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同志教导我们学政治学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10
颗粒名称: 苏松同志教导我们学政治学文化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97-102
摘要: 本文深情回忆了苏松同志在革命时期对平阳党的重大贡献,以及他如何关心和培养年轻干部,特别是作者和其他两位女同志。苏松同志不仅是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的主要参谋和得力助手,还以他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他不仅在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作出贡献,还在培养和教育年轻干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铭记在大家心中。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松 政治文化

内容

敬爱的苏松同志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但他的功绩、他对平阳革命所付出的心血,还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他在平阳坚持革命斗争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他所做的工作,无论在武装斗争和地下党的建设、机关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统战工作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当时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的主要参谋和最得力的助手。
  我们二人是堂姐妹,家在老区山门,从小受到革命影响,1947年农历2月初2同时离开家庭参加游击队,当时我们年纪都比较小,彩云18岁,巧云14岁。当晚华业都同志等带领我们到山门白药拦地下交通站,第二天下午,县委派吴可厚同志来接我们去县委机关。吴可厚同志生怕我们初次行军吃不消,一路上象哄孩子似的给我们讲这讲那,我们跟随他翻山越岭,不知翻了多少个山头,下半夜时分到了马田村,县委机关就驻在那里。我们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久闻大名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他像父亲般慈祥。他首先问我们为什么要出来打游击,又问我们:现在环境还很险恶,生活很艰苦,你们怕不怕。后来他接着讲了我们山门两位女烈士胡爱玉和潘莲英的英勇事迹,要我们向她们学习,以她们为榜样。我们当即回答一定学习烈士坚决革命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谈话后,警卫班同志拿了两条单布,一条盖的,一条铺的,让我们休息睡觉。但是由于天气寒冷,冻得我们相互抱得紧紧的,还是无法入睡,后来郑海啸同志把自己盖的一件夹衣撤下来,轻轻地盖在我们身上。尽管这一夜天气这么冷,但我们的心却热乎乎的,第一次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天天还未明,警卫班同志喊我们起床转移地点,走过高山峻岭到了大坡村。待一切安顿好准备吃早饭时,朝我们走来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汉,一身农民打扮,他是县委宣传部长苏松同志,郑海啸同志向他介绍了我二人,苏松同志满脸笑容对我们说“欢迎你们到来”。又说“山门是我党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觉悟很高,你们小小年纪就决心出来干革命,有志气,很了不起。现在虽然环境不好,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好地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把自己锻炼成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从此,我们就一直生活在县委机关里。苏松同志对我们一直很关心爱护,鼓励我们学习,教我们学文化学政治,教我们做群众工作,他是我们崇敬的领导同志,又是我们亲切的好兄长。
  1947年上半年时,机关里女同志还比较少,只有郑明新、周花同志。还有一位在白区做地下工作,并已担任区委委员的女同志阿七(即黄李凤)她经常返回县委机关,算上她机关共有5名女同志。机关活动的地区,有老区也有新区,为了巩固老区和发展扩大新区,建设根据地,必须大力开展宣传,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这是极为重要的。苏松同志经常对我们说:“我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鱼和水不能分离,我们要发动群众,团结他们的力量,才能共同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和统治,所以机关每到一处,都要紧密联系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但是由于当时我们自身条件不能适应党的要求和工作需要,苏松同志就化大力气来培养教育我们。对群众宣讲的内容和要求,他首先教会我们,使我们弄懂、会说,然后组织我们跟他一起出去,到村庄到群众中去,听他的宣讲,学习他怎样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一次机关转移到王坛村,他带着大家去附近一个村子,他先通过个别访问,小型座谈,调查了解情况,然后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共产党是为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党,要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消灭封建剥削,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民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动员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共同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奋斗。他说团结起来力量大,比如一根稻草一拉就断,几根稻草扭绞成绳子,就不容易拉断,还可以捆缚重物,力量就不相同了。我们按照苏松同志宣讲的方法和内容边学习边实践。与我们同去的季克懂同志,回来独自进行练习,他选了一片平坦的岩石用它作讲台,他站在岩石上,把四周的山树当听众,一次又一次进行宣讲练习,很快就学会了,能够独自到群众中去宣讲了。我们也仿照季克懂的办法,学得认真,很快也就学会了。于是各自都能到村庄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了。
  1947年上半年县委机关知识分子干部很少,只有苏松同志一人,他和郑海啸同志都很关心我们工农同志学习文化。但当时条件很差,没有课本又没有教员。苏松同志就抽空亲自编写课本,没有油印机,甚至连复写纸都困难,苏松同志就用毛笔一字字地写,一张张的白纸黑字,然后叠成长方形的小本本,再用针线缝钉成为课本。课本带有浓厚的政治性,深入浅出地说明什么是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课本介绍了解放区人民生活情况,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和劳动模范吴满有;解放区男女平等,妇女参政,担任女区长;还有革命英雄人物如壮烈牺牲的刘胡兰等等。有了课本没有教员怎么办,按郑海啸同志的指示能者为师,文化略高一点的就当老师,去教不识字和文化低的同志。郑明新同志当时年龄也只有14~15岁,但她在家时读过几年小学,文化比我们高,就当了我们的“孩子”老师。她教得很认真,我们学得也很用心。苏松同志当时要协助郑海啸同志工作,处理机关大小事务,没有时间来教我们,但他还是很关心和重视我们学习文化的。明新同志按他的要求和方法给我们上课,有些疑难的地方,事先由苏松同志对她进行辅导,帮她弄清楚,然后她再来教我们。有时郑明新同志对课本未能讲解清楚时,苏松同志就挤出时间亲自给我们补充辅导。
  当时环境不好,学习条件很差,但一般还是坚持每天上1~2次课。上课没有课堂,只是随遇而安,能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就很不错了。白天为了隐蔽,躲在阁楼上。阁楼没有门窗,又小又暗又矮,直不起腰,上下楼均要弯着腰走路。阁楼既是我们白天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的课堂。上课时点燃着一盏小煤油灯,又怕灯光外露暴露目标,常常用簸箕盖着遮光,教师低声读着,我们学生轻轻跟着念。阁楼上既没有凳子也没有桌子,我们双腿盘坐在地板上,一边听课,一边在双腿上写字。苏松同志经常鼓励我们学习文化,他教导我们说:“学习文化就是学习知识和革命本领,有了本领,然后才能像男子一样担负各项工作,男子能做的女子也照样能做,这样才能发挥女子的智慧和才能为革命作出贡献。”他经常这样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去追求男女平等,走自我解放道路。苏松同志对我们学习还抓得很紧,经常抽时间检查我们的作业情况。一次他发现林彩云的“義”字写法有错,但林彩云怎么也写不好这个字,他就扶着彩云的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直至写会为止,亲如兄长地关心她,使她非常感动,至今难忘。通过上课,通过苏松同志的辅导和检查督促,不仅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同时提高了我们政治和理论水平。使我们懂得革命奋斗的目标,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了革命的斗志,立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永不动摇。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和郑海啸与苏松同志的教诲分不开。
  1947年下半年及以后机关里来了卢声亮、苏尔启、苏尔蜀、黄庆来、林素菊、蔡秉治等,他们来后,县委机关就有了正式文化教员。先是苏尔蜀,后是蔡秉治,从此机关文化课逐步走上正轨。每课上完后,留有作业,老师要检查作业。另外还设了政治课,讲解社会发展简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等。形势也比上半年好些,经常可以在楼下房间里上课,大家学习进步很快。按说有了文化教员,苏松同志可以不要管了,但他仍然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只要他有空,还会来了解我们学习情况,检查我们作业。有次我们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毛主席论新民主主义界限分不清,他就给我们辅导。
  苏松同志在平阳县委里曾担任过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第十区队教导员、县委副书记等职,但他从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待人和蔼可亲,与工农同志打成一片。同时他又很坚强,不怕苦不怕难,经得起任何环境的考验。战争环境里再难再苦他都无所畏惧。在生活上终年吃番薯丝,一日三餐有时还没有保证,有时吃的烂番薯丝,连皮带末虫卵成串,发黑发苦,有的同志吃不下去,而苏松同志却端着大碗笑着说:好吃好吃,你们不吃我全包。表现出他的坚强毅力和斗志,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同志们什么也不说了,端起碗一起跟苏松同志吃起来了。还有一次,苏松同志出发到白区做地下工作,有一个多月时间正赶上环境恶化顾不上换衣服和洗澡。待他返回机关时,满身生了虱子,蒸煮过的衣服往地面一抖,虱子撒得满地,估计一酒杯都装不下。而苏松同志却笑着对大家说:“不要紧,这是革命虫,干革命打游击免不了有,只要我们象打反动派一样坚持不懈,一定能消灭它。”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县委机关转移到马田村时,白天因林巧云没有请假,偷跑到武装部队住处玩耍,犯了违纪的错误,挨了领导批评,还受到中午吃两大碗成条的番薯丝饭,不给吃菜的处罚。大家都朝着巧云发笑,当时她思想不服,赌着气,一下子吃完两大碗。这事被苏松同志知道了,他看出巧云不服,就很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再三向她说明游击队铁的纪律的重要性,讲明不请假,白天往外走,容易暴露目标,万一被特务便衣发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介绍了历史上发生过的教训。经过他一番教育,巧云不仅思想通了,还暗暗地下决心不再犯了。
  苏松同志是平阳县委领导班子中重要决策人之一,他协助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主持全面工作,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工作生活在一起。除了重大问题研究决策外,还时常按照老海同志交代,处理许多日常事务。1948年春,机关人员伙食费发生困难,眼看要断粮断菜了,郑海啸同志找苏松同志研究后,苏松同志立即亲自带着根竹坡村董光发同志,去腾蛟瓯南布厂筹借资金,解决了机关人员的吃饭问题。类似这样问题,机关里是经常发生的。还有一次也是1948年在王坛村,这时机关已陆续增加新同志,尤其是知识青年分批到了机关。机关人员伙食问题又有了困难,郑海啸同志与苏松同志为了让大家吃得饱,研究由苏松同志亲自找王坛洪才殿同志一起去白区筹资解决。机关转移活动地点,郑海啸同志也总是预先找苏松同志来研究,然后由苏松同志布置派人前去了解敌人活动的情况。有时他自己进行化装后,亲自出去了解摸清情况后,返回向郑海啸同志汇报,并一起研究决定机关人员转移的时间和地点,使机关人员活动得到安全。
  总之,我们二人在三年游击生活中与苏松同志在一起,亲眼所见所闻,感到他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是我们崇敬的好领导,又是我们可敬可亲的好兄长。

知识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苏松纪念文集》

本书主要是关于苏松同志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包括苏松本人的自传、日记选摘以及他在石溪岩伏击战和争取国民党浙保六团起义中的经历。此外,还有多篇由苏松的同志、朋友和家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他们在与苏松共事或相处中的点滴往事,表达对苏松的崇敬、怀念和哀思。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彩云
责任者
林巧云
责任者
苏松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吴可
相关人物
胡爱玉
相关人物
潘莲英
相关人物
郑明新
相关人物
黄李凤
相关人物
吴满有
相关人物
刘胡兰
相关人物
林彩云
相关人物
卢声亮
相关人物
苏尔蜀
相关人物
黄庆来
相关人物
林素菊
相关人物
蔡秉治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林巧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县委
相关机构
瓯南布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