戏剧与艺人、解放初期的平阳小学教育、1946~1947年平中学生运动、崛起的萧江镇、平阳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诞生、以及沧海桑田话鳌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由不同的作者撰写,提供了对平阳地区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允元
责任者
吴景荣
相关人物
王建之
相关人物
钱其琛
相关人物
田佩曾
相关人物
白植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