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常青 风范永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16
颗粒名称: 苍松常青 风范永存
其他题名: 忆与苏松同志在山西共事的日子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5
页码: 131-135
摘要: 本文深情回忆了苏松同志在山西运煤大队工作期间所展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困难重重的年代,他以身作则,亲力亲为,顶住压力,为运煤大队的顺利运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善于做思想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复杂情况,赢得了工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他作风正派,生活朴素,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守原则,为大队抵制错误潮流提供了坚强支持。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松 运煤大队

内容

苏松同志因病逝世几年了。许久以来想动手写一点纪念他的文字,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心潮难平。
  我同老苏相识共事是1968年浙江派驻山西运煤大队的那段时间,为时不长只有四五个月,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深。此后在我的心中常把他当作老干部中的好榜样。
  我们共同率浙江运煤大队进驻山西的那些日日夜夜,是最动乱的年代。当年“文革”已席卷全国大地,浙江和山西都是乱纷纷的省份。因交通受阻,产于晋东南的无烟煤供应不上,我省化肥生产濒于停产,杭州居民生活用煤面临断炊。全国也正处在万分危急、物资匮乏、情况复杂、一片混乱的局面中。苏松同志还有我们另外几个人,受命筹组运煤大队的工作。省革委会只是下达死命令,什么都不管,带队的几个主要干部是正在接受所谓“检验”的当权派,其他工作人员因两派扯皮,迟迟定不下来;交通部门的驾驶员和修车工愿意去山西的,多半是一些经济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的人,有的同你讲诸多经济条件,吵闹不休,就当时的表现来说,十分调皮捣蛋。记得在当时组建的第一次碰头会上,就感到困难重重,难以解决。苏松同志亲自去找革委会的有关人员打交道。在那“说话无人听听,做事无人帮,蛮横不讲理”的“文革”动乱年代,他顶住各种压力,亲自去晋东南打前站,做好车队进驻的繁难的准备工作。当我们大队人马随后到达山西晋城孟匠,他同工人见面时,就留给大家一个好印象。当时他风趣地说,本来这里不大下雨,我们一来龙王爷也就跟来了,不断下着大雨。有些吃住等生活问题、工作条件,还来不及安排好,有些困难也来不及解决,还是要大家一起动手。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请大家耐心等待,再艰苦一些。他那真诚的态度,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生动语言,使工人们笑声阵阵,我听到有人私下议论,这个队长不错。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是难能可贵了。因为这是一支极难带的队伍,从杭州经上海、郑州到达晋城,一路上吃、住、行诸问题,工人们一直同几个领队干部争执不休。说真话,我一直心情不舒畅,宁肯回去再接受审查或下放劳动,因为一进这运煤大队就没安静过。
  万事起头难。首先要解决用水问题,因那井水要打上来,又要输送到驻地用水的生活区和汽车加水的地方。老苏不顾疲劳,亲自动手,组织人员采购水泵,铸铁水管要很长,要配好合适的弯管,联系好并组织人力挖地埋管,做好试车等工作。汽车要小修、二保,还有大修,就要建一个较大的工棚,哪怕简陋一些,也很费劲。那时老苏同我商量,要我去做这项工作,其实是我份内之事,但我很畏难。老实说,南下后,我一直坐机关,年轻幼稚,也未做什么实际工作,要用的油毛毡,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他并不责怪我,同我一起外出联系此项工作。他见我脾气较坏,便说同工人讲话要注意修养。我们从杭州刚到太行山上,人地两生,对那里的气候也不了解,到西北大风一刮,那油毛毡全飞了起来,整个工棚就揭了盖,工人们只知停工闹事,向干部施加压力,大家都束手无策,还是老苏同志亲自向当地群众请教学习,用高粱杆子扎成一束束的,再涂上一层稀黄泥,才把工棚“揭盖子”的问题解决了。当时我心里真有负疚感。
  在我的印象里苏松同志比我们另外几个干部文化素质高出一筹,又是一个作风正派的好人。那时我们带队干部同工人都住在几大工棚内,床铺搭在当地土炕上,用从浙江运去的毛竹爿做床。逢雨天,因路滑不便出车,许多工人就在大屋棚内烧鸡吃,喝二锅头,下流话不堪入耳,酒喝多了就胡闹。苏松同志总是一旁闷坐吸烟,有时也写信,不多说话,但他的话又很在理,工人都听他的。他工作艰苦,生活朴素,从不参加大吃大喝,不喝酒、也不去弄鸡烧来吃。当时,省里为了运煤大队领导联系工作的方便,配备一辆罗马尼亚产的小汽车,老苏说过也做到外出工作从不派专车,总是搭上运煤大车子,冒着风寒咳嗽不止,有时说话似乎气力也不够,那情景使人不堪回首。有些工人带头起哄闹经济补贴,支委会上矛头直对着管财务的干部,交通部门来的干部旁敲侧击,我只能闷坐不响,苏松同志当时直言不讳地说:这明明是闹经济主义嘛,为什么又不让人家说。当时他是大队抵制错误潮流的中流砥柱,是大队的主心骨,对商业部门来的工作干部敢于直言大胆支持。
  刚到山西人地两生,事事都难办,老苏以优良的作风同有关部门打交道,同村镇、卸煤工人、晋城有关部门以及晋东南矿务局等单位都相处得很好,争取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一见来人,总是先敬上一支烟,据说山西人讲义气,敬这支烟就是友好的意思,尊敬的态度,有些事就好说了。有些工人戏笑说,苏队长真有办法,别人都认为办不到的事,他总是能办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敢于负责真诚的态度和语言艺术。他那笑容可掬与人为善的态度,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他去联系什么工作,对方总会被打动,能说通的,这不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吗?这是当时其他干部自叹不如不能做到的呀!这就是苏松值得学习的明显长处。
  苏松同志不仅勇于负责,艰苦朴素,率身垂范,他又一个显著的优点是为人很正派,从不吹嘘自己,从不说别人的坏话。他曾在计委、绍钢等单位工作,那里有许多我熟悉的人,如绍钢有人犯了生活作风的错误,他从不提起,当我问时,他总说这个同志不错,很有能力。他曾提到一位同志,夸他能说又会写,人才难得。我看老苏文化程度很高,总估计他是个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是豪门出身或书香门第,后来听人说,他早年就入了党做地下工作,后来又在浙南山上打游击,原来是一个久经考验和锻炼的老干部。他品德高,能力强,解放后又担任过党政机关的重要职务,但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卖老资格,也不讲空话,不推诿责任,他对过去所作贡献和功劳以及重要职务,从未对人讲起过。
  他是运煤大队初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各项工作刚安排好,正是开展运煤的大好时机,省里忽然来了一个电话,说省计委的造反派发现苏松是叛徒,省革委会支持造反派的要求,调回苏松接受审查。我们同苏松说后,他表现十分冷静,心平如镜,不惊不慌地说:好吧,就回去接受审查吧。当时已在孟匠小招待所住着省计委两个造反派,等着要人,他就立即被那两个造反派带回省里去了。
  苏松同志离队后,没有核心了,运煤大队很快就乱了套,记得有个宁波调去的驾驶员,同我吵闹经济补贴,彻夜未眠,第二天开车时压死了一个七岁小女孩,那女孩的遗体要擦洗、要换衣盖被,又要看守尸体(怕附近屠宰场的狗给咬了),都要大队干部去亲手做。那以后的运煤大队,真是丑态百出,在当地的影响极坏,对这些就不详说了。
  我同老苏相交淡如水。文革后他曾同孙健如同志同在环保办工作,有时我去坐坐,看见他们俩配合默契,他总是耐心诚恳地关照老孙一些重要事情。我看了很羡慕,心想:这算一对黄金搭档。苏松同志如能健在若干年,他将为党做很多有益的工作;如果他不是在山西运煤大队那段时间受那样的折磨,他的病情不会发展那么重、那么快,想念到此,很使人痛惜。
  斯人巳去,风范永存!苏松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以及较高的文化素质,永远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知识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苏松纪念文集》

本书主要是关于苏松同志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包括苏松本人的自传、日记选摘以及他在石溪岩伏击战和争取国民党浙保六团起义中的经历。此外,还有多篇由苏松的同志、朋友和家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他们在与苏松共事或相处中的点滴往事,表达对苏松的崇敬、怀念和哀思。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山西运煤大队
相关机构
晋东南矿务局
相关机构
山西运煤大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