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平阳“二苏”的翰墨因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414
颗粒名称: 我与平阳“二苏”的翰墨因缘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8
页码: 26-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步青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数学泰斗,也是一位热爱家乡、关心教育的文化名人。在1985年,苏步青先生为平阳县第一中学题写了校名,并与时任政教处主任的陈旭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苏先生谦虚诚恳,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同时也是一位文理并重、喜欢写诗填词的文化人。在交谈中,苏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古典诗词的滋养,同时也强调了文理并重的重要性。陈旭光在离开时,得到了苏先生赠送的一本笔记本和签名留念的机会。
关键词: 平阳县 苏步青 数学

内容

我的书房时常挂着二位乡贤的书法作品:一是数学泰斗苏步青先生的楷书自作诗《退居二线感赋》,另一是著名文史大家、诗人苏渊雷先生的对联和条幅。这两位来自平阳的名人,一理一文,各领风骚,相互辉映,是上世纪中国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两位苏先生都已逝去多年,每当回忆与两位先生的交往和相处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请苏步青先生题写平阳中学校名
  1985年,我时任平阳县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学校因重建校门,借机请苏步青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校长知道我爱好书法,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我,让我去上海拜见苏老。
  当时苏步青先生是全国人大常委、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我由于有“地方人”的特殊身份,到达上海的当天就得苏步青办公室的特殊安排并告知:明天下午苏老在寓所接见。尽管事先已经联系到苏老,但得到这个消息,想到马上可以见到这位蜚声海内外的数学泰斗时,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第二天下午,我准时来到位于复旦大学九号宿舍区一幢长满爬山藤的西式别墅(人称“萝屋”)。一位年长保姆出来开门说:先生已经在楼下客厅等你。进客厅就听见老人洪亮的声音:“是平阳一中的陈老师吗?”一位前额宽阔、目光炯炯的老人热情地向我伸过手来:“欢迎欢迎,来自家乡的老师!”哦,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苏步青先生。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人物,我显得很拘谨。苏老问:“会闽南话吗?”我说:“能听懂一些,但还不能交流。”他哈哈一笑道:“那就用普通话吧。”直入主题之后,苏老说:“平阳一中是家乡的最高学府,为平一中题写校名是我的荣幸。你们需要我写,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的话既谦虚又诚恳,而且那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听起来很亲切,感觉面对的不是一个著名数学家、大学校长,而是一个乡里敦厚的长者。我紧张的心理一下子就放开了,应答也变得自如起来。苏老问了我不少平阳的事,特别是有关平阳一中的办学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中间我们还谈起前不久苏老为母校平阳县小写的一首七言古风长诗《卧牛山谣》,我记得开头几句:“卧牛山下农家子,牛背讴歌带溪水。欲砍青阶竹作鞭,牵牛去耕天下田……”老人显然有些感慨,他深情地说这首诗是他一生的总结。接着,话题就转到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求学经历和文革时期下放江南造船厂的往事。我简直听得入迷,还一个劲儿地问一些关于他的传说。
  那天,苏老的兴致很高,谈到自己除了从事数学研究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之外,最大的兴趣在于写诗填词。他说:“我写诗有时候是为了使自己大脑得到放松,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研究领域遇到困难走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先搁在一边,读读唐诗宋词或写写诗,这样反而有利于我的研究。”苏老还说:“我虽然是个搞数学的,但我向来主张文理并重。”苏老的话,令我想起爱因斯坦在完成相对论之前弹奏钢琴曲而激发灵感的故事。这与苏老在探索数学奥秘的同时也浸润于古典诗词的滋养,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把这个见解说与苏老听,苏老哈哈大笑着表示认同。后人曾以“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来赞誉苏步青,诚然也。
  时间过得很快,原定会见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结果却整整谈了一个下午。我怕影响老人工作与休息,便起身告辞。苏老送我到门口,特地说:“我不能对客挥毫,明天上午你来取吧。”次日上午我如约来到苏老家,先生拿出已经写好了的“浙江省平阳县第一中学”十个楷书大字。“昨晚我写了几幅,早上让我的大儿子苏尔馥来帮我挑选,他认为这幅比较好”,然后又说:“我的字写不好,如果认为不妥就不要用。”苏老这话让我十分惊讶:老人身居高位还这么谦虚。现在想想,这种品格正好与时下一些所谓的“名家”“大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常言道“渭浊泾清本异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在我将要离开苏家时,老人拿出一本签字簿对我说:“这是一本‘芳名录’,凡是来访的客人,不论地位高低都要签名留念。你是家乡的贵客,当然要签上你的大名。”我看到前页都是些声名地位显赫的人,不免有些紧张。稍许稳定一下心情后,终于战战兢兢地签上了姓名与工作单位。不料,苏老看到我的签名却说:“陈老师,你的字写得很好,这校名就由你写嘛。”这话还真不知该如何回应才好,急中生智之下,就跟先生开了一句玩笑:“苏老,等我也取得像您这样的成就时,再看有没有机会哦。”苏老笑着说:“后生可畏吗。”说罢见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笔记本:“我这里也没什么好的东西可以送你,这本浙江科技出版社成立五周年印制的笔记本还算精致,里面有我和一些科学家的题词,送你做个纪念吧。”说罢就在扉页写上:陈旭光老师惠存——苏步青。
  回到平阳,我把新校门拍了照片寄给苏先生,向他老人家表示感谢。后来我从报纸上看到苏老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所以一直不敢打扰他老人家。
  1989年浙江省文史馆、平阳县文化局联合举办张鹏翼老人个人书展,省文史馆馆长、省书协主席郭仲选先生将专程前来平阳参加开展仪式。为郑重起见,我又一次拜访苏步青先生,请他为鹏老的书展题词。同时也借机表达了个人求赐墨宝的愿望,没想到苏老一口予以应承。没过多久,我就收到由平阳县文联转来署有“复旦大学苏”字样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苏老为我书写的一张书法条幅。内容是苏老自撰一首《退居二线感赋》七言律诗:“我家遥隔白云端,梦里春深听杜鹃。衣锦夜行非昔日,闻鸡起舞记当年。锲而不舍镂金石,老益无能让俊贤。岂独坡公誓江水,难忘乡井未归田。”落款:“录呈旭光先生法家两政。”这种落款让我在欣喜之余顿然有些不安起来:我何德何能,竟受苏老如此厚爱?拟或我给苏老留下的印象不错而获得他的嘉许?拟或苏老以此方式奖掖家乡后学?诚不敢妄自揣度他老人家的心意。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我也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忽焉变成年过花甲之人。这期间我遇到不少书法界名家,也得到不少书友的馈赠。但唯有苏老送我的墨宝是最珍贵的,它不仅是一副书法作品,而是我与苏步青先生的缘分,这种翰墨因缘无疑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可不记。
  沪上乞序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渊雷先生客居平阳县城,我还是个未经世面的少年,只是从长辈处听闻城关来了个很有学问的右派教授。出于好奇,有时就刻意绕到东门水溪头那栋老宅,站在远处打量着这位神秘的老头。后来真正认识苏渊雷先生,都缘于张鹏翼老人。具体哪一天已不记得,印象中我在张鹏翼先生家听他清谈,老人告诉我:“等会儿有一个大名人介绍于你认识。”没多一会儿便来了几个人,我一眼认出走在前面的是苏渊雷先生。那是苏老自1979年平反回到华东师大后,第一次回故乡看望老友。只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向鹏老拱手作揖道:“鹏老无恙。”回想当时的苏老,他温润的面庞掩映着萧疏银发,举手投足颇具古风,一口江南垟(钱库一带)腔调,说话典故迭出,书香四散,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苏老。
  第二次见到苏老是1992年秋天,那才是真正的结识。平阳县文联为张鹏老举办第二次个人书展并刊行作品集。鹏老是浙南书坛耆宿,德望甚高,众人一致认为作品集序言请苏渊雷先生撰写最为合适。因此县文联让叶志鑑先生和我来落实苏渊雷先生作序事宜。为稳妥起见,我和志鑑先生就径直前往上海苏渊雷先生家,坐等苏先生的大作。
  记得苏先生居住在上海华东师大校内。我们带了几斤瓯柑和虾皮,算是伴手礼。苏老见到我俩甚为欢喜:“你们带的这两样东西我很喜欢。这瓯柑乃古之贡品,有清凉去火的功效。”说完便与老伴各分一半藏了起来,还对老伴说:“你可不能吃我的!”师母当时笑着对我们说:“你看这老头多小气!”我连忙说:“这瓯柑又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先生要是喜欢,我们回去给你多寄一些来便是。”先生摇摇头说:“不不,好东西不可多吃。”说着就“哧哧”地吃起来,那柑汁在嘴角往下流淌也全然不顾,俨然像个馋嘴的孩子。
  当晚,先生与师母特地设家宴款待我二人,只见他抿了几口白酒就摇头晃脑起来,几张虾皮在嘴里咀嚼有声,似乎品出了特别的味道。席间苏老不停地夸奖鹏老的道德文章,认为鹏老的书法已进入化境,称赞鸡毫笔妙不可言。他说:“苏东坡、黄庭坚都喜用鸡毛笔作书,黄庭坚还有用三文钱买鸡毛笔为友人作书的典故。我有一颗闲章,刻的就是‘用三文钱卖鸡毛笔书之’。”后来发现苏老晚年很多作品都用鸡毫笔书写。
  苏老爽快答应为鹏老作序,可过了二天还是不见动静。我寻思:咱得想法子促他早点动笔,便自吹擅长厨艺,想烧几个家乡菜让老人尝尝。先生闻之大喜:“这个建议好极了,我正想着平阳菜呢。”当时正值大闸蟹上市,我们便去菜市场买了几只回来,再配上几个海鲜,使出浑身解数之后,一桌平阳菜还算有点模样。老人别说有多高兴,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他一边吃蟹,一边用温州话念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我不知这是谁的句子,问了才知是苏轼的诗。先生饶有风趣地说:“我以一篇序换你一只大闸蟹。”大家不禁笑了起来。乘着先生高兴,我们就提起写序的事,谁知他捋捋下巴(记得他下巴也没什么胡子)说道:“哪有这么便当的事,先烧几天配(菜)给我吃再说。”见苏老开心,我心里也偷着乐,知道这招管用。此后几天,我就踏踏实实去做他的专职厨师,得空时也与师母聊聊天。苏老在一旁搭腔:“旭光这娒儿聪明,知道跟老太婆处好关系。我家领导是老太婆,只要老太婆发话,我就照办。”说得师母也甚为得意,还拿出了珍藏的清人手札册页供我们观赏。我知道这本册页的分量,将如此贵重之物示人,可见二老对我们的信任。
  苏先生的家面积不大,到处堆放着书籍和一些什物,看去有些杂乱,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博物馆,眼前所见都让我视为珍宝。我留意到他家的墙上挂满了唐云、谢稚柳、朱屺瞻等沪上名家为苏老八十寿所作的字画;看到赵朴初、张岱年、钱钟书、高二适等学界泰斗与苏老来往的书信,多为学术交流与诗词酬和,其谦恭之意溢于言表,让我真切感受到苏老在学术界和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风雅率真的人格魅力。
  那几天,在苏老的家里还见到不少沪上名人,最让我惊喜的就是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永嘉前辈戴家祥教授。他是王国维弟子,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戴先生知道我是方门弟子,就跟我谈了当年方介堪先生在沪的往事。幸好我在张如元先生处看过《白鹃楼印蜕》(此印集亦方介堪先生为戴家祥先生所刻,共106方),于是有了与戴先生交流的话题。
  正当我乐不思归之时,一天早上先生兴冲冲拿着稿纸告诉我们:“鹏老的序言写好了,今凌晨4点钟起床,几个文字债一次性还了。”而后不无得意地说:“八十多岁老头,一个天光早(温州方言,指早晨)能写这么多文章和诗,中国象我这样的老头不多了。”说罢又捋捋下巴摇头晃脑起来,这是他得意之时的标志性动作。我甚是诧异,这老头竟然可以几篇文章同时打下腹稿,一旦下笔,似有神助,文思泉涌,一气呵成,难怪鹏老常对我说:“渊雷非常人也!”
  苏老是个至情至性之人,交友不分地位尊卑,只重友情。昆阳山城至今还流传着苏老为馄饨店老板钱承恩写诗赠书的佳话,与张鹏老的情谊更是“温雪之交,老而弥笃”,序言中有诗云:“十年长我笔凌云,韩孟追陪独愧君。斗大山城容湛辈,浊贤清圣总超群。”其情其意不言而喻。
  在离沪的前一天,老人说:你二人这次为鹏老书展特意来沪,实属难得,我各送你们一副字留作纪念。说罢便拿出装裱好的二副空白对联纸,稍加思索为我写了“海水摇空绿;桃花带露浓”联语。见我欢心,又笑道:“你这几天烧菜有功,再奖励你一张。”说罢又写了一张条幅送我,我自然大喜过望。苏老书法重气韵,结体与用笔不为成法所囿,其心无碍,恣意挥洒,非大家所不能为之。苏东坡有诗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人憎。”苏老备焉!
  苏老印章之多也是我前所未见的,大小印章装满一小抽屉。记得有韩登安、陈巨来、钱君陶、方介堪、方去疾等大师作品,也有韩天衡、林剑丹等名家作品。当时正值我随张如元先生初学篆刻之时,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名家印章实物,真有如获至宝之感。我显然不放过“得寸进尺”的机会,就壮着胆儿向苏老提出拓印的请求。苏老不但答应,还夸我有眼光,说:“你把我这些印都琢磨透,近人的印谱就不用看了。”苏老此言不虚,他的印章多为民国以来名家之作,流派纷呈,风格多样,足可以反映现代印坛的全貌。白石老人曾以“三百石印富翁”自居,我想苏老印章之富,尽可与之一比。我足足花了半天时间,小心翼翼钤满二张四尺对开宣纸,与志鑑先生各得一张。苏老还饶有兴致地题了款:钵水斋印存。这幅珍贵的印拓连同苏老送我的几副墨宝,我时常悬挂于书房。回想自己有机会陪伴先生数天,目睹其嬉笑怒骂、亦庄亦谐的独有个性,那如沐春风之感,恐今生不再矣。
  光阴荏苒,苏渊雷先生离开我们忽焉二十五年,作为我国当代文化名人,教育、文史界对他都有至高的评价,我无需赘言。有缘与先生朝夕相处,便是我人生之大幸。前不久,我以怀旧之心特意去了阔别十多年的钱承恩馄饨店,落座就看见苏老为之题写的诗还悬挂于店堂。睹物思前贤,不由心生感慨,遂即兴和先生一首:
  馄饨献寿美名存,谁人不识旧王孙。
  山城从来多故实,最忆文坛一诗尊。
  这碗清汤馄饨倒促我完成了多年夙愿,记录我和苏渊雷先生这段不同寻常的交往。小文既成,我愿遂矣!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收集多篇关于平阳地区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对苏步青教授故乡情的追忆、对马秀权教授优秀品格的缅怀、对南戏在平阳和剧中的遗存剧目的探讨,以及对平阳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和地点的介绍。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呈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变迁。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平阳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感受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旭光
责任者
苏步青
相关人物
苏渊雷
相关人物
苏尔馥
相关人物
郭仲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县第一中学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相关机构
平阳县文化局
相关机构
浙江省文史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