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战斗友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01
颗粒名称: 难忘的战斗友谊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4
页码: 72-7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苏松同志在1941年秋加入中共平阳县委后,历经八年艰苦的游击生涯的事迹。文章描述了苏松在艰苦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以及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松 抗战时期

内容

我是在1941年秋开始认识苏松同志的。那时平阳的环境非常紧张,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到处抓捕共产党人,许多党员干部被杀害,党内不坚定分子动摇脱党自首,甚至叛变出卖党的组织。尤其是1941年9月,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长施震南(即施泽民)被捕叛变,出卖了全县大部分党组织。苏松就是被施震南出卖、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紧急写信给中共浙南特委常委、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要求脱产入伍的。郑海啸同志接到苏松同志的信,立即派县委得力干部洪汝兰和优秀枪手杨青梅等同志将苏松同志接到县委机关来。
  当时县委机关人员不多,只有十来个人。我是县委警卫员,并任机关党支部书记。苏松来后,洪汝兰同志告诉我:苏松是正式党员,开支部会要叫他参加。郑海啸同志交代我们警卫员:苏松同志刚来,生活还不习惯,尽量多烧点米饭让他吃得好些,晚上行军帮他背点东西,给他一根拐杖免得跌跤。从此,苏松同志在中共平阳县委领导下,和同志们一起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游击生涯。
  苏松同志脱产入伍后表现很坚强,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力去克服。他到游击区后首先遇到的一大困难是夜行军,他眼睛视力较差,摸黑走山路,不知跌过多少跤,手足皮破血流是常事,全靠坚强的毅力挺过来。开始夜行军拐杖不离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便自豪地宣告:与拐杖告别了!吃饭也是个大问题,苏松同志在家里没有吃过番薯丝,在游击区只有番薯丝,难得有白米饭,困难的时候连番薯丝也吃不上,只能以野菜充饥。再是睡觉,长期睡地铺,不时睡山洞,冬天受冷冻,夏天蚊虫咬。这些似乎是生活小事,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是很难度过的。有些人就是经不住艰苦生活的考验而动摇逃跑,以至成为可耻的叛徒。苏松同志总是乐于同大家一起过艰苦生活,并经常讲些有趣的故事,让同志们捧腹大笑。
  由于革命工作需要,我和苏松同志在一起的机会较多,其中有几次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1942年春,县委分配我和苏松、洪汝兰及武工队等十来人在平安区行动。因国民党发动壮丁配合军队进行搜山,在山上各要道口设卡昼夜站岗放哨,我们被迫采取“敌人上山,我们下山”的办法,到山下平原地区活动。一天晚上我们在南陀一秘密党员家过夜,打算天亮前到后山去隐蔽。当我们走到村口时,突然锣声、喊声大起:“壮丁集合搜山去啦!”在这关键时候,武工队长黄美金提议:现在我们上山已经来不及了,村前的小山岗上有个坟地,中间有个凹处,我们可以坐、躺在里面,不站立、不走动,下面往上看不见,敌人也不会注意的。同志们都知道,那里离鹤溪、水头、腾蛟都只有几里路,若暴露目标,敌人来包围,是很难脱险的。但时间紧急,别无他法,都同意这个意见。大家坐、躺在那里,被太阳晒得红红黑黑的,又饥又渴,整整过了一天,谁也不叫苦,只是增加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夜幕降临后离开小山岗,走了几十里羊肠小道,次日凌晨到达县委机关常驻地——王坛。当地同志说,今天敌人还要来搜山,怎么办呢?洪汝兰同志知道后山有个山洞,可蹲十来人,洞在山腰,无路可通,周围长满小树和藤蔓,洞下面是深渊,只有个别胆大的小孩爬进过,平时人迹罕至。我们在当地同志带领下,顺着峭壁,小心翼翼地攀缘而下,爬进洞里,十来个人挤着坐在一起。天亮后,我们远望对面山上人群在蠕动,看得出是搜山的队伍。大家在洞里过了一整天,再转移到别的地方。南陀的小山岗,王坛的半山洞,真够险啊!事后同志们谈起这件事,都说我们称得上“冒险家”和“探险家”了。
  同年5月,敌人连续对革命老区发动军事进攻,平阳环境更加紧张。为保存和培养干部,根据特委指示精神,县委决定派洪汝兰、郑志偶、苏松、黄李凤和我到永嘉纸山去学习工作。我们五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由洪汝兰同志负责,由地方同志站站护送,三天后到达纸山。特委驻纸山办事处主任吴毓同志亲切地接待了我们。为了减少目标,安排我们分开住,苏松等住一处,我随吴毓、陈禹铭一起住。吴毓同志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学习座谈,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由于在那里生活比较安定,大家的身体也都有所好转。大约经过两个月,我们一起返回平阳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党组织对干部的关怀和爱护,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47年5月,县委派苏松和我两人参加特委举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了近三个月。参加训练班的每县二人,共十多人。特委书记龙跃同志亲自讲课,余龙贵同志负责带领大家进行军事训练。我们经常在野外地上打滚,汗水和泥水湿透了衣服.有一次操练时,苏松用力过猛,掉下山沟,小腿跌破皮、出了血,同志们劝他回去包扎休息。他不肯“下战场”,连说:不要紧,不要紧,坚持操练到结束。同志们夸他:学习认真不怕苦,轻伤不下火线。学习结束后回到县委机关,同志们向我们俩问长问短,苏松同志总是亲切地向大家谈在训练班上学习政治、军事理论和实践操练等情况。没过几天,郑海啸同志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宣布特委指示,成立浙南第十区队,任命我为区队长,苏松为政治教导员。下设三个小队。三个小队有分有合,任务主要是:配合各区委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吸收政治可靠的青年队员,逐步扩大武装队伍,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要打有把握的仗,先吃小股敌人,武装并发展自己的力量。当时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个把月要召开一次小队长参加的会议,传达特委和县委指示,汇报小队活动情况,研究决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直至1948年8月区队扩编,由颜庆富、黄加斌同志分别接任区队长和政治教导员的职务。

知识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苏松纪念文集》

本书主要是关于苏松同志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包括苏松本人的自传、日记选摘以及他在石溪岩伏击战和争取国民党浙保六团起义中的经历。此外,还有多篇由苏松的同志、朋友和家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他们在与苏松共事或相处中的点滴往事,表达对苏松的崇敬、怀念和哀思。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子雄
责任者
苏松
相关人物
施震南
相关人物
施泽民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杨青梅
相关人物
洪汝兰
相关人物
郑志偶
相关人物
黄李凤
相关人物
吴毓
相关人物
陈禹铭
相关人物
龙跃
相关人物
余龙贵
相关人物
颜庆富
相关人物
黄加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平阳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