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名医钱叔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501
颗粒名称: 北港名医钱叔棠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6
页码: 56-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钱叔棠医师是北港名医,生于1900年,卒于1990年。他自幼聪慧,自学中医并师承名医陆渊雷。医术精湛,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深受群众爱戴。他一生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在医学领域享有崇高威望。钱医师关心缺医少药地区的民众疾苦,经常深入山区农村为民治病。他仗义疏财,体恤怜悯弱势群体,免费为他们治病。钱医师还是平阳县政协委员,为地方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他撰写多篇医案和论文,为后人留下宝贵医学遗产。
关键词: 平阳县 文史资料 回忆录

内容

北港名医钱叔棠,名芾方,字叔棠,生于清光绪庚子年(1900)十二月初二日丑时,卒于庚午年(1990)八月二十三日午时(阳历10月8日),享年九十。
  钱叔棠医师父亲名福庚,生于1867年,晓坑乡法洪人,是清末庠生(生员),清末民初在闹村养正学堂(现为西洋小学)执教,生有五子。钱叔棠排行第三,天赋聪颖,幼年入私塾刻苦攻读,学业居同窗之首。1926年在法洪开设饮和斋药店兼坐堂中医师。在此期间,钱医师师承上海名中医陆渊雷,潜心中医中药研究,医术益精。1931年随父迁居水头街,与人合股开济生药店,稍后合资办济宁堂,直至解放初,并入同济中西药店。
  钱叔棠医师秉性温和,待人诚恳,居水头60年间,迁徙10余处,与邻里和睦相处,从无龃龉。他医术精湛,赢得病家信赖;医德高尚,深受群众爱戴。钱医师虽已辞世,但他的业绩,仍在北港民间广为流传,有口皆碑。
  1954年,泰顺县罗阳联合医院中医师夏俊明之子夏克感罹患沉疴,先后经泰顺县人民医院和温州医院医师诊治,均无见效,反而病情益发沉重,危在旦夕。此时,夏俊明想起了医术高明的钱叔棠医师,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情,连夜修书,向钱医师详陈儿子病情,请赐良方。钱医师收到信后,即对症下药,寄给药方。夏克感连服六剂,转危为安,后经数月调养,即告痊愈。为感谢钱医师的救命之恩,10年之后,即1964年4月12日,夏俊明特以“送功与感谢”的大红喜报亲送钱叔棠医师,以表达他一家人对钱医师的感激之情。该感谢信现珍藏在钱医师次子钱月绥医师家中。
  1967年7月间,腾蛟溪湾一杨姓中年男子在水碓舂谷时,不慎右手指被捣碎,患“破伤风”,送水头卫生所治疗,因没有破伤风抗毒素针剂,医师无奈,劝其转平阳县人民医院诊治。但时值台风发洪季节,交通中断,病家抱着“试试看”的心绪,登门请钱叔棠医师诊治。卫生所长得知钱医师收留该病员时,大为惊愕,对钱医师唏嘘道:“叔棠先生,中药有胆治破伤风,卫生所棺材赔不起啊。”根本不信中医能治破伤风。但钱医师却坚持把病人留下来,以三世祖传“破伤风验方”供其服用,七天后痊愈而归。
  钱叔棠医师十分关心缺医少药地区的民众疾苦,五十年代钱医师正处壮年时期,在医术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经常利用节假日,跋山涉水,深入北港的山区农村,为民治病。钱医师与先父少年结识,感情笃深,因此他每到山门、晓坑和怀溪等处行医,必经我家,或歇息,或投宿,受到全家大小的欢迎。记得一个大暑天,我大哥持续20小时不能排尿,膀胱膨胀,痛苦不堪。一家人正在焦虑不安的时候,钱叔棠医师来了,真是喜从天降,经钱医师切脉处方,仅服汤药一剂,顷刻见效,尿道畅通,一次排尿量竟达1500亳升,确实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半夏生用,民间有服之令人哑之戒,一般医师不敢使用,但钱医师却在半夏治疗胃病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1973年桥墩一位慢性胃炎患者,疼痛呕吐,舌厚腻而不渴,经××区卫生所检查,认为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患者不同意,而专赴水头请钱医师诊治。钱医师为他开的剂方中有半夏5钱(15克),中药店药剂师见方不敢上药,经病员再三恳求,方得允诺。因半夏属极毒性的刀口药,药剂师捣碎后,所用铜扦经反复冲洗,方敢再用,唯恐被毒汁所粘。病员服用一剂,即痛减呕止,服五剂后呕痛不复作。钱医师根据自己在治疗胃病方面的丰富经验,而撰写的论文《谈谈生半夏与制半夏之运用》,在温州中医经验交流会上,深得同行的好评,温州医学院谷振声教授指出,中医往往是靠用刀口药而成名的,他说:“钱叔棠医师在半夏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外。”
  钱叔棠医师一生仗义疏财,对那些无依无靠的鳏寡孤老,体恤怜悯。如水头埠头殿一位摆饮食摊的孤寡老妪,患有哮喘顽疾,每到秋冬之际,终日哮喘不止,经常请钱医师看病。因其家境贫寒,钱医师从未收其半文门诊费,还掏钱买药让她服用,直到病愈。
  钱叔棠医师一生勤奋好学,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在66岁高龄时,还参加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函授进修班学习,成绩优异。钱医师酷爱文史,在他87岁的时候,还在《平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上发表《“南雁荡山志”“鬼题壁”一文补遗》一文,语言极为精炼晓畅。晚年除继续为人看病外,还撰写了不少医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遗产。
  钱叔棠医师在我县医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是平阳县第二至第七届政协委员。在他病重期间,县政协和县委统战部领导曾多次前往探望;逝世后,前往吊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有关领导亲往执绋。
  附钱叔棠医案二例
  (一)谈谈生半夏与制半夏之运用
  半夏生用,民间有服之令人哑之戒,故生半夏遂罕有敢用者,考古医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诸尽之用半夏,概以生者汤洗去涎用之,未见制用者,制用之法,建创自后世,其制法各处互有不同,若我浙南一带习用之半夏,则有水浸与姜煮两种,其制法,将半夏加生姜白矾和水浸之满四十九日者,名水法夏;其用半夏水漂三、四日,再加生姜和水煮透者,名制姜夏,既经浸煮,有效成份均遭丧失,而以水浸煮为尤甚余临床处方,煮姜夏仅用于祛痰镇咳,与一般轻微之呕吐,而无疼痛症状者,如眩晕与妊娠恶阻等。水浸者仅有糟粕,生平未当一用。若疼痛呕吐颇剧之胃病,则一律用生者,佐以等量之生姜,对症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十年来,用之不下千百例,而绝无致哑之弊,据余云岫氏之报告:“半夏的功用近于阿托品,阿托品用于未梢脏器,能使之麻痹,具镇呕止痛之效。”本草谓半夏生用有毒,正因其有毒,才能起麻痹作用,而达到镇呕止痛,凡具有疼痛呕吐之见症,则半夏非用生者,必不能胜任。将个人点滴之体会作简单之介绍,并举治验数例如下。
  例一、陈××,男性,成人,小南公社下岙人,患慢性胃炎,疼痛呕吐,颜面苍白,舌苔洗润而不渴,为处小半夏加茯苓汤,生半夏用至15克,一剂呕止痛减,三剂而安。
  例二、林××,女性,成人,麻步区鱼塘公社人,患胃痛呕吐,舌苔白腻而不渴,时时泛酸,更医四人,服药二十余剂,病不少衰,检视所服方药,半夏非浸,辄姜煮者,余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增入吴芋厚朴,半夏改用生者12克,一剂呕痛顿止,四剂不复发,继予调理脾胃遂愈。
  例三、陈××爱人×××,女性,成人,住矾山区税务所,71年×月间,患腹痛呕吐,胸满不能进食,面黄肌瘦,舌淡润而腻,口不作渴,为处黄连汤(伤寒论方)加减,方中半夏用生者12克,连服数剂,竟不复发。
  例四、张祖许,男性,68岁,住桥墩区腾垟公社,于73年八月间,患慢性胃炎,疼痛呕吐,舌厚腻而不渴,经××区卫生所外科检查,认为须手术切除,因患者不同意,前来就诊,于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吴芋,半夏用生者15克,一剂痛减呕止,五剂呕痛不复作,继予理中汤加减以善其后而愈,迄今未再发。
  小结:半夏之运用,一般均任以生姜,已成惯例,而金匮要略,治腹痛胸满呕吐之附子粳米汤,方中有半夏而无生姜,治胃反呕吐,三大半夏汤,亦不用生姜,我亦当依法用之,未见有任何反应,可能古人所用之半夏是鲜者,鲜者入口能使舌麻,故用汤洗七次,减其麻味,可知生半夏既经曝干,麻味已去,虽不任生姜,亦无差也,不当之处,尊请批评指正。
  (二)哮喘病肺肾同治治验一例
  1972年×月间,有女性张兰,年30岁,麻步区人,因患哮喘病就诊。据诉病起于产后,将近一年,其爱人在平阳县城关工作,因到城关求医,治疗一月余,服中药三十余剂,初服尚见小效,继服无进步而就诊于余,视之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润脉缓,二便自调,为疏定喘白果汤加贝母茯苓等三剂,病不少衰,因索阅前所服方,则一般平喘剂如小青龙、麻杏甘石、射干麻黄汤定喘白果汤等,均已用过,计所用麻黄已达四两之多,因思此病如系风窒袭肺,麻黄剂当有效,用而不效,必有其他原因,乃根据“呼出肺主之,吸入肾主之”“肺肾同治”而以治肾为主的法则,采用六味地黄汤加麻黄、杏仁、白石英、钟乳石冬花、紫苑、吞送局方黑锡丹,连服几剂,哮喘渐平,已能平卧,嗣后复诊或改方,约六七次,均依此法加减而愈,75年四月间,其爱人携一小女就诊,告知患者自停药后,迄今数年,未见再发,殆已根治矣。
  亦尝运用此法治疗肺气肿患者,亦有相当效果,若肾阳偏虚者则加桂附用之。
  (医案选自《平阳科技》(中医专科)1979·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合集涉及苏步青等数学家、罗晓晖等革命者、梅旭华等爱国侨领的回忆与传记,还介绍了蔡笑秋等艺术家、刘云五等医师和钱叔棠等名中医。文章涵盖平阳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如解放初期的税收、小教班、黄公望籍贯考和道教水南派等。最后探讨平阳历代鼎甲和一中校歌作者。整体展现平阳丰富历史文化和人物多样性。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慎
责任者
钱叔棠
相关人物
夏俊明
相关人物
夏克感
相关人物
谷振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西洋小学
相关机构
同济中西药店
相关机构
泰顺县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平阳县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浙江医科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