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醴泉先生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498
颗粒名称: 马醴泉先生传略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5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廷驹先生是平阳县北港马在山的著名教育家和爱国人士。自幼聪颖勤奋,创办并管理了多所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注重品德教育,强调正直和爱国情怀,深受学生敬爱。马先生胸怀广阔,关心乡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抗战期间,他研读西方名著,支持实业救国,并鼓励学生参军报国。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事迹和精神值得铭记和传承。
关键词: 平阳县 文史资料 回忆录

内容

马廷驹先生,字醴泉,1875年生于平阳县北港马在山。父云峰公,是晚清最高学府京都国子监生,也是当时平阳县的著名中医。
  先生幼颖敏,勤奋好学。十五岁时,以高第入庠,受知于学政徐致祥和唐景崇。稍长,补廪饩(即在学生员领到了官府等给的膳食津贴)。
  先生性行淑均,磊落豁达,平时严以律已,宽以待人。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后,因先生在乡里享有较高声誉,被选为平阳县议员。稍后,被选为县教育会副会长,并被推举为瓯海道咨议。
  先生淡泊明志,不慕荣利,生平热爱教育,以兴学育才为已任,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清朝末年,科举废,学校兴,各地学校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1902年,平阳县创办了县学堂,1905年,又相继创办了务本,龙湖等初级小学,先生曾在各校任教。1906年,先生创建了鼎新小学,自任校长,白手起家,任劳任怨,事无巨细,均身体力行。随后,在家设帐授徒,教育后辈。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前后近四十年,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门前桃李芬芳,不乏知名之士。如张鹏翼,工诗文,尤善书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浙江文史馆馆员;游侠是南京佛教会会长和金陵刻经处研究员。
  我父亲谢侠逊,也是他的入室弟子。先生是我父亲最敬重的师长,我父亲也是他最心爱的学生。在我父亲的幼少时期,先生是对我父亲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位师长。我祖辈世代务农。安贫苦素,清白相承,没有文化。先祖父为另谋生计,迁到平阳城关南门,开了一间小小的旱烟店,起早摸黑,克勤克俭。但仅能勉强糊口,实难供我父亲读书。因而,我父亲启蒙入塾之后,读读停停,难免失学之苦。以后,转入先生门下,才有机会连续读了好几年。先生伯乐知马,慧眼惜才,既非常赏识我父亲的勤奋和聪颖,又很体谅我父亲的清寒家境,格外怜爱,精心培育,他曾亲口对我祖父说:“在我的许多学生中,您儿子一定会有出息,你要让他读书。”先生根本不计较我父亲这一份学费,有时减,有时免,使我父亲得以坚持学习下去。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家中的私人藏书,向我父亲敞开,任供借阅。我父亲当时读书,非常艰苦,为节省纸笔,他一早起来就铺沙练字,他更买不起书,他所以能够饱览我国许多重要古籍,这主要得力于先生的慷慨帮助。
  先生之为人师,对学生,不但谆谆教诲,更加重要的是能重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我父亲在期颐之年,还多次大声信口背诵先生当年对他讲过的许多名言,如岳飞的“正已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等等。可见先生对我父亲的教诲.我父亲是铭记心头的。不言而喻,我父亲作为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周恩来语),追源溯流,首先应该归功于先生的辛勤培育。
  先生和我父亲,师生二人,情深谊厚,亲密无间,赤诚相见,互相爱护,数十年如一日。我清楚地记得,每当我父亲从外地归来,都要恭恭敬敬地专程叩谒自己的老师,如果他在家过年,那么新春佳节,总是先到老师家拜年。否则,春节里,我母亲就要带我们兄弟二人,前往先生家贺年问安。先生对我家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当我母亲有困难前去求援时,先生总是不遗余力鼎力相助,记得我们兄弟姐妹读小学时,先生也很关心我们的学习,为了鼓励我们好好读书,他特地在红纸上写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几个大字,贴在我家吃饭间的板壁上。我们每天用膳,都很清晰地看到。它无疑能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铸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生并不是一个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也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迎头追赶时代前进的车轮。晚清,由于列强的入侵和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西学东渐,人们纷纷寻求振兴中华之路。先生受到影响,也及时研读西方许多名著,如《原货》、《法意》、《穆勒名学》和《天演论》等书,并曾寄希望于实业救国,不但自己投资经营柑桔园、蚕桑场,还多次鼓励和帮助别人创办实业。1938年冬,我二哥谢秉淞和鳌江平阳临时中学的几个同学,在项经川、杜贤宏等老师的积极帮助下,决心投笔从戎,去安徽投奔新四军。当时,我父亲和大哥远在重庆,我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不谙国事,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偕同我二哥去面谒先生,请他作主。因为我父亲几十年来长期在外,我母亲基于对先生的信任和敬仰,凡我家中发生的一切重大事情,一直都是到先生家虚心求教,聆听意见。只见二哥回来后,喜形于色。原来,先生对我二哥的北上参军,充分理解,积极支持。
  先生生平勤俭治家,自奉甚薄,但对乡里亲邻,却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他曾向平阳县救济院捐献田产,购置修建简易平房十多幢,供许多贫困的宗族,亲友和乡邻等居住。对贫苦学生,更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从不吝啬。
  先生赋性鲠直,襟怀坦朗,既不随波逐流,更不趋炎附势,一生不与郡县官吏和乡里豪绅往来,在旧社会,算得上是个恬淡,清高的人。抗战军兴,臭名昭著的张韶舞出任平阳县长,飞扬跋扈,无恶不作。不过,他偶亦附庸风雅,与县内豪绅名士吟咏酬唱。有一次,他给自己涂脂抹粉,赋《述怀》诗数首,广为印送,冀能得到人们的赞扬和吹捧。先生收到后,却不屑一顾,一笑置之。1941年,先生的庐舍被日机炸毁,家境顿蹶,但政府所派捐税和公债,却远比豪门富户为多。1942年,张某挟嫌报复,派遣武装警察上门催逼公债,扬言如数日内不缴清,即以抗债论处。先生无奈,只得出售田产并向亲友告贷,如期缴纳,始免于祸。1943年,张变本加厉,派遣特工人员搜查先生住宅,妄想制造“莫须有”罪名,置先生于死地。先生次子骥,正患肺病,因受惊病情加剧,不久去世。1944年冬,先生在贫病交迫中,与世长逝。时我父亲睽离先生已七载,正远在重庆,云山遥隔,天各一方,闻讯后,自谓殓不冯其棺,窆不临其穴,不胜悲痛。
  先生弥留之际,三子锡,方负笈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先生以学业为重,劝阻家人电告。先生所以给三子取名锡,意谓赐之镜以自鉴,盖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又以式教字之,是指望他能成为教育界之矜式。锡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多年,任温州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兢兢业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成绩卓著,饮誉东瓯,先生泉下有知,一定会深感欣慰的。
  先生的诗文,清新雅健,为师友所赞许,惜皆散佚。现仅存《马氏宗谱序》一文,俊逸静穆,朴实无华,酷似其人。夫人余叔眉,瑞安具县林垟乡人,清例贡生余国志公第四女,令仪淑行,乡里称贤,于1961年作古。
  岁日如流,人生苦短。先生仙逝已半个世纪,我父亲亦于数年前作古。先父已不能歌吟怀旧,抒高山仰止之意,我作为他了解情况的下辈,义不容辞,有责任代他撰文回忆,以表饮水思源之情。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合集涉及苏步青等数学家、罗晓晖等革命者、梅旭华等爱国侨领的回忆与传记,还介绍了蔡笑秋等艺术家、刘云五等医师和钱叔棠等名中医。文章涵盖平阳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如解放初期的税收、小教班、黄公望籍贯考和道教水南派等。最后探讨平阳历代鼎甲和一中校歌作者。整体展现平阳丰富历史文化和人物多样性。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瑞淡
责任者
马廷驹
相关人物
马云峰
相关人物
张鹏翼
相关人物
谢侠逊
相关人物
谢秉淞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杜贤宏
相关人物
张韶舞
相关人物
余叔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文史馆
相关机构
南京佛教会
相关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相关机构
平阳县救济院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相关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