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历史上的瘟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446
颗粒名称: 平阳县历史上的瘟疫
分类号: R254.3
页数: 7
页码: 211-2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瘟疫,这些瘟疫往往与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因素相关。从文献记载来看,平阳最早的瘟疫记录出现在北宋时期,之后元代、清代等时期也均有瘟疫发生。其中,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和咸丰四年的瘟疫尤为严重,导致大量饥民和民众死亡。此外,光绪年间的瘟疫也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这些瘟疫往往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词: 平阳县 瘟疫 自然灾害

内容

从文献上看,古人经常用疫字与疠字并称当时的传染病,疠疫即瘟疫,系流行性的传染病,即“时疫”,也就俗话所说的“发人瘟”。平阳历史上发生过不少瘟疫,现从民国《平阳县志》、《刘绍宽日记》、1993年《平阳县志》等地方文献中所记载的,略加爬梳,并作简介。其中明代的可能失载,也许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其余有的时间段也有可能失载,付之阙如。
  北宋熙宁(1068)初年永嘉大疫
  北宋时,温州学者周行己(“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在《沈志正墓志铭》中写到熙宁(1068)初年有“永嘉大疫”,沈躬行祖母和祖母身边的婢女都在这次大疫中染病身亡。平阳最早有瘟疫的记载也是在北宋,陈经德、陈经邦父亲士珪,为人刚毅果断,有远大的志向,不信鬼神、巫师。其母染病去世,士珪马上把其母安葬,入土为安,而地方风俗要求染病死后的人好多月后再安葬。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二《人物志一》:
  里俗尚鬼而信巫,有以疠疫死者,必累月乃发丧。士珪母亡,举族献疑,欲从俗。士珪独曰:“吾宁死耳,奚忍为此耶?”其至诚不惑,盖天性也。
  陈经德兄弟约生活于北宋中后期(1068~1125),那么其祖母起码约生活于熙宁(1068)之前,可能刚好是在那次“永嘉大疫”中染病,因为那时平阳隶属永嘉,时疫所及,没有例外。
  元代(后)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春瘟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人物志九·孝义·林均翁传》:
  甲午春,疠死者枕藉,槥收五十馀人。
  林均翁,万全人,家里有很多财产,喜欢做善事。甲午春,即(后)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天,平阳发生瘟疫,死人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棺材、墓地都很紧张,穷苦人家根本无法安葬。林均翁目睹惨状,慷慨施棺,可能把他们安葬在义冢里,或者暂时寄存在某个地方。
  元代至正十三年甲午(1354)里中不敢往来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人物志九·孝义·林元彬传》:
  明年(即1354年),辟地新渡,会疠气作,里中不敢往来。元彬每晨躬持善药抚视之:零丁者,舁至家治之,多赖以全;绝粮之家,分粟赈之。
  林元彬,昆阳岭门人,是年避寇乱寄居在新渡(今属龙港市),发生瘟疫,大家都不敢往来。元彬很勇敢,抵抗力好,亲自上门给患者施药。无家人的,还把他们抬到自己家里救治。无米的,就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
  清代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死者数百
  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八《杂事志一·祥异》:
  疫,城乡男妇死者数百。
  是年城乡男人、妇人死亡数百人,没有写到小孩,也许小孩染病后恢复得快。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大灾之后有大疫
  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八《杂事志一·祥异》:
  春旱。五月七日午,微雪。时四、五两月连雨,低田禾烂,岁大饥,人多饿死。继又大疫。
  是年自然灾害之后收成不好,很多人饿死,可能来不及安葬,卫生条件不好,引起大疫。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15)疫疠并作
  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八《杂事志一·祥异》:
  六月,旱。七月,飓风,大水,岁大饥。疫疠并作,饥民取山中石粉食之,皆胀懑死。
  大饥之后,肯定饿死人,尸体即使收敛,放进棺材,根据风俗习惯要求停葬。没有条件的,尸体也草草处理。这都给传染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没东西吃,饥民到山中取石粉(观音土)吃,结果都消化不良,肠胃出了毛病,胀懑而死。
  咸丰四年甲寅(1854)大饥大疫
  是年大饥,秋天发生大疫。
  光绪四年戊寅(1878)大疫
  是年六月,大疫。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时疫
  刘绍宽日记》是年八月十一日:
  毓芝以母丧归。毓芝日前归省,其母怡然在外,不料昨宵一感急证,遽溘然长逝也。
  又同月十四日:
  外母季太孺人亦染时疫卒,年六十有五。
  “时疫”即流行性的传染病。毓芝即陈仲芸,其母即陈寿民妻,是刘绍宽妻陈氏的嫂子,“一感急证”,“急证”即传染病。“外母季太孺人”是刘绍宽妻陈氏的母亲,也染上“时疫”而死。鳌江陈家婆媳都在这次传染病中死亡,她们是陈再华的祖母、曾祖母。是年十月初七日,刘绍宽在日记中又说:“天时尚无寒气,外间疫疠未平。”说明此种传染病怕“寒气”。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大疫
  是年夏秋,大疫。
  《刘绍宽日记》七月十六日:
  母舅杨仲愚(即愚廔)先生于卯时染疫而殁。本年时疫蔓延东南沿海七省,京师、湖南北皆有,且闻吕宋、埃及、印度均有是疫。
  张家堡杨仲愚是孙衣言弟子,出自瑞安诒善祠塾。这次传染病范围广,东南沿海七省,内地京城、湖南、湖北,都有,东南亚菲律宾(吕宋)、南亚印度、非洲埃及也有。
  又八月初二日刘氏总结道:
  本年疫疠盛行,瑞安刘协台及其子某、许祝卣师(黼宸)、洪志谦、项芷畦、孙季恒,吾平阳母舅、蔡友三、吕渭臣、陈梅初、林雨樵、陈蕴玉,皆患疫而殁。闻之老人云,咸丰四年后仅见此耳。又疫疠多见寅年,光绪戊寅年,本年壬寅年,咸丰四年则为甲寅。又见国朝人所著《述异》,记康熙戊寅亦患大疫。
  是年好多地方上的名人、绅士在这次传染病中丧生。刘绍宽说传染病多发生在寅年,寅年是虎年,流年不利,时运不好,属特殊年代。
  民国八年己未(1919)时疫
  《刘绍宽日记》十一月廿六日:
  太保庙自初一日建醮(僧道设坛为亡魂祈祷)酬愿,缘民国八年时疫流行时所许也。午后陈县长、陈所长来庙行香,与同往。
  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看守所有传染病
  《刘绍宽日记》九月二十九日:
  黄申甫染疫殁于看守所,家人未到,看守所不能留,外间亦无可安置,因以棺送归南港,甚可怜也。
  可见当时看守所的人也传染上了。是年九月十三日刘绍宽一家八人都打了时疫预防针。
  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鼠疫
  《刘绍宽日记》三月廿四日:
  涂厂谢钦甫来,言村有奇症,初起仅头痛、畏寒,久者一二日死,速者仅半日,一月内已死十馀人。余问其死有发黑否,云皆发黑。余告以此是鼠疫。与同至医院,购去臭药水一瓶,姑以防止不洁云。
  同月初八日,挂名民国《平阳县志》总纂的符璋(笑拈)在温州也染疫逝世。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脑膜炎流行
  《刘绍宽日记》二月廿二日:
  县政府为防疫事开会。因浙西一带脑膜炎病流行,浙省奉中央命,凡有此病,地方设防疫委员会。吾平江南一带闻有此病,县城、小南闻亦有类似者,因开会,议应否设会。众议:会先成立,以调查为入手,以县长、三公安局、三区区长、施医所、救济院、各处西医院诊所,及遴选一二有资望者为委员,地址设在复庆医院。
  四月二日,复庆医院开防疫委员会,县长张春晖主持,议决各区设立分会,一切章程由各乡自己讨论。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时疫
  《刘绍宽日记》八月十七日:
  连日时疫,城乡皆转盛。人人望雨而炎热殊甚,何天时之不顺也!
  传染病与天时有关。是年九月二十日刘绍宽到温州城区办事,住临时时疫医院,不是隔离,其儿子是医生,可能在临时设立的时疫医院工作。可见是年传染病整个温州地区可能都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收集多篇关于平阳地区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对苏步青教授故乡情的追忆、对马秀权教授优秀品格的缅怀、对南戏在平阳和剧中的遗存剧目的探讨,以及对平阳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和地点的介绍。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呈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变迁。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平阳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感受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盛奖
责任者
周行己
相关人物
陈经德
相关人物
陈经邦
相关人物
林均翁
相关人物
陈仲芸
相关人物
杨仲愚
相关人物
蔡友三
相关人物
吕渭臣
相关人物
陈梅初
相关人物
林雨樵
相关人物
陈蕴玉
相关人物
张春晖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复庆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