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617
颗粒名称: 苏松传略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松是平阳县的一位重要革命领导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家庭和社会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曾任鹤溪乡党支部书记、平安区委青年干事、平阳县委青年干事等职务。面对国民党反共逆流,他秘密发展党的力量,团结教育群众,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于原平阳县委组织部长的叛变出卖,苏松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游击生涯。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松 人物事迹

内容

苏松(1919~1998),原名苏尔松,曾用化名小平、老胡等。1919年2月12月出生于平阳县北港区鹤溪乡。1935年冬,苏松在温州中学读初三的时候就参加了学生运动。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苏松看到党散发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传单后,和同乡蔡灵生相约找党的组织联系,并到山门参观学习,随即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发起成立鹤溪、腾蛟、凤巢、江屿四乡青年抗日救亡团和人民抗日自卫队,被推任救亡团副干事长(不久后任干事长)和自卫队队长。组织剧团,到北港各乡和南港、小南、蒲门等区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还到温州生活书店订购了一大批马列主义理论和抗日救亡的书籍、《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等报刊,和进步青年共同学习研讨。1938年5月,由时任中共平阳县委委员、宣传部长的黄耕夫介绍入党,同年9月18日提前转为正式党员。
  自入党至1941年7月,苏松以家庭和社会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鹤溪乡党支部书记、平安区委青年干事、平阳县委青年干事。1939年春,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强令解散人民抗日自卫队,宣布青年抗日救亡团为非法组织,强令改为青年服务团归国民党领导。苏松按照党的指示,一方面秘密发展党的力量,到1941年初,鹤溪党支部党员达30多人,分布在鹤溪、凤巢、江屿、梅源四个乡;一方面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团结教育群众,利用青年服务团组织召开时事座谈会,组织剧团在各乡演出,建立乡农会,吸收400多名会员,办了农民夜校,领导农民与田赋稽征处进行反浮征的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后,又建立了三个拳坦,团聚了六七十人,创办了一个消费合作社,有社员200多人,1940年夏,国民党平阳县长张韶舞在北港区开展所谓“实施新县制突击运动”的反共运动。苏松作为乡青年服务团和乡农会的负责人也被调去,运动一开始他就把张韶舞的部署情况写信报告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使党得以及早准备;同时与突击队内的党员和进步人士散布消极言论,使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走过场。同年秋,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苏松在县委派来的洪汝兰指导下,组织支部党员分组在一夜间在鹤溪、凤巢二乡张贴中共中央《抗战三周年宣言》、《为反对平阳县长张韶舞杀人放火告全国党政军校暨各界同胞书》等文告。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平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害,很多党员被迫自新,有的成了可耻的叛徒。7月,由于原平阳县委组织部长的叛变出卖,苏松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国民党便衣队日夜在苏家盯梢,追究胁迫家属,企图迫使苏松投案自新。面对白色恐怖,他写信给县委书记郑海啸,请派人接自己入伍。在党员同志家隐蔽待命一个星期后,即由郑海啸派来的汝洪兰、杨青梅等同志接到县委机关。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的游击生涯。
  1942年春,县委机关移往飞云江以北瑞安梅山地区,苏松和洪汝兰等配合平安区武工组到鹤溪一带活动。5月,特委指示平阳县委机关人员全部撤到瑞安县委基地,苏松被分配到永嘉纸山地区活动。7月随县委机关回平阳,与洪汝兰、郑志偶组成工作组,向平安三分区基地周围开辟新区。8月,苏松被任命为武工组政治指导员,与洪汝兰等及部分武工组人员先回平安区筹集经费,调查情况,并负责与平西、南港区联络。12月,特委决定调整平阳县党的领导人员,苏松任宣传干事。1943年11月,与郑志偶一起主持县委举办的训练班,集训平安区干部和武工组人员。1943年冬,平西区委书记郑成贤和武工组长杨青梅牺牲后,去平西协同林瑞清处理善后工作。1944年初,同洪汝兰等协助平安区开辟甲峰、曹许、大南、梅溪等乡的工作。1944年日军侵占温州,国民党政府逃到我基本地区附近,县委与特委的联络受阻,苏松被派往平安二分区另辟联络路线,布置交通站点。1945年春,被派协助小南区开展大刀会工作。1945年7月,国民党军队向平安三分区进攻,县委机关移往梅山区,苏松同洪汝兰、郑志偶及武工组留在平安三分区坚持斗争。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特委决定平阳县党的领导恢复委员制,由郑海啸、洪汝兰、苏松、林瑞清、郑志偶五人组成平阳县委,苏松任宣传部长。1946年1月,苏松奉派到特委汇报请示工作,并参加特委机关干部学习。后苏松和洪汝兰被分配协助平安区进行恢复、发展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大部分老地区都得到恢复,并开辟了一部分新区,城镇知识青年工作和统战工作也有了进展。
  1947年5月,苏松同郑子雄参加特委第一期军政干部训练班。7月,平阳县武工队扩编成立浙南第十区队,郑子雄兼任区队长、苏松兼任教导员。8月洪汝兰牺牲后,苏松任县委组织部长,1949年4月任县委副书记。作为郑海啸的主要助手,苏松在参与研究制订县委的工作计划、起草县委文件和工作总结,整编党的队伍与部队建设,举办党务训练班与青年训练班、新兵训练班,指导各区贯彻县指示,以及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参与领导指挥1948年7月的穹岭头战斗和1949年1月的石溪岩战斗。
  1949年3、4月间,苏松协助郑海啸策反驻平阳坑等地的浙江保安部队第二旅第六团起义。该团团长洪彪按我方意见将部队集中到水头后,苏松代表县委于5月6日到水头会同王扬西约洪彪于7日谈判起义的具体事宜。5月8日洪彪按我方要求解除了驻水头的国民党刑警队武装,枪决5名罪大恶极分子,率领全团官兵849人起义。国民党水头区警备队100多人也在平安区委的工作下随同起义。水头宣告解放。5月14日,国民党李延年兵团残部逃窜到凤卧,苏松又与六团起义官兵一起配合民兵于水头、腾蛟交界山上布防,逼敌改道。六团起义后苏松出面工作、签章打条,向水头镇殷实富户借筹6000多银元(含鳌江镇),顺利地完成了起义官兵的资遣等善后工作。
  1949年8月,苏松调任温州地委秘书处主任,1950年6月至8月到省委党校学习。1951年1月至1952年8月任泰顺县委副书记、书记。1952年8月至1960年7月,在温州市工作,先后任市人民政府秘书处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长,市委常委、副市长,还兼任市政协一、二届副主席。期间,1959年下放到芚桥公社枫林岙大队劳动锻炼并兼任公社副主任,1960年1月至5月兼任任雷峰水电工程指挥部副书记兼副指挥,1960年5月至7月参加省委举办的读书会,学习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60年8月,调省里待分配工作。1960年11月至1962年8月任绍兴钢铁厂副厂长。1962年8月至1968年底任省计委物资处处长,期间,1964年11月至1966年7月,参加省委社教工作团到诸暨县牌头、东山、乐山等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担任工作队指导员、工作组组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7月至9月任省计委派往省工业设计院的工作组组长。1966年9月至1967年5月被抽调到省委接待总站任办公室主任。1968年5月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指派,带汽车大队驻山西运煤支援浙江工业生产。1968年10月至1970年春,因“浙南叛徒网”假案所累被隔离审查了一年多,查清后进省五·七干校劳动学习。1973年2月调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先后在援外办公室和环保办公室工作。
  1977年初,苏松任省建设委员会授外办公室主任。1978年后任省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顾问,至1983年3月离休。离休后老病缠身,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尽力帮助平阳革命老区一些党员和群众排忧解难,落实政策;并撰写了一批革命回忆录,为党和人民留下珍贵的史料。
  苏松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1998年1月16日在杭州逝世,终年79岁。

知识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苏松纪念文集》

本书主要是关于苏松同志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包括苏松本人的自传、日记选摘以及他在石溪岩伏击战和争取国民党浙保六团起义中的经历。此外,还有多篇由苏松的同志、朋友和家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他们在与苏松共事或相处中的点滴往事,表达对苏松的崇敬、怀念和哀思。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松
相关人物
蔡灵生
相关人物
黄耕夫
相关人物
张韶舞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汝洪兰
相关人物
杨青梅
相关人物
林瑞清
相关人物
李延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