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剪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472
颗粒名称: 平阳剪纸
分类号: J528.1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剪纸作为南方剪纸的一部分,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纯民间艺术时期以太平钿剪纸为主;表现新生活时期以江南农村生活为主题;工厂化生产时期大量生产各类剪纸作品。代表人物有许建、叶成浩、翁宗巧、曾成金等,其中叶成浩的作品曾广泛发表并受到赞扬。平阳剪纸融合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创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关键词: 平阳剪纸 太平钿剪纸 神花

内容

平阳剪纸是南方剪纸的一部分,作品取材多见于花鸟、虫鱼、才子佳人等,大都用在礼物、环境、衣物的装饰和烘托祭祈气氛上,表示喜事临门,庆贺佳节丰年,避凶镇邪、祈求平安的内涵。它的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互教互学,代代相传。解放后,这一古老艺术汲取时代精华,老枝新蘖,一片蓬勃,一片甘果。
  纵观平阳剪纸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五十年代以前。这是一个纯民间艺术时期,以太平钿剪纸为主要特色。著名美术家邓白教授曾在有关文章中提到平阳的太平钿剪纸。叶成浩在五十年代曾搜集太平钿剪纸的实物,可惜因故全部散失。现在实物资料已经难以看到。一般来说,太平钿多以一张大红纸片剪刻而成,圆形为主,最常见的是双喜图案,以卷草细花作周边,巴掌大小,凡过年过节,特别是结婚办喜事,所有的来往礼物上,总要放上一个太平钿。红彤彤的礼花在礼物上一摆,那喜庆的气氛即刻出现。这种风俗习惯,在全国各地都有,而平阳的太平钿所以有特色,可能是因为平阳农村对于太平钿的应用特别讲究、特别多有关。这在其他地方,或叫其为喜花,或叫礼花。太平钿都是随剪、随用、随丢的,属于“一次性”用物,一般在制作上都比较粗糙简单。因而大多数作品都具有轻松自由、粗犷简略的艺术特色。如果遇有重大的喜事,象一些大户人家的婚事,来往礼物特贵重,人们就讲究起来,请艺人专门制作,作品风格也精细起来。因而内容也更趋丰富,如多生贵子、升官发财、寿比南山等等,也有专门的花鸟作品,其规格有的制得较大,也有的小如银元。
  除太平钿剪纸以外,平阳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叫神花。这种神花,是剪纸和绘画相结合的特殊品种,它先通过剪刻,再进行手工涂色、绘画或贴金贴银,加上篾骨架子即成。颜色一般多采用大红大绿的染料和水粉白色、“佛青”色等。也有金银色纸刻成的,图形一般都是一条或红或绿的全龙,加云水图案,相向成对,形状呈长梯形,大的高二尺余,小的高仅五寸。用于渔民还愿祭祈,供奉鬼神等迷信活动。这种剪纸,即有剔透玲珑的剪纸特色,又有艳丽夺目的年画特色,象点色剪纸,但又不同于点色剪纸,可以称其为彩绘剪纸。
  这一时期的民间剪纸因大多是即兴之作且原平阳县人多地大,各地风俗差别多,传媒交流少,作品风格特色因人因地而异,内容和风格是十分丰富的。
  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前期,为表现新生活时期。由于当时大量的报刊杂志对于剪纸作品的需求,激发了一些基层美术家对于剪纸创作的兴趣。平阳出现了许建、叶成浩、翁宗巧、曾成金等为代表的剪纸作者,并经常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剪纸作品。这些作者,因其受教育程度较好,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加上报刊传媒的交流,平阳剪纸即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风格特色而名重一时。他们首先在题材上有所创新,以表现江南农村的现实生活为主题,或村姑渔夫小放牛,或流水桥头挖泥舟,或人民公社大丰收,以及儿童生活、民间故事等等。在表现手法上,由剪刀剪改为用刀刻或刀、剪并用。在造型、构图上,大量吸收木刻版画和皮影戏的意趣,使作品富有浓厚的水乡情调、小品趣味和强烈的装饰性特色,极具时代的气息。
  他们以严谨的创作态度,不倦的创新和探索,使作品进入更高的层次。五十年代,叶成浩、叶彩萍夫妇合作的《画家齐白石老人》刻、剪作品,被《北京文艺》采用,刊登在封面上,使这门艺术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随后他的作品经常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如浙江日报的《钱塘江》、《文汇报》的《潮花》等专栏上长时期被作为刊头,多次发表于《连环画报》,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欢迎。此外还着手新创了刻纸镂空套色作品如《整春装》、《桃花湖上柳色新》、《黄鹤的故事》、《船老大》等,作品不但连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赴日本、法国展出,被收藏,受到了著名版画家赵延年、著名美术家邓白教授等人的赞扬,推荐出版,被列入创作教材,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伯敏教授发表文章加以评论。1974年间,他的一幅大型刻纸镂空套色作品《莺歌燕舞》,被选送全国美展,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和全国美展预展时,都被陈列在展厅的首位。曾成金多次与人合作剪纸连环画在许多省级刊物上发表,并由云南、江西省出版剪纸连环画册。剪纸作品《门神》获得1996年浙江民间剪纸大展一等奖。
  第三阶段为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即工厂化生产时期。当时平阳出现了鳌江剪纸社和桥墩剪纸社等专门生产剪纸的工厂。这些厂家,汇集了当地一些美术设计人才,以设计、雕刻、点彩、组装等工厂化的分工,一条龙大批量生产剪纸作品投入市场。为了迎合市场,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品种繁多,精工细作,花样翻新。他们大量吸收各地剪纸之长,如乐清的细纹剪纸、佛山的金铂剪纸、蔚县的点色剪纸等,并对新型材料加以运用,如不同质地色的纸张、塑料片材等,大大地丰富了剪纸的表现力。特别是鳌江的点色剪纸,颇具特色。有的还吸收水印木刻效果,有的追求国画水墨效果。如桥墩的许建先生,用点色剪纸的形式摹仿任伯年的花鸟画,并装裱成立轴,居然也十分有趣。这些能手们为平阳的剪纸艺术作出很大的贡献。工厂生产剪纸,功利性自不待言,其制作生产过程也“现代化”程度更高,“设计性”更强。这些剪纸从民间角度看,可能只剩下了“民间性”的躯壳,从现代角度看,还有学术品位上的距离。但是作品的精巧瑰丽、生动有趣的姣好品相,确实大受群众的喜爱。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本文汇总了平阳文史资料,涉及众多杰出人物,如通信卫星专家周圆生、博士生导师白正国等。还涵盖了平阳地区的艺术、教育、历史等方面,如平阳中学的学生社团、昆剧学馆及剪纸艺术。此外,还包括了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烈士事迹以及对于地方志的考证和意见。

阅读

相关人物

曾成金
责任者
叶成浩
责任者
邓白
相关人物
许建
相关人物
叶成浩
相关人物
翁宗巧
相关人物
曾成金
相关人物
叶彩萍
相关人物
赵延年
相关人物
王伯敏
相关人物
任伯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